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物理论文 >

NP-10与单链、双链季铵盐三种复配体系相互作用规律的NMR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27 09:58
【摘要】:通过核磁共振(NMR)技术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单链(DTAC)和双链(C_(12)-C_4-C_(12)和C_(12)-C_8-C_(12))氯化物季铵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10)组成的3种复配体系的相互作用及作用点、排列方式、混合胶束中分子间与分子内作用的变化规律等.2D NOESY技术证明了这3种复配体系相互作用力大小顺序为NP-10/C_(12)-C_8-C_(12)NP-10/C_(12)-C_4-C_(12)NP-10/DTAC,它们的相互作用点相同但作用点数目不同,自扩散系数显示NP-10对混合胶束的动力学半径影响大于季铵盐.弛豫时间表明,当NP-10/DTAC和NP-10/C_(12)-C_s-C_(12)(s=4或8)的混合摩尔比分别为1:3和1:2时,复配体系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开始减小,分子内作用开始起主导作用,这暗示它们最佳摩尔配比分别为1:3和1:2,空间距离也佐证了这一结论.
[Abstract]:Cationic surfactants, including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s of single chain (DTAC) and double chain (C12-C4-C12 and C12-C8-C12) chlorides, were studied by NMR (NMR) technique. Interaction with Nonionic Surfactant nonyl Phenol polyoxyethylene Ether (NP-10), interaction, Application points, and arrangement of Nonionic Surfactant, Nonionic Phenol polyoxyethylene Ether (NP-10), 2D NOESY technique proved that the order of interaction force between the three systems was NP-10/C_ (12) -C _ 8-C _ (12) NP-10/C_. (12) -C4-C12 NP-10/DTAC, The self-diffusion coefficient shows that the influence of NP-10 on the kinetic radius of the mixed micelles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s. The relaxation time shows that when the mixed molar ratio of NP-10/DTAC and NP-10/C_ (12) -Cs-C _ (12) (scu4 or 8) is 1:3 and 1:2,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olecules in the complex system begins to decrease. The intramolecular interaction began to play a leading role, implying that their optimum molar ratios were 1:3 and 1: 2, respectively, which was supported by the spatial distance.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河北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272053) 河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L2011Y09)
【分类号】:O482.5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高伟;孟庆阳;杨黎明;陈捷;徐毅;陈启华;相明辉;宋新旺;祝仰文;;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3种十二烷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驱油体系的性能[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2 杨继生;张正金;方云;;海藻酸钠与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复配体系泡沫及流变性能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1年04期

3 胡长刚,赵云强,田艳,何玉萍;复配体系自发形成囊泡包封药物阿司匹林的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4 赵修太;王辉辉;王彦玲;;全氟壬基苯磺酸钠与碳氢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5 孟繁艳;冷丰收;朴凤玉;;1-萘甲氧基乙酸与SDS及其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6 孟庆阳;陈捷;赵甜静;杨黎明;徐毅;相明辉;Andress Waag;宋兴旺;祝仰文;;高温高盐条件下APG-LC复配体系的泡沫性能与界面张力[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7 王作华;张春荣;李浩程;毛雷霆;张磊;张路;赵濉;;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表面扩张流变性质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8 陈文君,翟利民,李干佐,孟祥光,曾宪诚;囊泡的自发形成——两类表面活性剂复配[J];科学通报;2003年06期

9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仲妮;孟琳;周武;李怀祥;;Brij 35/PEO-PPO-PEO二元复配体系的六角状液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王东翔;李一鸣;;聚醚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及其与小分子复配体系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许虎君;方银军;黄亚茹;丁振军;陆莉;;α-磺基脂肪酸甲脂(MES)复配体系研究[A];第31届[2011]中国洗涤用品行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仲妮;周武;陈鲁生;孟琳;;Brij 35/PEO-PPO-PEO二元复配体系的分子间相互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骆毅;杨春明;施云海;;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对导电聚苯胺的形貌调控[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国宝;苑再武;郝京诚;;表面活性剂选择性电极研究季铵盐/脂肪酸盐二元复配体系[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华;含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自组装机理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2 王敬政;M~(2+)(Zn~(2+)、Ca~(2+))离子诱导囊泡相的形成及其模板应用[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时佩佩;新型绿色手洗餐具洗涤剂的配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明晶;表面活性剂在高盐油藏适用性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3 路建;耐盐水基泡l男阅芗霸谥亟鹗粑廴局卫碇械挠τ肹D];山东大学;2015年

4 杜盼盼;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体系形成的有序聚集体的流变性能[D];聊城大学;2015年

5 韩志国;糖苷类表面活性剂与季铵盐复配体系的协同作用[D];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2015年

6 孙亚洲;不对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复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7 李冬;耦合强化过程的膜吸收方法回收CO_2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8 魏颖;长链咪唑离子液体参与构筑的分子有序组合体的性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9 马二倩;NP-10与系列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核磁共振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10 徐凌驰;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自组装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3928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3928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6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