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物理论文 >

残余应力的超声横纵波检测方法

发布时间:2018-01-05 05:03

  本文关键词:残余应力的超声横纵波检测方法 出处:《声学学报》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残余应力 拉伸实验 拉伸应力 力值 应力系数 弹性系数 测量精度 测量系统 轴向方向 检测误差


【摘要】:基于声弹性原理,研究板材厚度方向、螺栓轴向方向(以下简称z轴方向)宏观残余应力分布的超声无损检测方法。针对被测构件厚度不均匀对应力检测精度的影响非常大、检测原理繁杂不适合工程应用、拉伸实验中拉伸形变对应力系数测量精度的影响很大等问题,采取超声横波、纵波相结合的方法重新推导检测公式,并提出采用一发一收模式进行拉伸实验,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由公式计算出声弹性系数代替应力系数。然后结合插值、互相关等算法,采用VC++编制z轴方向残余应力超声检测软件并搭建检测系统。分别对性能为A2-70,4.8,8.8,长度依次为135 mm,100 mm,100mm的M20的螺栓进行拉伸实验,比对计算拉伸应力与检测拉伸应力,结果表明,该测量系统的绝对误差限为20 MPa,相对误差小于25%,且应力值较大时,相对误差有所减小,当应力值大于100 MPa时,相对误差小于5%,非常实用。
[Abstract]: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acoustic elasticity, the direction of plate thickness is studied. Ultrasonic nondestructive testing metho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macroscopic residual stress in bolt axial direction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z axis direction). The influence of uneven thickness of tested member on the precision of stress detection is very great. The testing principle is not suitable for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Tensile deformation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precision of stress coefficient measurement in tensile experiment. The detection formula is rededuc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ultrasonic shear wave and longitudinal wave. It is put forward that the tensile experiment is carried out in the mode of "one send and one take-up". By fitting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acoustic elastic coefficient is calculated by the formula instead of the stress coefficient, and then the interpolation, cross-correlation and other algorithms a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acousto-elastic coefficient. The ultrasonic testing software of z axis residual stress was compiled by VC and the measuring system was buil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was A2-70 4.88.8mm and the length was 135mm / 100mm respectively. The tensile test of 100mm M20 bolt i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bsolute error limit of the measuring system is 20 MPA and the relative error is less than 25%. When the stress value is larger, the relative error decreases. When the stress value is more than 100 MPa, the relative error is less than 5. It is very practical.
【作者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检测与控制研究所;北京航科发动机控制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5042)资助
【分类号】:TB559
【正文快照】: 对机械构件而言,残余应力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这种影响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有害的。而当其有害时,可以说是存在于机械构件中的一种无形的缺陷栜患W。眺’舰余应力的翻十分 超声法检测残余应力主要依据为声弹性理论。HughePl最早提出固体声弹理论。文献3—文献6对声弹理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家勇;;钻孔法测量残余应力时双向等应力下孔边塑性变形对残余应力分析的影响[J];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87年04期

2 王家勇;对“钻孔偏心对松弛应变和残余应力的影响”一文的讨论[J];力学与实践;1990年05期

3 杨伯源;;钻孔偏心下的应变释放系数及残余应力[J];实验力学;1990年03期

4 吴克成,蒋立强;弱正交异性材料残余应力测量的声弹性方法[J];固体力学学报;1991年03期

5 巨东英;;第四届残余应力国际会议[J];河北机电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6 李英子;测定焊接容器残余应力的电测法[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9年02期

7 戴福隆,亚敏,谢惠民,吕坚;云纹干涉与钻孔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实验方法与系统[J];实验力学;2003年03期

8 董浩存;一种测量金属管中残余应力的简易方法[J];物理测试;2003年03期

9 刘宝玉,柳兆荣;血管残余应力的一种确定方法[J];力学季刊;2003年02期

10 张剑寒;张宇民;韩杰才;赫晓东;;碳化硅空间用反射镜坯体残余应力的研究[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超;潘春旭;;残余应力测量技术的现状和发展[A];湖北省第九届热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游敏;郑小玲;;对接接头横向残余应力调控技术研究[A];中西南十省区(市)焊接学会联合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小勇;楚建新;叶军;陆艳杰;刘鑫;;铜应力缓解层对陶瓷-金属连接残余应力的影响[A];电子陶瓷,陶瓷,金属封接与真空开头管用管壳的技术进步专辑[C];2006年

4 郑杰;张显程;;高温环境诱导的表面强化处理残余应力的释放[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朱丽娜;徐滨士;王海斗;王成彪;;相关技术在残余应力检测中的应用[A];第八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三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10年

6 潘勤学;栗勇;徐春广;肖定国;杨向臣;伍懿;;超声法焊缝残余应力检测技术研究[A];2011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任小平;刘怡;;一种无损测试焊接板件残余应力的方法[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8 游敏;郑小玲;;对接接头横向残余应力调控技术研究[A];湖北省暨武汉焊接学会成立二十五周年2005年焊接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9 宇慧平;韩长录;;超高强钢电阻点焊残余应力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10 郑永男;左翼;周冬梅;范平;袁大庆;朱升云;;正电子湮没方法研究材料中残余应力[A];第四届全国反应堆物理与核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实习记者 王恒;控制残余应力——寻找加工变形的解决之道[N];中国航空报;2014年

2 陶萍萍;中建钢构用新技术消除钢板墙残余应力[N];现代物流报;2013年

3 ;残余应力与加工变形控制技术[N];中国航空报;2013年

4 ;抗疲劳制造工艺优化方案[N];中国航空报;2013年

5 ;残余应力与变形控制整体解决方案在航空铝合金锻件中的应用[N];中国航空报;2013年

6 蔺军 谢艳花;央视新楼钢构制作特点与加工工艺[N];建筑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杰凤;高锁螺栓干涉安装及其对螺接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4年

2 宋文涛;残余应力超声无损检测与调控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3 张峥;飞机弱刚性铝合金结构件的残余应力和加工变形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4 李峰;基于定位强化感应加热技术的磨削表面残余应力控制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5 王军强;大型壳体结构焊接变形及残余应力调控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6 董亚波;2A14铝合金厚板残余应力表征及消减工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7 刘海涛;精密薄壁回转体零件加工残余应力及变形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曹江;2A02高强度铝合金热加工残余应力研究及其数值模拟[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9 朱丽娜;基于纳米压痕技术的涂层残余应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10 陶波;热压玻璃透镜里的残余应力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诚诚;Ti-TiN-Zr-ZrN多层膜残余应力及疲劳性能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任喜强;热轧H700×300型钢残余应力的控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3 宋金潮;非调质钢棒材轧后冷却过程残余应力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4 翟紫阳;超高强钢厚板结构件MIG焊温度场应力场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康玲;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横肋焊接残余应力数值模拟[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6 孙彦文;Q345B钢等离子-MAG复合焊工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7 王晓臣;面向卫星零件工艺设计的拓扑优化技术研究[D];北华航天工业学院;2015年

8 刘何亮;U肋与顶板连接焊缝残余应力的三维数值模拟[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9 周鹏;微晶玻璃磨削表面的残余应力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10 张爱爱;基于SYSWELD的7A52铝合金双丝MIG焊残余应力分析[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816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13816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b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