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背景下自由空间量子通信的性能研究
本文选题:量子光学 + 量子通信 ; 参考:《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7年01期
【摘要】:为了研究降雨对自由空间量子通信的影响,根据雨滴分布谱和Mie散射理论,研究了降雨强度对消光系数的影响,提出了光量子衰减、信道容量与降雨强度的关系,建立了信道生存函数、传输距离的计算模型,并进行了系统性能参数的仿真。结果表明,在忽略大气气溶胶等其他粒子影响的情况下,当降雨强度为1.46mm/h,传输距离为3km时,光量子衰减为初始能量的50%,信道容量为0.2702,信道生存函数为0.9122,信道误码率为1.8×10~(-8)。由此可见,降雨对自由空间量子通信的信道容量、生存函数、误码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自由空间量子通信的可靠性,应根据降雨强度,自适应调整通信系统的各项参数。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rainfall on quantum communication in free space, the influence of rainfall intensity on extinction coefficient is studied based on raindrop distribution spectrum and Mie scattering theor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ptical quantum attenuation, channel capacity and rainfall intensity is proposed. The calculation model of channel survival function and transmission distance is established, and the simulation of system performance parameters i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rainfall intensity is 1.46 mm / h and the transmission distance is 3km, the optical quantum attenuation is 50% of the initial energy, the channel capacity is 0.2702, the channel survival function is 0.9122, and the channel error rate is 1.8 脳 10 ~ (-1) / h, while ignoring the influence of other particles such as atmospheric aerosol, and when the rainfall intensity is 1.46 mm / h and the transmission distance is 3km, the optical quantum attenuation is 50% of the initial energy. It can be seen that rainfall has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channel capacity, survival function and bit error rate of free space quantum communication. Therefor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free space quantum communication, the parameters of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should be adjusted adaptively according to the rainfall intensity.
【作者单位】: 西安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综合业务网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72071,61201194)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2014JQ8318) 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计划项目(2015KW-013)
【分类号】:O413;TN9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单欣;孙献平;罗军;詹明生;;自由空间量子通信实验研究与进展[J];自然科学进展;2006年02期
2 李飞;乐建新;周锐;陆军;;量子交换机与结合量子通信与经典通信的新模式[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3 ;量子与量子通信[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10年06期
4 ;科学家发现“无痕截获”量子通信方法[J];光机电信息;2010年09期
5 李林洋;卢晓波;潘岳;;量子通信的发展概况[J];工业设计;2011年04期
6 茹加;王峰;;远距离量子通信实验研究——迈出我国实用化量子通信网络发展第一步[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年02期
7 ;我国开启量子通信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的新时代[J];软件;2012年08期
8 程立波;;关于量子通信及其关键问题的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2年13期
9 冯骥;冯江源;;中国量子通信与产业化[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3年10期
10 陈芳烈;;超越时空的量子通信[J];百科知识;2007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志元;冯世栋;;量子通信技术及其军事应用分析[A];2010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五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潘建伟;;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的光学实现——现状和未来[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许娟;;量子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研究进展[A];全国第十三次光纤通信暨第十四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张光宇;赵双;朱智涵;;空间量子通信偏振跟踪理论和实验研究[A];鲁豫赣黑苏五省光学(激光)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卢利锋;赵东来;马乐;;量子通信技术研究及在实际系统应用分析[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任小强;陈金鹰;;基于安全有效的量子通信技术的研究[A];四川省通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程立南;闻传花;;空间量子通信[A];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三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张光宇;王川;王婉莹;郝亮;刘洋;马f[;龙桂鲁;;空间量子通信实验系统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胡志强;胡前进;;量子通信在海洋军事领域中的应用探讨[A];2014第二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论文集(下)[C];2014年
10 乔熔岩;朱诗兵;杨晟;;二粒子纠缠系统的量子通信仿真[A];全国第三届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交流会专刊[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魏东;让量子通信技术为百姓带来实惠[N];科技日报;2010年
2 记者 汪永安;世界首个规模化量子通信网合肥开工[N];安徽日报;2010年
3 记者 黄X;量子通信也可能被无痕窃听[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4 本报记者 祝蕾;济南企业牵头承担“十二五”863计划量子通信技术专项[N];济南日报;2010年
5 冯骞 本报特约通讯员 陈枫;量子通信:划时代的崭新技术[N];解放军报;2011年
6 记者 许蓓蓓;合肥建成世界首个规模化量子通信网[N];安徽日报;2012年
7 记者 李陈续;中国量子通信成果入选《自然》十大新闻[N];光明日报;2013年
8 记者 刘石磊;量子通信:中国团队再破难关[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9 刘石磊;量子通信还远吗?[N];光明日报;2013年
10 记者 房永珍;“诡异”的量子通信让窃听成为历史[N];北京科技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富尧;量子通信若干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尹华磊;实用化量子通信若干理论与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3 阎毅;自由空间量子通信若干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4 沈奇;量子通信中的精密时间测量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5 杨彬;自由空间量子通信技术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6 陈杰;实用化量子通信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金贤敏;远程量子通信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8 韩超;远程量子通信的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张军;远距离量子通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10 彭建;量子通信实验系统中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潮泽;基于FPGA的星上量子实验控制单元的研究与实现[D];宁波大学;2015年
2 曹蕾;量子实验卫星有效载荷管理与数据处理单元的研究与实现[D];宁波大学;2015年
3 刘子君;量子多用户通信网络中的交换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张德伟;量子通信在私有信息检索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荆晶;基于无线自组织量子通信网络的路由算法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6 朱卫民;量子通信协议的模拟设计和量子纠错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7 施丽慧;基于Mesh结构的混合态无线量子通信网络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8 孔令浩;量子通信中量子通信协议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9 程思铤;基于团簇态的量子通信协议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10 李智伟;基于隐形传态的量子通信局域网身份认证研究[D];吉首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438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043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