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OTF的高光谱偏振成像系统设计与实验
本文关键词:基于AOTF的高光谱偏振成像系统设计与实验 出处:《红外与激光工程》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声光可调滤波器(AOTF) 高光谱 偏振 系统设计
【摘要】:为获得目标和场景的偏振信息,基于线偏振片和声光可调滤波器(AOTF)设计了一套高光谱偏振成像系统。文中从AOTF的工作原理出发分析其偏振等效关系,随后给出了探测系统的具体结构,并对其光学系统的各元件进行了合理的参数配置。最后,利用设计的成像系统对林地背景中的涂覆三种不同颜色涂层的铝板进行了高光谱偏振成像实验,获得了场景的高光谱信息和偏振信息,并通过数据处理得到涂层与背景之间的强度对比和偏振对比特性。结果表明:涂层与自然背景的偏振特性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对于不同自然背景中的目标,通过选择与背景特性差异较大的若干波长或波段,利用合适的探测方式进行探测,有利于实现快速准确的目标识别。
[Abstract]:To obtain polarization information for the target and the scene. A hyperspectral polarization imaging system is designed based on linear polarizer and acousto-optic tunable filter (AOTF). The polarization equivalent relationship is analyzed from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AOTF. Then the structure of the detection system is given, and the parameters of the optical system are configured reasonably. Finally. Using the designed imaging system, the hyperspectral polarization imaging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aluminum plates coated with three different color coatings in the background of woodland, and the hyperspectral and polariz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scene were obtained. The strength contrast and polarization contrast between coating and background are obtained by data process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lar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ating and natural background are different to a certain extent for the target in different natural background. By selecting several wavelengths or bands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the background characteristics and using appropriate detection methods, it is advantageous to realize fast and accurate target recognition.
【作者单位】: 脉冲功率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军事代表局驻北京地区第二军事代表室;
【基金】:国家863计划(2014AA0791)
【分类号】:O436.3;TP391.41
【正文快照】: 2.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军事代表局驻北京地区第二军事代表室,北京100191)0引言物体的表面特性作为其本身的一种重要属性,与物体相互作用后的电磁波(反射或散射)往往无形中携带着物体的表面特性所决定的偏振信息,而这种通过获取偏振信息(反射或散射光波的偏振态)进行物体成像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杰;朱京平;齐春;郑传林;高博;张云尧;侯洵;;大孔径静态超光谱全偏振成像技术[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胡冬梅;刘泉;于林韬;朱一峰;;LSSVM模型下的LCVR相位延迟特性标定方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6年05期
2 张瑞;陈友华;李世伟;王志斌;温廷敦;王耀利;李克武;;基于双AOTF的新型成像光谱偏振探测系统[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6年05期
3 赵海博;李欢;林栩凌;王铮;;静态调制的光谱偏振成像系统[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泽勇,彭荣飞,张展霞;AOTF在光谱分析中的应用研究3.AOTF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的应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2年03期
2 彭荣飞,何嘉耀,张展霞;AOTF在光谱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2.自装AOTF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应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2年01期
3 孙振东,段乔峰,赵玉春,万峰,李小霞;采用AOTF技术的红外光谱仪的设计[J];光学技术;2004年05期
4 黄庚辰;赵国珍;许炳活;戴元超;周新宇;;0.7—0.4μ声光可调滤光器(AOTF)[J];无机材料学报;1981年Z1期
5 何嘉耀,彭荣飞,张展霞;AOTF在光谱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1.AOTF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硬件和软件设计[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2年01期
6 朱月红;齐海;贾丽萍;;有限元人工透射法对权重耦合AOTF的计算[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7 丁娜;高教波;王军;郑雅卫;王吉龙;李俊娜;孙科峰;李建军;成娟;高蒙;;利用AOTF多光谱成像系统实现伪装目标的识别[J];应用光学;2010年01期
8 孙振东,万峰,赵玉春,李小霞,范世福;采用AOTF技术的新型红外单色系统的研制[J];光学技术;2002年01期
9 赵慧洁;周鹏威;张颖;李冲冲;;基于胶合棱镜的AOTF成像光谱仪横向色差校正[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3年10期
10 常凌颖;赵葆常;邱跃洪;汶德胜;吴萌源;;AOTF成像光谱仪光机系统设计[J];应用光学;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娜;高教波;王军;郑雅卫;王吉龙;李俊娜;孙科峰;李建军;成娟;高蒙;;AOTF多光谱成像技术在伪装目标识别中的应用[A];2009年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池永江;朱广信;王潇潇;马玲芳;乐孜纯;;声光可调谐滤波器(AOTF)的射频控制电路的实现[A];浙江省光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暨新型光电技术青年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张辉;张小超;王辉;;基于AOTF联合收割机近红外水分在线检测仪[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济帆;马艳华;张雷;舒嵘;;基于AOTF的新型成像光谱系统[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袁雷;;基于AOTF技术红外单色光调谐控制系统的研究[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A 光电系统总体技术专题)[C];2006年
6 周振兴;黄方;翟鹏;;基于AOTF和DDS的红外单色控制器设计[A];2007'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7 何志平;舒嵘;王建宇;;声光可调滤光器(AOTF)特性分析及其在光谱探测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毕昆;骆清铭;曾绍群;;用于飞秒激光的AOTF[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练文柳;伺智慧;吴名剑;唐丽云;陈亚;;AOTF—NIR技术用于烟草化学成分分析的探讨[A];中国烟草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赵慧洁;程宣;周鹏威;;用于火星探测的AOTF成像光谱仪设计[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耀利;基于AOTF的光谱偏振成像系统及其成像质量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2 徐睿;深空探测AOTF红外成像光谱仪系统定标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峻峰;基于二氧化碲晶体的窄带声光滤波技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2 何占文;基于AOTF的偏振超光谱成像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杨行;AOTF近红外光谱仪中信号检测的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宋雁鹏;声光可调谐滤光器宽带驱动系统设计[D];中北大学;2016年
5 吴钰;AOTF型红外光谱仪快速探测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6年
6 杨烨;AOTF偏振光谱成像系统性能评价方法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6年
7 盖沙沙;小麦品质检测装置AOTF驱动与光谱分析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2016年
8 张辉;基于AOTF技术的近红外光谱分析系统的研制[D];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2005年
9 王洁;AOTF红外光谱检测仪的研制[D];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2006年
10 段乔峰;AOTF 红外光谱检测系统的原理与仪器化[D];天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3768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1376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