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功率电源辐射电磁场屏蔽测量与分析
本文选题:环探头 + 瞬态电流 ; 参考:《高电压技术》2014年04期
【摘要】:脉冲功率电源会产生很强的辐射电磁干扰,特别是在电源电抗器附近场强很大,其产生的电磁场会直接影响电源附近测控设备以及工作人员的安全。为了有效控制电源电抗器附近干扰水平,对其电磁场进行了屏蔽试验,同时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的基础上,结合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设计了板式屏蔽结构,屏蔽板采用双层板结构,材料分别为硬铝和冷轧钢;用有限元方法分别计算了单层和双层板的屏蔽效果,兼顾其对原有电路参数的影响,获得了屏蔽板的结构与材料参数;然后,试验测量了屏蔽效果,并与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电导率材料起主要屏蔽作用,而采用的低电导率材料主要起到结构支撑作用,即铝制板对屏蔽效果的贡献最大;仿真和试验结果均表明,屏蔽后磁场峰值衰减1个数量级,因此提出的屏蔽方案能够有效抑制电源电抗器前干扰水平。
[Abstract]:The pulsed power supply will produce very strong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specially in the vicinity of the power supply reactor.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safety of the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equipment near the power supply as well as the safety of the staff.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interference level in the vicinity of the power supply reactor, the shielding test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 is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numerical calculation, the experimental data are analyzed and studied. First of all, the plate shielding structure is designed, the shield plate is made of hard aluminum and cold rolled steel, the shielding effect of single layer and double layer plate is calculated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the influence on the original circuit parameters is considered. The structure and material parameters of the shield plate are obtained, and then the shielding effect is measur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simulation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 conductivity material plays the main shielding role, while the low conductivity material mainly plays the role of structural support, that is, aluminum plate has the greatest contribution to the shielding effect, and the simulation and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ak value of magnetic field attenuates by one order of magnitude after shielding, so the proposed shielding scheme can effectively suppress the interference level in front of power reactor.
【作者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特种机电技术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237007)~~
【分类号】:TN8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晓辉;唐露新;李运智;唐劲天;;电磁屏蔽技术及材料应用研究新动向[J];材料开发与应用;2008年02期
2 袁雪平;潘加明;颉晨;;电磁屏蔽中的难题-磁场屏蔽[J];电子质量;2006年10期
3 侯民胜,刘尚合,王书平;单片机系统在核电磁脉冲辐照下的效应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1年05期
4 汪柳平;高攸纲;;装有电路板孔阵矩形腔对快上升前沿电磁脉冲的屏蔽效能[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8年01期
5 曹荣刚;邹军;袁建生;;脉冲功率电源辐射电磁场测量与分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9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韩英杰;纳秒脉冲信号的测量与波形重建[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达新;常天海;;雷电电磁脉冲对电路系统的耦合试验及其防护设计[J];安全;2008年06期
2 万海军,汤仕平,张勇;舰船电磁脉冲效应和防护技术[J];安全与电磁兼容;2003年03期
3 陈加清 ,周璧华 ,贺宏兵;雷电的损伤效应[J];安全与电磁兼容;2004年06期
4 陈竞;石立华;李炎新;高成;;光纤传输脉冲电场传感器的时域校准[J];安全与电磁兼容;2006年06期
5 刘利;徐嘉锋;;军用计算机机房的电磁防护技术[J];安全与电磁兼容;2007年05期
6 邵寒梅;官建国;王一龙;章桥新;;电磁波屏蔽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安全与电磁兼容;2008年01期
7 曾繁春;陈加清;梁妙元;王盼;;冲击泄流时接地体周围电势分布的FDTD分析[J];安全与电磁兼容;2010年01期
8 高璞;郝建红;高永华;;基于FEKO仿真评估PCB布局对机箱屏蔽效能的影响[J];安全与电磁兼容;2010年03期
9 曹斌;汤仕平;万海军;蔡明娟;;高空核电磁脉冲海面散射的仿真研究[J];安全与电磁兼容;2010年04期
10 袁军;肖冬萍;周小艳;;国内外电磁脉冲标准现状研究[J];安全与电磁兼容;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忠才;时家明;;高功率微波脉冲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A];第十五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会议摘要集[C];2011年
