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Hz-TDS技术的豆科牧草种子的鉴定识别
本文关键词:基于THz-TDS技术的豆科牧草种子的鉴定识别 出处:《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太赫兹时域光谱(THz-TDS) 豆科牧草 品种检测 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
【摘要】: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THz-TDS)技术对豆科牧草种子样品进行实验测试,得到了百脉根、柠条、毛苕籽、沙打旺和羊柴五种常见的牧草种子在太赫兹波段的时域谱,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频域谱,进而得到各牧草种子样品的吸收系数、折射率等光学参数.发现在0.2-1.4THz有效频域范围内,样品的吸收系数谱线以不同的斜率单调递增,样品的平均折射率在1.45-1.71之间,且彼此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同时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回归(PLSR)分别对五种豆科牧草的35个样本的吸收系数和折射率做了模型的建立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折射率建立的PLS模型预测效果最好,其相关系数(R)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9983和0.3157,更能准确鉴定未知样品的种类.研究表明,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结合统计分析方法可以作为无损鉴定牧草种子真伪和识别牧草种子种类的一种有效手段,不仅丰富了牧草种子的检测手段,而且有望发展建立标准检测的数据库,最终实现快速、批量、经济鉴定识别牧草种子的目的.
[Abstract]:Using terahertz time-domain spectroscopy (THz-TDS) experiments on legume seed samples, the Lotus corniculatus, Caragana, Vicia villosa seeds, temporal and Hedysarum five kinds of Astragalus adsurgens grass seed in the terahertz spectrum, frequency spectrum obtained by fast Fourier transform, and then obtain 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of each sample of forage seed, optical parameters the refractive index was found effective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The range of 0.2-1.4THz, 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of the sample line increased in different slope monotonously, the average refractive index of the sample at 1.45-1.71, and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each other. At the same time using 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PLSR) respectively. 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and refractive index of 35 samples of five species of Leguminosae the forage establishment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LS model is used to establish the best prediction effect of refractive index,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 and 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 Were 0.9983 and 0.3157, more accurate species identification of unknown sampl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rahertz time-domain spectroscopy combined with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can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means of nondestructive identification of forage seed authenticity and species identification of forage seeds, not only enrich the detection methods of forage seed, and is expected to establish a standard testing database, realize fast, batch, economic identification of forage seed purpose.
【作者单位】: 油气光学探测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全国石油与化工行业油气太赫兹波谱与光电检测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光传感与光探测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工作站;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61405259)
【分类号】:S54;O433
【正文快照】: 牧草是指供饲养的牲畜使用的草或其他草本植物,牧草再生力强,且富含蛋白质、脂肪、纤维和各种微量元素,成为饲养家畜的首选.牧草品种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畜牧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因此牧草品种的鉴定是草业科学研究中的一项基本内容[1].目前,已有的牧草品种鉴别可分为现场鉴别和实验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国栋;河西走廊东部豆科牧草资源及其评价[J];草业科学;2003年07期
2 饶用夏;;几种豆科牧草硬实特性及处理方法的研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畜牧兽医版);1982年03期
3 (偠攵)显慧;;几种豆科牧草硬实种子结构的研究 (初报)[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畜牧兽医版);1983年01期
4 杨晓贺,陈默君,吴显荣;几种豆科牧草的必需氨基酸[J];氨基酸杂志;1993年04期
5 夏兰琴,郭三堆;国外豆科牧草生物技术研究进展——生物技术在豆科牧草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通报;1999年04期
6 王晋峰;;试谈豆科牧草从半农半牧区到牧区定居的可能性与现实性[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畜牧兽医版);1981年02期
7 李树真;一些沙生植物和豆科牧草的稀土效应初探[J];中国沙漠;1994年04期
8 櫘肇南;;新疆的野生豆科牧草[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54年04期
9 魏书兰,,于海清;施用增产菌对豆科牧草增产效果的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1996年02期
10 黄学文;王明莹;;呼伦贝尔草地野生豆科牧草资源及其特点[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丽静;付华;周志宇;;豆科牧草次级代谢研究[A];第三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贾敬芬;陈刚;步怀宇;徐云远;郝建国;;用细胞工程技术改良豆科牧草品质的研究[A];西部地区第二届植物科学与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潘伟彬;陈志彤;陈恩;黄毅斌;翁伯奇;郑金贵;;热带豆科牧草15个品质组成因子的相关性研究[A];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委员会第七届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白春生;玉柱;薛艳林;韩建国;白龙;;微波炉法测定豆科牧草含水量的研究[A];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刘伟;干友民;严东海;;川西北高寒牧区主栽豆科牧草缺乏的探讨[A];四川草业科技十年进展[C];2004年
6 黄秀声;应朝阳;翁伯琦;黄毅斌;郑仲登;;山地豆科牧草草粉对兔肉品质影响效果研究[A];农区草业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黄毅斌;陈志彤;陈恩;应朝阳;翁伯琦;郑金贵;;5个热带豆科牧草单宁含量的生育期动态及其施肥响应[A];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龙会英;张德;朱红业;金杰;史亮涛;张明忠;;元谋干热河谷豆科牧草的引种研究[A];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刘兴育;豆科牧草种子播前处理技术[N];山西科技报;2001年
2 程洪花;夏季精心牧羊[N];云南科技报;2007年
3 柯教;适宜喂牛的豆科牧草[N];农民日报;2001年
4 碧荷;混合青贮法[N];河南科技报;2004年
5 黄瑛;夏季牧羊有“三要”[N];北京科技报;2000年
6 贵州六盘水市畜牧局 夏清阳;贵州草业生态与经济建设的思考(中)[N];中国花卉报;2003年
7 ;用于豆科牧草田的化学除草剂[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9年
8 姜怀志;四季放羊有学问[N];吉林农村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关小康;黄土高原三种豆科牧草生产力、水分消耗以及对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倩倩;不同豆科牧草长期种植对后茬土壤水肥和作物产量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5年
2 马文彬;9种豆科牧草根际促生菌筛选及特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3 娜丽克斯·外里(Narkes waly);几种豆科牧草种子休眠特性及其对绵羊消化道传播的响应[D];石河子大学;2016年
4 侯宇;松嫩草地主要豆科牧草适应性及抗逆性种间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马丹丹;野生豆科牧草根瘤菌及其固氮活性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连亚楠;冬闲田豆科牧草饲草产量及对稻田生态功能的影响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7 杨光;盐碱胁迫对豆科牧草种子萌发及其生理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269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1426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