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稀疏无线执行器网络的数据下传路由算法
发布时间:2022-02-11 03:17
针对三维稀疏无线执行器网络下的数据下传问题,提出一种三维稀疏无线执行器网络的数据下传路由算法。该算法计算位置偏差角,建立数据下传路由候选节点集,对周围节点进行初步筛选。根据候选集合中候选邻居节点的速度偏差角、邻居节点的速度、剩余能量、剩余存储容量和是否被标记,计算Sink节点和候选邻居节点的传输权值,并选择转发节点。同时当数据下传路由候选节点数量过小时,提出最大位置偏差角修正方法,提高候选节点的选择范围,最终选择合适的候选节点完成数据传输。仿真结果表明:对比ADOV算法、AODV-M算法、RASeR算法和MOEAs算法,DDRA3D算法能有效提高数据下传成功率、减少数据传输时延和数据传输能耗。
【文章来源】:传感技术学报. 2020,33(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传感节点的最大位置偏差角(一)
如图3所示,如果预计目标节点的移动距离大于当前节点与目标传感节点Ti的距离且小于两者距离与当前节点通信距离的和。此时,则最大位置偏差角β i ΤC 为:
步骤6 选择候选邻居节点中下传传输权值最大的邻居传感节点作为转发节点。该数据的发送次数加1。判断数据下传次数是否达到3次,如果是,则Sink节点完成对目标传感节点的下传数据发送,否则延迟一段时间后,跳到步骤4。在进行数据下传时,如果传感节点接收到Sink节点的数据下传包,判断其路由信息包中是否存在目标传感节点,如果存在目标传感节点信息且其信息更新时间比Sink节点的信息更新时间新,则更新目标传感节点的位置和状态数据,否则更新Sink节点数据下传包中提供的目标传感节点的位置和状态数据,采用和Sink节点相同的转发节点选择方法转发数据,且该数据下传包的转发次数加1。如果转发次数大于指定阈值,则直接丢弃该包,不再进行转发。3 仿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稀疏水下传感网中AUV数据移动收集技术研究[J]. 蔡文郁,张美燕. 传感技术学报. 2016(10)
[2]一种有效的稀疏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方案[J]. 宋朝,郑迎凤,赵文彬. 电信科学. 2016(04)
[3]一种基于移动方向的容延迟网络受控传染路由算法[J]. 徐吉兴,李建波,由磊,戴晨曲.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15(01)
[4]一种考虑相遇持续时间的机会路由[J]. 杜庆伟,唐然.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14(02)
[5]基于蚁群算法的能量均衡多路径路由算法的研究[J]. 童孟军,关华丞. 传感技术学报. 2013(03)
[6]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LEACH的研究与改进[J]. 胡钢,谢冬梅,吴元忠. 传感技术学报. 2007(06)
[7]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协议[J]. 沈波,张世永,钟亦平. 软件学报. 2006(07)
本文编号:3619774
【文章来源】:传感技术学报. 2020,33(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传感节点的最大位置偏差角(一)
如图3所示,如果预计目标节点的移动距离大于当前节点与目标传感节点Ti的距离且小于两者距离与当前节点通信距离的和。此时,则最大位置偏差角β i ΤC 为:
步骤6 选择候选邻居节点中下传传输权值最大的邻居传感节点作为转发节点。该数据的发送次数加1。判断数据下传次数是否达到3次,如果是,则Sink节点完成对目标传感节点的下传数据发送,否则延迟一段时间后,跳到步骤4。在进行数据下传时,如果传感节点接收到Sink节点的数据下传包,判断其路由信息包中是否存在目标传感节点,如果存在目标传感节点信息且其信息更新时间比Sink节点的信息更新时间新,则更新目标传感节点的位置和状态数据,否则更新Sink节点数据下传包中提供的目标传感节点的位置和状态数据,采用和Sink节点相同的转发节点选择方法转发数据,且该数据下传包的转发次数加1。如果转发次数大于指定阈值,则直接丢弃该包,不再进行转发。3 仿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稀疏水下传感网中AUV数据移动收集技术研究[J]. 蔡文郁,张美燕. 传感技术学报. 2016(10)
[2]一种有效的稀疏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方案[J]. 宋朝,郑迎凤,赵文彬. 电信科学. 2016(04)
[3]一种基于移动方向的容延迟网络受控传染路由算法[J]. 徐吉兴,李建波,由磊,戴晨曲.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15(01)
[4]一种考虑相遇持续时间的机会路由[J]. 杜庆伟,唐然.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14(02)
[5]基于蚁群算法的能量均衡多路径路由算法的研究[J]. 童孟军,关华丞. 传感技术学报. 2013(03)
[6]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LEACH的研究与改进[J]. 胡钢,谢冬梅,吴元忠. 传感技术学报. 2007(06)
[7]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协议[J]. 沈波,张世永,钟亦平. 软件学报. 2006(07)
本文编号:36197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3619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