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空心阴极放电中电子加热机制的实验研究
本文选题:射频放电 + 空心阴极放电 ; 参考:《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7年09期
【摘要】:在氩气环境下对射频驱动下空心阴极的放电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不同工作条件下射频空心阴极放电中的电子密度、电子能量几率分布函数等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平板电极容性耦合射频放电,空心结构电极的射频放电能获得更高的电子密度。在形成空心阴极效应后,等离子体密度随电压、气压的升高而增大。通过EEPF进一步分析了射频空心阴极放电电子加热机制随p D值、工作电压的变化。发现当p D增加时,射频空心阴极放电中电子加热机制从以振荡鞘层对高能电子的随机加热为主逐渐转变为对等离子体中电子的欧姆加热为主;当逐渐提升电压时,电子本身获得能量机制则由开始的欧姆加热转到了向后来的随机加热。
[Abstract]:The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of RF driven hollow cathode are experimentally studied in argon atmosphere. The results of electron density and electron energy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are obtained under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F discharge of hollow structure electrode can obtain higher electron density than capacitive coupled RF discharge of flat electrode. After the hollow cathode effect is formed, the plasma density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voltage and pressure. Through EEPF, the variation of electron heating mechanism of RF hollow cathode discharge with PD value and working voltage is further analyzed. It is found that when PD increases, the mechanism of electron heating in RF hollow cathode discharge changes gradually from random heating of high-energy electrons in oscillating sheath to ohmic heating of electrons in plasma, and when the voltage is gradually increased, The mechanism by which the electrons themselves acquire energy is shifted from the initial ohmic heating to the subsequent random heating.
【作者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475019;11005009)
【分类号】:O4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继先,张萍,陈情;气体空心阴极放电特性测试[J];四川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殷立峰,林福成,张桂燕,景春阳,姜世杰,王之江;铀空心阴极放电灯的光谱特性研究[J];光学学报;1989年12期
3 李英骏,张道中,吴成,赵玉英,腾爱平,王天眷;脉冲供电的空心阴极放电中电子的能量和密度[J];中国激光;1990年11期
4 周俐娜,王新兵,赖建军,姚细林;微空心阴极放电及其应用[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3年05期
5 周俐娜,王新兵;微空心阴极放电的流体模型模拟[J];物理学报;2004年10期
6 ;光电子技术与器件 其他[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5年04期
7 何寿杰;欧阳吉庭;何锋;刘志强;;低气压氩气空心阴极放电自脉冲特性[J];高电压技术;2012年07期
8 何寿杰;哈静;刘志强;欧阳吉庭;何锋;;流体—亚稳态原子传输混合模型模拟空心阴极放电特性[J];物理学报;2013年11期
9 胡企铨,殷立峰,张延平,张桂燕,景春阳,崔俊文,舒海珍,林福成;用空心阴极放电管研究金属原子的光离化过程(Ⅰ)——铀原子的共振三步光电离实验[J];光学学报;1986年05期
10 景春阳,张桂燕,施龚明,林福成;铕空心阴极放电中的光电流谱[J];光学学报;198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跃飞;;阵列针状空心阴极放电钛合金表面合金化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何锋;姜鑫先;何寿杰;欧阳吉庭;;空心阴极放电的蒙特卡罗模拟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等离子体医学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13年
3 夏广庆;毛根旺;陈茂林;Nader Sadeghi;;微空心阴极放电数值模拟和发射光谱实验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09年
4 何寿杰;樊潇潇;何锋;欧阳吉庭;;空心阴极放电中的发光条纹[A];中国物理学会第十五届静电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何锋;何寿杰;赵晓菲;欧阳吉庭;;微空心阴极放电模式模拟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会议摘要集[C];2011年
6 闫国军;陈梅;于达仁;;空心阴极的数值模拟[A];第十三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姜鑫先;射频空心阴极放电及其在微晶硅薄膜制备中的应用[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沈宏;氮气放电在氮掺杂及氮化物合成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春晓;射频空心阴极放电维持机制的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2 邹彬;空心阴极放电特性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3 李世超;脉冲空心阴极放电在金属管内表面沉积类金刚石薄膜[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高亚萍;N_2-Ar管子型空心阴极放电表面氮化空间等离子特性模拟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素;N_2微空心阴极放电及其阴极溅射等离子体过程[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闫永辉;纳米晶氮化碳薄膜制备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736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073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