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物理论文 >

电磁脉冲在地上及地下的传播规律

发布时间:2018-01-02 21:43

  本文关键词:电磁脉冲在地上及地下的传播规律 出处:《高压电器》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高空核爆 电磁脉冲 大地参数 透射场 傅里叶变换


【摘要】:电磁脉冲会在辐照范围内的导体上感应出电压和电流,充分了解电磁脉冲在地上及地下的传播特性及分布规律是评估电磁脉冲效应的必要基础。以高空核爆电磁脉冲为例,采用IEC-61000-2-9—1996中的波形标准,利用傅里叶变换技术计算分析了地上及地下的电场及磁场的水平及垂直分量。结果表明:反射场使地上电磁场的水平分量幅值变小,而使垂直分量幅值变大;由于大地的影响,地下电磁环境异于地上空间,且大地参数对地下电磁场的影响更大,地下电磁场幅值随大地电导率增大而减小,而随大地相对介电常数增大而增大;地下电磁场幅值远小于地上电磁场幅值,尤其是垂直分量在地下衰减很快。
[Abstract]:Electromagnetic pulse in the conductor on the irradiation range should fully understand the current and voltage, electromagnetic pulse on the ground and underground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law is necessary for the assessment based on electromagnetic pulse effects. At high altitude electromagnetic pulse as an example, using the standard 1996 IEC-61000-2-9 waveform, using Fourier transform technique is analyzed the ground and underground electric field and magnetic field of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ompon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mplitude of the reflected field level ground electromagnetic field becomes small, and the vertical component amplitude becomes larger; the earth's influence, the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is different from the underground space on the ground,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earth parameters on the underground electromagnetic field more. Underground electromagnetic field amplitude with earth conductivity decreases, and with the relative dielectric constant increases; the amplitude of the underground electromagnetic field is far less than the ground electromagnetic field amplitude, especially in vertical component The underground attenuates very quickly.

【作者单位】: 西安科技大学;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07137) 西安科技大学青年基金项目(201322)~~
【分类号】:O441
【正文快照】: 0引言高空电磁脉冲(high-altitude electro magnetic pulse,HEMP)是一种强大的电磁干扰源,尤其是E1分量,具有峰值场强极高、频谱分布极宽、作用范围极广等特点,会在其辐照范围之内的金属导体上感应出幅值较高的电压和电流[1-7]。HEMP对地面技术系统,尤其是对电网、油气管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瑞平;;电磁脉冲,信息设备的终结者[J];物理教学;2010年06期

2 邹方东,徐柳,王喜忠,王子淑,陈玲,王保义;瞬态电磁脉冲对细胞增殖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3 付继伟,侯朝桢,窦丽华;电磁脉冲斜入射时对孔缝耦合效应的数值分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3年03期

4 陆峰,陈彬,易韵,周璧华,裴玉玲;电磁脉冲辐射器近区场数值模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3年03期

5 杨洁;王长河;刘尚合;;微波低噪声晶体管电磁脉冲敏感端对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7年01期

6 侯民胜;贾宏亮;;HEMP和LEMP的实验室产生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11期

7 谢鹏浩;谭志良;张荣奇;;某设备在典型电磁脉冲环境下耦合效应的仿真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8 申宁;;电磁脉冲在不同坑道中的传播衰减分析[J];科技信息;2010年23期

9 周星;程二威;王书平;;电磁脉冲对数字电路的辐照法与注入法比较[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王川川;朱长青;周星;谷志锋;刘登峰;;电磁脉冲在地下的传播特性研究[J];微波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向跃;孙蓓云;刘顺坤;翟爱斌;;敏感单元电磁脉冲损伤函数的获取[A];第二十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张强;;浅议电磁脉冲(EMP)干扰及其防护[A];第十二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李小伟;周开明;许献国;;电子学系统电磁脉冲加固性能评估[A];第十届全国抗辐射电子学与电磁脉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张建华;;电磁脉冲传播和单色电磁波传播的比较[A];1997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7年

5 周星;张希军;魏明;;电磁脉冲对可控硅的注入与辐照效应试验研究[A];中国物理学会第十五届静电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史鹏飞;刘小龙;斛彦生;蒋廷勇;;超宽谱电磁脉冲对有孔缝腔体耦合效应的研究[A];2010振动与噪声测试峰会论文集[C];2010年

7 买望;高斌;甘捷;高攸纲;;电磁脉冲技术的若干应用与发展[A];第十五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朱军;;脉冲武器与电磁脉冲防护[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文舸一;;电磁脉冲能量传播规律的进一步研究[A];199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5年

10 毛从光;周辉;;国际公开文献所反映的电磁脉冲(EMP)研究动态[A];第十三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春弟;美国最害怕什么?[N];国防时报;2011年

2 苏恩泽;解读电磁脉冲战[N];解放军报;2004年

3 王铁 吴艳冰;他为神剑撑起保护伞[N];光明日报;2001年

4 李强 李刚;高能量脉冲武器———指挥系统的杀手[N];中国国防报;2003年

5 赵力行;为什么电磁脉冲炸弹被称为“电磁杀手”?[N];中国国防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陈劲松邋特约记者张彦中 通讯员 卢军舰;制胜“第五维战场”[N];光明日报;2007年

7 凌朔;应对核局面,韩国紧急打造新防务[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8 陈育和;化整为零电磁脉冲切割强震变弱震[N];大众科技报;2003年

9 记者何德功;震前电磁波易使动物躁动[N];人民日报;2003年

10 张孟军;我被疼痛击中了![N];科技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杨孔;电磁脉冲的细胞生物学效应及其提高抗肿瘤药物的疗效与机理分析[D];四川大学;2005年

2 齐红星;电磁脉冲对人体的作用和数值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健;电磁脉冲与舰船典型结构之间电磁相互作用的混合FDTD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王水明;电磁脉冲辐射对生殖系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5 但加坤;磁重联电磁脉冲定向辐射方法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4年

6 陈自宇;脉冲强激光与金属靶相互作用中的电磁脉冲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2年

7 索莹;爆炸磁频率发生器及其辐射特性测量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崔晓辉;电磁脉冲成形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马弘舸;瞬态电磁脉冲的时域伪谱方法:研究、改进及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宝凤;三维空间高能电磁脉冲大气击穿模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高崇信;强激光诱导材料产生电磁脉冲诊断及其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马涛;气体放电的电磁脉冲响应特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4 倪勤;电磁脉冲孔缝耦合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5 顾庆远;超窄电磁脉冲雷达干扰机理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王冠;复杂电磁环境下多线缆耦合仿真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7 金芳;典型集成电路的电磁干扰效应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8 梁志强;电磁脉冲的传导防护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司守训;电磁脉冲防护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10 林凡;电磁脉冲生物效应的剂量研究及安全标准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3710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13710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3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