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一种自适应时移与阈值的DCT语音增强算法

发布时间:2018-06-11 14:45

  本文选题:语音增强 + 离散余弦变换 ; 参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摘要】:针对现有语音增强方法在低信噪比下性能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时移与阈值的离散余弦变换语音增强算法.首先,对软阈值函数进行改进,既能消除噪声主导帧中的噪声,也能消除语音主导帧中的噪声,并依据信噪比自适应地选择阈值,较大程度地保留了语音的原始特征.其次,依据基音周期自适应地选择分析窗时移,降低了固定分析窗时移产生的白噪声,并且引入短时自相关函数和短时平均幅度差函数相结合的加权自相关函数,来进行基音周期的检测,提高了基音周期检测的准确性和对噪声的鲁棒性.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信噪比低至-5dB噪声环境下,相比现有的经验模态分解算法和子空间算法,输出信噪比有较大提高,鲁棒性更好.
[Abstract]:In order to reduce the performance of existing speech enhancement methods under low SNR, a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 speech enhancement algorithm based on adaptive time-shift and threshold is proposed. Firstly, the soft threshold function is improved to eliminate the noise in the noise dominant frame as well as the noise in the speech dominant frame, and the threshold is selected adaptively according to the SNR, so that the original features of the speech can be retained to a large extent. Secondly, according to the pitch period, the time shift of the analysis window is adaptively selected, which reduces the white noise caused by the time shift of the fixed analysis window, and introduces the weighted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 which combines the short time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 and the short time average amplitude difference function. The accuracy of pitch period detection and the robustness to noise are improved.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algorithm and subspace algorithm, the output SNR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much higher and the robustnes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existing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algorithm and subspace algorithm under low SNR to -5dB noise.
【作者单位】: 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872159)
【分类号】:TN912.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爽,韩芳芳,郑德忠;基于阈值的小波域语音增强新算法[J];传感技术学报;2004年01期

2 孙新德;一种改进的语音增强方法及实现[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钱国青;赵鹤鸣;;基于改进谱减算法的语音增强新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年35期

4 王晶,傅丰林,张运伟;语音增强算法综述[J];声学与电子工程;2005年01期

5 张家敏;张丽艳;曾洁;王红珍;;一种新的车载系统语音增强算法[J];仪器仪表学报;2006年S1期

6 王光艳;赵晓群;王霞;;基于数学形态学的非线性语音增强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年34期

7 白文雅;黄健群;陈智伶;;基于维纳滤波语音增强算法的改进实现[J];电声技术;2007年01期

8 黄苏雨;梁声灼;黄苏园;;语音增强方法综述[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7年03期

9 黄磊;刘郁林;徐舜;;一种引入虚拟噪声分量的独立分量分析语音增强算法[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郭继昌;许春卿;李香萍;;基于相空间重构的语音增强[J];数据采集与处理;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凯;俞蒙槐;胡上序;付强;;语音增强系统性能评测方法综述[A];第四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2 王建波;林本浩;田春明;刘睿;;语音增强及其相关技术研究[A];2009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四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徐舒;孙洪;;基于融合迭代的语音增强方法[A];第十四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牛刚;任新智;吴国庆;;谐波能量汇集度在语音增强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8年

5 国雁萌;;一种极低信噪比条件下的语音增强方法[A];第六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江峰;李晓东;;适用于抑制非平稳背景噪声的语音增强算法[A];中国声学学会2003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3]论文集[C];2003年

7 阎兆立;杜利民;;维纳后滤波语音增强算法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2005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5]论文集[C];2005年

8 刘淑华;胡强;覃团发;万海斌;;语音增强算法的研究[A];2005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魏臻;张景达;陆阳;;嵌入式系统中语音增强改进算法的研究[A];2007'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一)[C];2007年

10 杨威明;;基于阈值的小波变换语音增强方法[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世峰;变换域语音增强算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尹伟;基于模型的语音增强方法及质量评估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3 王海艳;基于统计模型的语音增强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方瑜;语音增强相关问题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5 姚峰英;语音增强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2001年

6 陶智;低信噪比环境下语音增强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7 王娜;基于小波变换与约束方差噪声谱估计的语音增强算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8 赵彦平;基于稀疏表示的语音增强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9 张丽艳;复杂环境下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袁文浩;基于噪声估计的语音增强方法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敏;基于巴克域语音增强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湖南大学;2009年

2 杨海波;基于耳蜗滤波及谐波特性的语音增强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靳晨升;语音增强算法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4 孟静;语音增强算法性能的评价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0年

5 冯岩;基于提升小波的语音增强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朱健华;语音增强方法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7 金学骥;语音增强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浙江大学;2005年

8 郭宝强;军用通信电台前置语音增强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孙晶;语音增强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张宝泉;基于小波的语音增强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056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0056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7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