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物理论文 >

静电场作用下电介质系统的平衡态及其稳定性

发布时间:2019-07-09 08:56
【摘要】:热力学的本质研究内容是系统内部、系统之间、系统与外界的能量的相互作用;无论是传热还是做功,本质都是能量之间的传递和转移;自然界中能量转移的普遍性和统一性,是热力学的研究的普遍性的基础。热力学是通过定义系统的相应状态参量和状态函数来描述系统的能量变化,所以状态的表达、尤其是平衡状态的表达,是经典热力学中的重中之重。热力学平衡态是系统能量最低的状态,在没有外界作用的条件下任何非平衡态最终都会趋向于平衡态,热力学系统只有在平衡态时才能用统一的状态参量来描述。电磁场能够有效地强化传热传质过程,对电介质系统的平衡及其稳定性有明显地作用。利用热力学定律将电场能量引入热力学基本微分式,构建了电场作用下电介质系统的熵函数,利用平衡态及其稳定性的熵判据导出了静电场作用下电介质系统的平衡条件及稳定条件。相比没有电场作用,平衡条件要求系统各相的等效压强、等效化学势和平行极板间电场强度相等;稳定条件要求产生电场的电荷量与电势成正比。电场作用下的等效压强包括了电场极化作用的力学效果,力学平衡由压强和电极化力共同决定;等效化学势包括了电场极化势能的效果,相平衡由浓度和电势能共同决定。利用相应的等效热力学相关参量和状态方程,就可以将电场作用下的电介质系统的热力学性质准确的描述出来,将电场对系统的作用方式和影响与经典的热力学系统变化统一起来。本文得出的所有热力学结论都有实验文献支持,与实际相符。
文内图片:电场作用下水滴在棕榈油中的变形示意图
图片说明:电场作用下水滴在棕榈油中的变形示意图
[Abstract]:The essence of thermodynamics i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energy of the system and the outside world, whether it is heat transfer or work, and the universality and unity of energy transfer in nature is the basis of the universality of thermodynamics. Thermodynamics describes the energy change of the system by defining the corresponding state parameters and state functions of the system, so the expression of state, especially the expression of equilibrium state,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classical thermodynamics.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state is the state with the lowest energy of the system.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o external action, any non-equilibrium state will eventually tend to equilibrium state. Only in the equilibrium state can the thermodynamic system be described by unified state parameters.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process and has an obvious effect on the balance and stability of the dielectric system. The entropy function of the dielectric system under the action of electric field is constructed by introducing the electric field energy into the basic differential equation of thermodynamics by using the law of thermodynamics. The equilibrium condition and stability condition of the dielectric system under the action of electrostatic field are derived by using the entropy criterion of equilibrium state and its stability. Compared with the absence of electric field, the equilibrium condition requires the equivalent pressure of each phase of the system, and the equivalent chemical potential is equal to the electric field intensity between parallel electrodes, and the stable condition requires that the amount of electric field generated is proportional to the electric potential. The equivalent pressure under the action of electric field includes the mechanical effect of electric field polarization, the mechanical balance is determined by the pressure and polarization force, the equivalent chemical potential includes the effect of electric field polarization potential energy, and the phase equilibrium is determined by both concentration and potential energy. By using the corresponding equivalent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and equations of state, the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the dielectric system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electric field can be accurately described, and the mode and influence of the electric field on the system can be unified with the changes of the classical thermodynamic system. All the thermodynamic conclusions obtained in this paper are supported by the experimental literature and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6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元坝,陈振涛,陈宙;质谱的准平衡态理论计算方法和应用[J];结构化学;1988年04期

2 张兰;;稳定介质系统方法探讨[J];山西焦煤科技;2012年09期

3 王瑞;天然水体中的平衡常数——稳态对平衡态的偏离[J];昆明师专学报;1995年S1期

4 史济斌;刘国杰;;有关平衡态近似的一个问题[J];大学化学;2011年05期

5 胡秀兰;单链晶体的平衡态分析[J];上海机械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6 高目民;关于平衡态浓度改变时新平衡点位置的一个证明[J];怀化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1期

7 高月英;耗散结构论简介中的几个要点[J];大学化学;1997年02期

8 刘学云;;浅论非静电场[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9 李麦村,罗哲贤;湿过程对多平衡态及副热带流型的影响[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1988年01期

10 肖学山,董远达,乔秀颖,莫志深,王庆,王献红,徐晖;高真空强静电场下等规聚丙稀薄膜微晶生长形态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飞飞;林原胜;祝海敏;;放射性介质系统的防漏设计[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3册)[C];2009年

2 李银林;冯肖珊;;静电场微弱电流信号检测[A];中国物理学会第十五届静电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严羚玮;孙迎春;佟倜;张羽;;芒刺静电场对细胞增殖的影响[A];中国物理学会静电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学文;孙可平;于格非;;雷云静电场的模型化研究[A];中国物理学会静电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郭金;张纪峰;;MMN代谢模块的多平衡态性质[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A卷[C];2011年

6 黄忠华;解禹;;基于主动准静电场的体域通信信道增益研究[A];中国物理学会第十五届静电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华山;朱志红;李吉春;;模拟静电场实验仪的数控化改造[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李彦堂;常树国;王付良;赵平原;郭光中;;邢台5.0地震前大地准静电场异常[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俸永格;;稳恒电流场模拟静电场的论证[A];静电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研究[C];2002年

10 那日;杨体强;;介质液体中的微粒在静电场中行为的研究[A];中国物理学会第九届静电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曹新建 翁大卫;点燃学员创新的“火花”[N];解放军报;2011年

2 记者 王夕;遭雷劈,可预知![N];北京科技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智晨;静电扰动下粒子输运机制和叠加法数值求解静电场问题[D];浙江大学;2014年

2 王尧;静电场下镍基变形高温合金GH4169组织演化机理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3 马强;多孔建材VOC迁移及静电场对其行为影响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4 冯孝周;两类生物模型的平衡态与长时行为[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利娟;几类生态和化学模型的定性分析及数值模拟[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朱婧;固体和超(亚)临界流体体系的相平衡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7 高赞军;卤代烃+有机吸收剂相平衡理论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李玉美;多级加盐解吸—吸收耦合过程浓缩稀盐酸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9 曲红梅;合成硝基麝香相平衡和结晶分离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10 蔡礼明;时滞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建模与研究[D];中国航天第二研究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乐晗;静电场作用下电介质系统的平衡态及其稳定性[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2 邢雅清;多平衡态共存下的簇发振荡及其分岔机制[D];江苏大学;2016年

3 孟丹;两类扩散的捕食—食饵模型的平衡态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4 徐良;双/三星电磁编队相对平衡态及其特性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5 张凡;一类三种群强耦合系统的非常数正平衡态[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爱娟;非线性林龄结构病虫害模型问题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7 路立立;阻隔性包装和低压静电场对猪肉品质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8 晏才玉;超声波复合静电场改进活性污泥分离效果的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5年

9 张毅敏;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中物理《静电场》的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10 陈程;静电场对细胞冻存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上海理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120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5120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0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