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维平板内介质和表面的辐射特性参数同时反演方法
[Abstract]: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BRDF on the surface of a real object, the spectral data such as directional hemispheric reflectivity, directional hemisphere transmittance, normal reflectivity and normal transmittance are used to invert the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ner medium and surface of a one-dimensional flat plate at the same time. The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inversion of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three kinds of media: absorption scattering, strong scattering and strong absorption. The inversion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given initial values.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7607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6YXZD009)
【分类号】:O43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天恩;沈建琪;林承军;;前向散射颗粒粒径分布分析中的向量相似度反演算法[J];光学学报;2016年06期
2 邢永春;朱启兵;黄敏;;基于改进标准漫射近似模型的生物组织光学参数反演[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6年09期
3 赵巧华;;浅水湖泊中介质吸收系数的反演[J];光学学报;2009年07期
4 章立民;魏庆农;江荣熙;陶守墨;;一种新型的变角光度计[J];光学仪器;198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志超;一维梯度折射率介质内辐射传递问题的DRESOR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周奕帆;程强;;一维平板内介质和表面的辐射特性参数同时反演方法[J];光学学报;2017年06期
2 管露露;于海涛;沈建琪;;均匀椭球形液滴三阶和四阶彩虹条纹特征[J];光学学报;2017年03期
3 牟冰;崔廷伟;曹文熙;秦平;郑荣儿;张杰;;基于光学浮标的赤潮生消过程半分析监测方法[J];光学学报;2012年02期
4 郝艳玲;曹文熙;马毅;崔廷伟;张杰;;赤潮生消过程中的水体固有光学性质分析[J];光学学报;2011年11期
5 赵巧华;邱辉;;冬夏两季太湖离水辐亮度贡献的深度廓线分布模拟[J];光学学报;2010年10期
6 谢品华,魏庆农,刘建国,郑小兵,黄友锐;用双向反射法测量漆层的红外发射率[J];激光与红外;1999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元志;刘勇;候华毅;朱灵;王安;王贻坤;;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生物组织固有荧光光谱复原方法[J];中国激光;2016年05期
2 郭露芳;沈建琪;;相对折射率对前向散射粒度测试的影响[J];中国激光;2016年03期
3 王喜昌;;光在半无限厚多层矩形生物组织中的稳态漫射方程[J];光学学报;2016年03期
4 彭东青;李晖;;弥散光经尿道辐照时嵌肿瘤前列腺组织内部光吸收的模拟研究(英文)[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5年12期
5 马招;刘迎;廉鸽;;小孔径测量生物组织漫反射的半经验模型[J];中国激光;2015年03期
6 葛宝臻;潘林超;张福根;魏耀林;;颗粒散射光能分布的反常移动及其对粒度分析的影响[J];光学学报;2013年06期
7 葛宝臻;马云峰;魏耀林;;求解粒子群粒度分布的改进Projection算法[J];光学精密工程;2012年01期
8 齐贝贝;刘迎;贾光一;刘小君;;用双点源δ-P_1近似光学模型反演生物组织的光学参量[J];物理学报;2011年12期
9 刘迎;刘小君;齐贝贝;田会娟;;生物组织的δ-P_1近似漫反射光学模型[J];物理学报;2011年07期
10 马文娟;高峰;朱苹苹;易茜;;辐射传输方程的三阶球谐展开(P_3)近似的有限元法求解[J];光子学报;2011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琳;梯度折射率介质内辐射传递方程数值模拟的有限元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2 赵忠义;温度对材料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影响的理论及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3 程强;求解辐射传递方程的DRESOR法及其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谭建宇;求解辐射传递方程的无网格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阳纯 ,王金贵;受畸变电讯号的数学反演方法[J];爆炸与冲击;1981年02期
2 王印国;;空间域二度磁单界面反演方法[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1990年02期
3 舒勤,张有正;一种最小均方卷积反演方法[J];电子学报;1991年05期
4 吴建成,徐明华,田宗勇;共反射段相干反演方法及其应用[J];石油物探;2002年02期
5 冯敬英 ,周熙襄;等效源模型反演方法的效果[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6 范天锡;大气廓线统计反演方法的改进[J];气象;1988年05期
7 黎光清,董超华,吴保锁,刘全华,张文建;东亚地区高分辨率物理反演方法的数值试验:内部比较研究[J];大气科学;1991年01期
8 刘鹏程,,纪晨;改进的模拟退火-单纯形综合反演方法[J];地球物理学报;1995年02期
9 山秀明,李龙俊,冯振明,王衡鉴;逐层向下的递推反演方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7年02期
10 王若,王兴泰,卢元林,孙仁国,闫来福;用改进的佐迪反演方法进行二维电阻率图像重建[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温一波;傅竹武;段永康;胡毅力;;地震图象重建技术中几种反演方法的适用性研究[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2 李霄龙;王喜臣;;似二度多边形界面重磁联合反演方法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3 邹雅铭;关守军;;基于序贯高斯模拟的随机地震反演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专题论文集[C];2013年
4 王若;王妙月;;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数据的反演方法[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三卷(地球环境·工程地质与灾害)[C];2003年
5 张小路;;一种重磁反演方法的应用[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6 王兴泰;王若;卢元林;孙仁国;;用改进的佐迪反演方法进行二维电阻率图像重建[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艾印双;郑天愉;刘鹏程;;自适应全局混合反演方法[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8 孔祥宁;;速度反演方法及其应用[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9 陈勇;韩波;陈小宏;;时间推移地震中的一种局域化反演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李家蓉;;不同反演方法在塔北地区的应用[A];油气地球物理实用新技术——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斌成;安徽局物测队 全三维岩性反演方法研究取得新成果[N];中煤地质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娟;变密度约束界面反演方法及在东北地区重力资料处理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2 李刚;海洋可控源电磁与地震资料构造联合反演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孙石达;磁总场异常及其梯度联合反演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4 刘银萍;基于Extrapolation Tikhonov正则化算法的重力数据及梯度多分量数据的3D反演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吴军;大气CO_2辐射传输特性与反演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6 陈睿;材料特性参量识别的混合反演方法及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7 相鹏;重震联合界面反演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8 何方敏;综合孔径微波辐射成像统计反演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贾真;均匀二度体位场正演与径向反演方法[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敬荣中;地球物理非线性联合反演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瑞卿;基于Bayes理论的遗传退火反演方法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2 王彦[;多项式等效源反演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孙友权;高精度随机反演方法研究及其在SLG气田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4 章国威;谱反演方法的研究及其应用[D];长江大学;2016年
5 刘鑫;叠后反演方法在H地区储层预测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6 谢玮;非线性AVO反演方法研究及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7 杨小波;基于ASAR的时变海表面流场反演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6年
8 刘雯箐;后向散射式激光雷达大气能见度反演方法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15年
9 孙瑞莹;先验信息构建与地震随机反演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10 慧芳;核磁共振地下水探测信号分层多指数反演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863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186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