2 王江平;方涛;李玉权;;偏振方位交角对脉冲磁场传感器频率性能的影响分析[A];全国第十三次光纤通信暨第十四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孟萃;陈雨生;程建平;刘以农;;瞬态电磁场对双层圆柱腔体耦合效应的三维FDTD数值模拟[A];第十三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朱湘琴;王建国;陈再高;孟粉霞;;EMP辐射波模拟器笼形天线的并行数值模拟分析[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6册)[C];2009年
5 陈维青;何小平;贾伟;汤俊萍;王海洋;李俊娜;薛斌杰;邹丽丽;毛丛光;蒯斌;周辉;;2.5MV快沿电磁脉冲模拟器脉冲功率源的研制[A];第十四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8年
6 张杰;石立华;郭东义;郭曜华;;强磁场模拟器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A];第十届全国抗辐射电子学与电磁脉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宝忠;何金良;周辉;程引会;马良;吴伟;李进玺;;电磁脉冲在传输线上激励电流规律研究[A];第十届全国抗辐射电子学与电磁脉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陈志元;任欣;;对流层散射通信新技术及其军事应用[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8年
9 曾繁春;陈加清;王盼;;冲击泄流时接地体附近跨步电压的FDTD分析[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10 柳懿;王向军;嵇斗;;高压变电站中测量设备的抗干扰研究[A];2010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世敏;电磁吸波混凝土材料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睿;飞行器惯性/地磁/天文组合导航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吕晓桂;大体积均匀纳秒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及制备碳纳米颗粒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文武;感应雷电磁干扰及其防护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刘杰;泄漏发射的信息重建与防御对策[D];浙江大学;2004年
6 赵志斌;复杂土壤中接地网性能分析与变电站内空间电磁场计算[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7 李云伟;变电站开关瞬态场及其对二次电缆的耦合机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8 闫哲;电磁脉冲孔耦合及其电磁拓扑模型[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9 米彦;纳秒脉冲电场诱导肿瘤凋亡的窗口效应与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10 高景明;陡化前沿Marx发生器及其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彦丽;电磁脉冲对开孔屏蔽腔耦合效应的仿真分析[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立军;复杂环境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蒋征;通信系统中有源和无源器件的高功率电磁脉冲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崔杨;矩形金属腔体屏蔽效能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张卫东;有非中心孔壳体屏蔽效能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晓霞;防辐射孕妇装的屏蔽性能与结构设计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7 张国宾;强磁场对典型电子器件影响机理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江文灿;强电磁脉冲对带分布阵列孔缝机箱的毁伤效应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9 李杨;三维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在体内微机电系统中的实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詹楠楠;电磁敏感度测试的大电流注入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丰肖;朱国辉;毛卫民;潘成;冯惠平;M.M.Yurkovic;;PAn/Ni电磁屏蔽复合材料的研究[J];安全与电磁兼容;2006年04期
2 刘彬,张群正;一种新型光纤电流传感器[J];传感技术学报;2002年01期
3 王光华;董发勤;司琼;;电磁屏蔽导电复合塑料的研究现状[J];材料导报;2007年02期
4 陆邵闻;王炜;陈华根;;新型电磁屏蔽材料锡/铜导电布的研制[J];材料开发与应用;2007年02期
5 李丁九;毫微秒级脉冲高电压的测量[J];电工电能新技术;1984年03期
6 余岳辉,梁琳,李谋涛,刘玉华,刘璐;超高速半导体开关RSD的开通机理与大电流特性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02期
7 潘启军,马伟明,赵治华,康军;磁场测量方法的发展及应用[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03期
8 滕峰,薜科子;瞬态电压抑制器特性及应用[J];电子技术应用;1996年12期
9 邹利群;毕文辉;;电子测量中的屏蔽技术[J];仪器仪表用户;2006年01期
10 黎海生,叶瑞贞;浅谈测量中的电磁干扰[J];广东电力;2000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肖保明;瞬态弱磁场测量系统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4年
2 丁炜;脉冲强磁场测量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亚东;李世平;颜骥;熊辉;熊思宇;余伟;曾文彬;张方毅;;半导体脉冲功率开关的最新进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2年04期
2 李孜;万枫;;小型脉冲功率发生器的研究[J];电源技术;2012年07期
3 周莹,张一鸣,唐晓泉,荆伯弘;低场核磁共振系统的脉冲功率激励源[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4年02期
4 王桂吉;谭福利;王刚华;孙承纬;张宁;;小型脉冲功率发生器放电电流波形的调节模式[J];高电压技术;2007年11期
5 许传忠;杨绪军;陈云梅;;取样比较法脉冲功率计校准技术研究[J];宇航计测技术;2008年01期
6 何露芽;邹晓兵;曾乃工;刘锐;刘骁;韩e,
本文编号:18723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872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