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物理论文 >

激光整形器件在光镊中的应用及进展

发布时间:2017-12-31 13:05

  本文关键词:激光整形器件在光镊中的应用及进展 出处:《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激光光学 光镊 衍射光学元件 空间光调制器 数字微镜器件 光纤


【摘要】:光镊是一门利用光的动量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光势阱效应以实现粒子捕获的重要技术,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纳米或微米级微粒的捕获及操控领域。当今技术和需求的发展对光镊系统的光束变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对捕获光源的光束进行整形,获得光镊所需的光场分布。以激光光束整形的器件为主线,分别介绍在光镊系统中使用棱镜、衍射光学元件、液晶空间光调制器、数字微镜器件、光纤等光学元件进行捕获光源光束整形的情况。列出了这些器件组成的典型整形光路,以及近年来这些器件在光束整形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还介绍了在捕获光源的整形设计中,上述方法的各自特点及相应的捕获能力。
[Abstract]:Optical tweezers is a matter of momentum and by the interaction of light with important technology to realize particle trapping of optical trap effect, the technology is to capture and control is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nano or micron particles. The beam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of today's technology and the demand of optical tweezers system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Hence the need for the shaping of the beam capture source, obtain the optical field distribution of optical tweezers is required. In laser beam shaping device as the main line, introduces the use of prism in the optical tweezers system, 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 liquid crystal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 capture light beam shaping optical fiber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a list of typical optical plastic. These components, as well as in recent years in the research of beam shaping aspects of these devices are also introduced. Progress in plastic design capture source, each of the above method Characteristics and corresponding capture ability.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福建省高校青年自然基金重点项目(JZ160408) 福建省光电技术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610385027)
【分类号】:TN249
【正文快照】: 光镊是一种利用光物理性质实现光捕获的工具。1986年前后,美国科学家Ashkin A等[1-2]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贝尔实验室发现单束激光高度聚焦后能够捕获较大的粒子,继而发明了光镊。光镊与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探针显微镜(SPM)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可实现远距离非接触式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婧;;光镊研究与产业现状[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9年06期

2 王晓峰;;光镊技术40年[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9年06期

3 王初;李勤;曹群;胡晓明;冯万力;沙定国;林家明;;阵列光镊的发展[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7年05期

4 李银妹,操传顺,崔国强;近十年来光镊研究的进展[J];科学通报;1997年20期

5 姚建铨,安源,赵海泉;光镊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光电子·激光;2004年01期

6 史劲;何琛娟;王海燕;;光镊力影响因素的计算分析[J];大学物理;2012年08期

7 周程;姚q;李银妹;;轻便灵活的激光镊子[J];现代科学仪器;2008年05期

8 翟晓敏;黄文浩;;光镊驱动微转子(英文)[J];光学精密工程;2009年06期

9 朱艳英;魏勇;高秋娟;赵原源;王明利;;纳米光镊技术发展与应用的研究[J];光学与光电技术;2007年06期

10 陈君;;激光光镊技术及其应用[J];现代物理知识;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袁小聪;牛憨笨;彭翔;;微光学在新一代光镊中的应用[A];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三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庄礼辉;任洪亮;李银妹;;用双光镊测量胶体相互作用势[A];光子科技创新与产业化——长三角光子科技创新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窦红星;朱艳英;沈军锋;郝雪娟;;光镊技术在生物细胞及生物大分子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任洪亮;庄礼辉;李银妹;;利用光镊研究光致旋转及其应用[A];光子科技创新与产业化——长三角光子科技创新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聿全;新型动态光镊技术及应用研究[D];南开大学;2015年

2 龚錾;纳米光镊系统的研制及微小力学量的测量[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3 霍鑫;激光光刀光镊耦合微束系统的设计及相关器件的研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孟炳寰;利用光镊研究胶体凝胶的老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5 降雨强;激光的生物学效应[D];山西大学;2004年

6 钟敏成;光镊研究分散体系中微粒的运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翟晓敏;多体系统和复杂微器件的光驱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8 彭飞;光学捕获理论及光镊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1年

9 马百恒;全息光镊及相关技术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2年

10 雷铭;光学微操纵技术及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艾彦;光纤光镊的细胞捕获特性与检测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应宙锋;硅基近场光镊的光学微操控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3 郭晓飞;柱对称矢量光束光镊的光捕获力计算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4 宋娟迪;光镊中粒子辐射捕获力的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5 纪丹红;光镊的光阱力测量及光镊与介电电泳的结合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6 周业鹏;光镊计算模型及轴向捕获力分析[D];华侨大学;2014年

7 赵海军;激光光阱力数值计算及光镊系统仪器化方案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吴忠福;新型单光纤光镊捕获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9 李艳;激光拉曼双光镊系统的研制和应用及单个大米淀粉微的糊化特性的实时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德良;光镊技术及应用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598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13598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5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