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物理论文 >

局域表面等离激元-量子复合体系中量子干涉的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9 08:18

  本文选题:局域表面等离激元 切入点:量子发射体 出处:《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局域表面等离激元与量子发射体构成的复合体系具有比其单个子单元更丰富的性质和功能.本文从理论上研究了量子干涉效应对复合体系吸收和散射性质的影响以及对原子体系非线性效应的调控.首先,由于存在不同跃迁通道之间的干涉,体系支持暗表面等离激元诱导的无布居数反转增益和光强依赖的吸收谱效应.其次,结构开放性诱导的干涉使复合体系能够在纳米尺度、中等强度耦合下调控散射场的光子统计性质.最后,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各向异性珀塞尔系数,在纳米尺度演示了对于克尔非线性的调控.这些发现丰富了该复合体系的吸收和散射性质以及原子体系的非线性性质,并且有可能用于量子态制备、带通滤波器、折射率传感、光子统计调控、片上的全光非线性器件等方面.
[Abstract]:The properties and functions of the composite system composed of local surface isopotons and quantum emitters are more abundant than that of its single subunit. The influence of quantum interference effect on the absorption and scattering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 system has been studied theoretically in this paper. And the regulation of the nonlinear effects of atomic systems. Because of the inter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transition channels, the system supports the non-population inversion gain and intensity dependent absorption spectrum effect induced by dark surface isopotons. Secondly, the structure open induced interference enables the composite system to be at nanometer scale. The photon statistical properties of scattering field are regulated by medium intensity coupling. Finally, based on the anisotropic Purcell coefficient of surface isotherm, These findings enrich the absorption and scattering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 system and the nonlinear properties of atomic systems, and are likely to be used in the preparation of quantum states, bandpass filters, refractive index sensing, Photon statistical control, on-chip all-optical nonlinear devices and so on.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量子物质协同创新中心;山西大学极端光学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2013CB3287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11525414,11374025,91221304)资助项目
【分类号】:O43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治国;高童童;谭为;;微带线系统中基于相位耦合机制的类量子干涉行为[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2 孙萌涛,田红梅,沙国河;转动传能中的量子干涉:干涉角和相对速度的关系(英文)[J];化学物理学报;2002年03期

3 孙真荣,王祖赓;分子及分子-原子混合系统中的量子干涉效应[J];量子电子学报;2004年02期

4 关洪;量子干涉效应[J];物理;1983年04期

5 吴锦捫,赵泓;意识与量子干涉——一个实验性的探讨[J];自然杂志;1983年02期

6 高韶燕,李福利;量子干涉效应对原子共振荧光非经典特性的影响[J];原子核物理评论;2002年02期

7 王立,张小安,牛超英;四能级混合共振系统量子干涉现象理论分析[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杨希华,孙真荣,丁良恩,王祖赓;基于碰撞产生的频域和时域内的量子干涉效应研究[J];量子光学学报;2004年S1期

9 李永庆,陈跃辉,李春霞,马凤才;转动传能中的量子干涉——干涉角和转动量子数的关系[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5年04期

10 韩红培;王国志;;低频调制场中钾原子的量子干涉效应[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希华;孙真荣;丁良恩;王祖赓;;基于碰撞产生的频域和时域内的量子干涉效应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羊亚平;许静平;陈鸿;朱诗尧;;左手性材料对量子干涉的影响[A];第十三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李永放;钮月萍;;量子干涉效应与四波混频相互作用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4 郑仕标;;一种制备囚禁离子运动的宏观量子干涉态的方法[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5 周鲁;谭荣;李高翔;;两平行板间的三能级原子衰变通道之间的量子干涉[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曾小东;许静平;羊亚平;;磁单负材料板附近原子量子干涉的加强[A];第十五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2年

7 杨希华;孙真荣;曾和平;丁良恩;王祖赓;;原子—分子体系中多能级系统的量子干涉效应[A];第九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摘要集(Ⅱ)[C];2000年

8 吴美娟;吴令安;;参量下转换光子与次生和频光子之间的四阶量子干涉实验方案[A];第七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9 苗刚;马凤才;;原子-双原子分子体系碰撞诱导中的量子干涉效应[A];第十五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许静平;王立刚;羊亚平;林强;朱诗尧;;利用一维光子晶体使V型Zeeman原子发生完全量子干涉[A];第十三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张梦然;“量子力学在哪?你正沉浸其中”[N];科技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方炜;新型人工材料中量子系统的动力学演化及非经典性质[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2 孙萌涛;碰撞诱导转动传能中的量子干涉效应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3年

3 郑军;电磁感应介质的量子干涉效应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4 马瑞琼;量子干涉效应与量子态测量的理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邓乐;分子多能级系统量子干涉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6 张衍亮;原子、分子和离子多能级系统中的量子干涉及光辐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赵顺才;基于量子干涉效应的低吸收负折射率介质及相关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8 刘杰;乙烯酮的光解动力学研究和CO-HCI碰撞传能中的量子干涉效应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双颖;基于量子干涉的二维负折射效应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宋卓;Y型体系中的真空诱导相干[D];山东大学;2015年

3 张小安;四能级系统中的量子干涉[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曾福华;多能级系统中基于量子干涉效应下的量子调控[D];南昌大学;2007年

5 陈峻;多能级系统中的量子干涉效应[D];南昌大学;2007年

6 张振清;多能级原子系统中量子干涉效应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7 曹谨丰;中间态引入量子干涉的多光子共振多波混频[D];河北大学;2009年

8 赵艳辉;光场中原子的宏观量子干涉[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贾久峰;四能级系统中量子干涉效应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蔡立锋;量子干涉在光与原子相互作用中的理论及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877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15877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5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