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物理论文 >

室温原子系统中的电磁感应光栅效应

发布时间:2018-05-25 19:24

  本文选题:量子光学 + 电磁感应光栅 ; 参考:《中国激光》2017年09期


【摘要】:分别在冷原子和室温原子系统下对电磁感应光栅(EIG)效应进行了理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冷原子和室温原子的一级衍射效率分别可以达到32.5%和30%,这两个衍射效率都非常接近正弦相位光栅的理想衍射效率。在实际情况中,冷原子系统比室温原子系统更难制备,系统更为庞大,且对实验要求更高,因此,利用室温原子实现EIG更有优势。当信号光和探测光的功率极低时,仍然可以产生EIG效应,且其一级衍射效率接近于理论最大值,该结论可以用来实现弱光对弱光的调控。
[Abstract]:The effects of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grating EIGs were studied in cold and room temperature atomic system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rst order diffraction efficiency of cold atom and room temperature atom can reach 32.5% and 30% respectively. These two diffraction efficiencies are very close to the ideal diffraction efficiency of sinusoidal phase grating. In practice, the cold atomic system is more difficult to be prepared than the room temperature atomic system, the system is larger, and the experimental requirements are higher. Therefore, it is more advantageous to use room temperature atoms to realize EIG. When the power of signal and probe light is very low, the EIG effect can still be produced, and its first-order diffraction efficiency is close to the theoretical maximum. This conclusion can be used to realize the regulation of weak light to weak light.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物理电子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004126,61275212) 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2011021003-1)
【分类号】:O43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登玉,,曾锡滨;N个原子系统中的自发发射[J];光子学报;1996年02期

2 韩定安;曾亚光;陈伟成;;四能级Λ-型原子系统中自发诱导相干对无反转激光的效应[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3 吴存恺;多能级原子系统中三阶非线性光学极化率理论[J];量子电子学;1985年01期

4 谭维翰,顾敏;多原子系统的共振荧光[J];中国激光;1986年09期

5 姜迅东,胡荣泽;原子系统的光发射量子理论[J];中国粉体技术;2003年03期

6 钱士雄;王庶民;;钠原子系统中的多种共振光散射[J];量子电子学;1988年02期

7 詹志明;刘晓东;;微腔中基于原子系统三比特量子交换门的实现[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8 曾志强;王玉平;侯邦品;;压缩真空中原子系统的瞬时光学响应[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9 李转;姚国政;李萍萍;刘影;;基于N-Λ型原子系统的1→N型分束器[J];量子光学学报;2012年01期

10 韩定安;;倒Y-型原子系统中增益辅助的慢光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刘呈普;龚尚庆;樊锡君;徐至展;;自发辐射相干相位控制原子系统光学特性[A];2004年全国强场激光物理会议论文集(二)[C];2004年

2 李爱军;高锦岳;;相干驻波场驱动下铷原子系统反射和吸收特性[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崔淬砺;吴金辉;;Tripod型原子系统中的黑态和光速调控[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李转;汪凯戈;;双Λ型四能级原子系统的暗态极化子[A];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陈怡;;多能级原子系统中基于驻波的电磁感应光透明的理论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傅盘铭;孙江;左战春;米辛;俞祖和;姜谦;吴令安;;缀饰原子系统中双光子共振非简并四波混频[A];第十一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李转;曹德忠;汪凯戈;;在双Λ结构原子介质中信号光的存储和放大[A];第十一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方慧娟;刘正东;郑军;;多模光场下tripod-type型四能级原子系统的左手效应[A];第十三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刘霞;原子系统间可实现远距离量子隐形传输[N];科技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郭肖勇;光与物质耦合系统中的多体现象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2 陆志恩;人造复合原子系统中光学效应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李爱军;原子系统中自发辐射相干现象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田杏霞;四能级N型原子系统原子相干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金康;对被驱动原子系统中真空诱导的相干性产生的光学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6 杨晓雨;多能级原子系统左手性及其Kerr非线性效应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林芳;超精细能级塞曼分裂的原子系统中电磁诱导透明的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王丹丹;量子相干诱导四能级原子系统光学双稳特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莹;原子系统中基于光子回声的量子信息存储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胡小会;原子系统电磁诱导透明谱的相干调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5 水涛;多能级原子系统中高效二维原子局域化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6 庞秀梅;双Λ型原子系统中四组份纠缠光的制备[D];山西大学;2013年

7 罗光礼;用光学手段对多能级原子系统吸收性质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8 曾志强;真空辐射背景下原子系统的光学性质[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宇;双Λ型四能级原子系统中静止光信号的产生和控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彭世坤;空场诱导相干性对多能级原子系统光学性质的影响[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343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19343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f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