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龚丽霞赴新参加亚太合成孔径雷达会议

发布时间:2018-04-22 07:06

  本文选题:合成孔径雷达 + 学术机构 ; 参考:《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2015年02期


【摘要】:正应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Kye Yak SEE教授(APSAR 2015会议主席)的邀请,龚丽霞于2015年8月31日至9月5日赴新加坡参加了第五届亚太合成孔径雷达会议(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缩写为APSAR 2015)。会议概况APSAR(亚太合成孔径雷达会议)是由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等国家的学术机构共同发起的一个地区性国际学术会议,致力于SAR技术发展与应用,为亚太地区国家该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每两年举行一届,轮流在亚太地区国
[Abstract]:At the invitation of the Chairman of the Kye Yak SEE Conference at Nanya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in Singapore, Gong Lixia visited Singapore from August 31 to September 5, 2015 to attend the Fifth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abbreviated as APSAR 2015. Asia Pacif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Conference (APSAR Conference) is a regional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 jointly sponsored by academic institutions in China, Japan, South Korea, Australia and Singapore, dedicated to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AR technology. To provide a platform for exchanges among researchers in this field from countrie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to be held every two years, in turn in the countries of the Asia-Pacific region
【分类号】:TN95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一戎,朱敏慧;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0年02期

2 袁孝康;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现状与未来[J];上海航天;2002年05期

3 谢列宾,王贞松;合成孔径雷达数据压缩的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2年12期

4 冷雪飞,刘建业,熊智;合成孔径雷达在导航系统中的应用[J];传感器技术;2004年10期

5 ;2005年中国合成孔径雷达会议在南京召开[J];信息与电子工程;2005年04期

6 赵玉洁;张坚;;2005年中国合成孔径雷达会议在南京召开[J];电子科学技术评论;2005年06期

7 王腾;徐向东;董云龙;张莉;苏伟;;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舰船电子工程;2009年05期

8 巨文珍;王新杰;;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J];世界林业研究;2009年05期

9 许伟武;许鑫家;;居高临下洞察秋毫——国外小型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近况[J];国际航空;2009年02期

10 田锦昌;;合成孔径雷达在军事上的应用分析[J];飞航导弹;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光沿;;国外合成孔径雷达发展现状[A];中国雷达行业协会航空电子分会暨四川省电子学会航空航天专委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祥坤;张云华;姜景山;;圆迹合成孔径雷达的近空间平台应用[A];第二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摘要全集[C];2006年

3 陈浩;于小红;;空间合成孔径雷达原理及其抗干扰技术[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高莉;;浅述合成孔径雷达新技术的发展[A];中国雷达行业协会航空电子分会暨四川省电子学会航空航天专委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5 周志鑫;;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应用及发展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唐智;周荫清;李景文;;曲线合成孔径雷达原理研究[A];中国航空学会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全国第八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崔海英;张祥坤;姜景山;;圆迹合成孔径雷达星载实现的可行性分析[A];第二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摘要全集[C];2006年

8 刘志刚;张伟;陈振;;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技术进展与趋势分析[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七)——地球物理与核探测[C];2011年

9 张嵬;;一种基于合成孔径雷达的金星表面形貌成像覆盖性分析方法[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篇)[C];2011年

10 叶伟;贾鑫;刘树贤;;编码调频斜率合成孔径雷达信号抗干扰仿真[A];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7)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伟武;一磅重纳米合成孔径雷达问世[N];中国航空报;2006年

2 士元;“X卫星”多视角观测转眼不转身[N];大众科技报;2007年

3 陈晓阳 林迟迟;无人侦察的“梦幻组合”[N];中国国防报;2009年

4 庞之浩;SAR—X:德探测卫星全球测高[N];中国国防报;2007年

5 拉德哈克瑞斯纳·劳(印度和平与冲突研究会)本报编译 王寒;以色列暗助印度太空军事能力[N];世界报;2009年

6 徐英淑;以先进的雷达开拓遥感应用市场[N];中国航天报;2010年

7 许伟武;诺·格公司演示世界首部合成孔径激光雷达[N];中国航空报;2006年

8 特约记者 张利文 记者 张晓祺;我国成功发射“环境一号”C卫星[N];解放军报;2012年

9 天兵;“宇宙-地中海”系列卫星构建空中情报侦察网[N];大众科技报;2007年

10 新文;以色列精心编织“天网”[N];中国国防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黎剑兵;多通道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刘昕;合成孔径雷达原始回波频域模拟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张佳佳;多发多收合成孔径雷达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陈朝焰;合成孔径雷达地面运动目标检测性能改善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蔡永俊;调频连续波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研究与系统实现[D];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2016年

6 刘志坤;合成孔径雷达用于测雨的算法及天线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6年

7 黄广民;数字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4年

8 唐波;合成孔径雷达的电子战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5年

9 张祥坤;高分辨率圆迹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机理及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7年

10 王新民;合成孔径雷达原始回波模拟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靳学明;对合成孔径雷达干扰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2 许平;弹载双基地SAR的BP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3 梁思嘉;直升机载ROSAR低空环境感知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许斌;基于多片TMS320C6678的SAR斜视实时成像实验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刘毅;激光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系统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6 冯玉佩;时域全波电磁算法在非线性调频波形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7 侯英杰;基于多通道合成孔径雷达的地面运动目标检测[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8 姜术红;基于FPGA的机载SAR预处理软件设计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6年

9 李银斌;非均匀快速傅里叶变换及其在SAR成像中的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10 陈格格;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地面动目标检测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7861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7861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7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