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物理论文 >

介质阻挡激发冷等离子体的放电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01 20:56

  本文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放电特性 高频高压电源 同轴圆筒 出处:《电子器件》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介质阻挡放电是目前常压下最稳定、安全且成本最低的产生冷等离子体的方式。为了研究其放电特性,在分析了其等效模型的基础上,搭建了一台高频高压电源,采用同轴圆筒电极结构,实验研究了在不同电极长度以及不同输入电压情况下的输出电流、电压和放电剧烈程度等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电极长度相同时,输入电压越大,输出电流越大,放电越剧烈;输入电压相同时,电极长度越长,放电剧烈程度几乎保持不变,输出电流越大。实验结果符合其等效模型分析。
[Abstract]: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under atmospheric pressure is currently the most stable, safe and low cost to produce cold plasma. In order to study the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quivalent model, built a high frequency high voltage power supply, using coaxial cylinder electrode structure,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output current in different electrode length and different input the voltage, voltage and discharge intensity characteristic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electrode length is the same, the greater the input voltage, the output current is greater, more intense discharge; the input voltage at the same time, the electrode length is longer, the discharge intensity remained almost unchanged, the output curren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Equivalent model.

【作者单位】: 南京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与控制科学学院;
【分类号】:O461.2;O53
【正文快照】: 冷等离子体技术相比于传统工艺,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能耗低等诸多优点,因而一直是各界研究的热点,现如今已经广泛用于国防、军工、医疗、环保等领域[1]。产生冷等离子体的手段很多,可用紫外辐射、X射线、电磁场、加热等方法。实验室和工业产品大都采用电磁场激发等离子体,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正伟,,阮成礼;冷等离子体中的定向瞬态电磁波[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2 张波;邵汉良;;冷等离子体技术装备在作物种子改良中的应用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4年07期

3 谭凯;冷等离子体固体表面改性的物理化学机理[J];哈尔滨学院学报(教育);2002年08期

4 陶甫廷,王敬义,冯信华,陶臻宇,陈文辉,张巍,苏庆平,何笑明;粉粒沉降过程中冷等离子体纯化效果研究[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5 李应乐;李瑾;王明军;唐高峰;;磁化冷等离子体球的瑞利散射[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2010年03期

6 张旭东,赵文华;介质层位置对放电冷等离子体去除NO的影响[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03年02期

7 袁忠才;王龙;时家明;黄勇;;亚密度冷等离子体的低功率激光吸收特性分析[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2008年04期

8 张小娟;张宁;鄢泽林;;低频Alfvén波谱与冷等离子体的非共振作用研究[J];真空电子技术;2010年03期

9 王晶;屈马林;;平面电磁波在均匀非磁化冷等离子体中传播过程的粒子模拟[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6年S9期

10 李应乐;李瑾;王明军;董群峰;;磁化冷等离子体球的太赫兹散射特性[J];光子学报;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袁强华;殷桂琴;;双频驱动的常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特性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会议摘要集[C];2011年

2 郭丽;陆荣华;韩申生;;超冷中性等离子体的数值模拟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09年

3 蒋佳峰;何昕;李玲;李建刚;邵汉良;徐启来;叶仁宏;董元华;;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对小麦发芽及生长的影响[A];第十六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等离子体医学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13年

4 董晓宇;李爽;侯英敏;张代佳;任春生;修志龙;;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对Klebsiella pneumoniae代谢的影响[A];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倪添灵;长位型低频冷等离子体实验与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2 程诚;大气压射流冷等离子体的产生和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于泽霖;图像指导下的冷等离子体疗法对小鼠感染伤口的治疗效果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靳娓燕;超冷等离子体的热力学性质和无序加热效应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3 景群;超冷等离子体产生及扩散的实验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4 周述;利用冷等离子体制备硅和硼纳米颗粒[D];浙江大学;2013年

5 李海江;常压射频冷等离子体系统及其在光刻胶去除技术中的应用[D];四川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828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14828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9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