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物理论文 >

量子纠缠遗传算法在微带耦合器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9-11-04 04:36
【摘要】:结合量子纠缠理论,提出了量子纠缠遗传算法。利用多粒子的量子纠缠W态,探讨了量子染色体的纠缠编码方式;给出了量子更新算符、量子变异算符和量子交叉算符的具体形式;给出了量子纠缠遗传算法的具体步骤。最后,将量子纠缠遗传算法应用到微带耦合器设计中,其结果表明量子纠缠遗传算法优化速度很快,能够得到很好的优化结果。
【图文】:

关系曲线,迭代收敛性,量子纠缠


2017,53(7)将从测试数据中得到了适应度与平均迭代代数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平均迭代代数是指在10次测试中,能达到某些适应度所需要的迭代代数的平均代数。这里选择的适应度函数越接近于0,其适应性越大。图2表明,当迭代平均次数较少时,适应性随平均次数的增长很快;随着当迭代平均次数的增加,适应性增长速度变缓。在迭代平均次数在30次,适应度达到2×10-4,表明其适应性已经很高了。5结论首先介绍了量子力学和量子计算中的量子纠缠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将多粒子的量子纠缠W态引入到量子遗传算法中,提出了量子纠缠遗传算法。针对所提出的量子纠缠遗传算法中的量子染色体纠缠编码方式,对量子更新算符、量子变异与交叉算符的具体形式及其对量子纠缠基因的操作方式做了详细的阐述,给出了量子纠缠遗传算法具体步骤。最后,将量子纠缠遗传算法按照我们给出的具体步骤应用到微带耦合器优化设计中来检验其有效性。在微带耦合器优化设计验证方案中,总共进行了10次测试,平均迭代代数24.8次就可以得到一个误差少于0.001的解;同时,在10次测试中平均迭代代数达到30次时,适应度已经达到2×10-4。这样的结果对于一个三维的寻优方案来说是一个很快的方案,充分表明量子纠缠遗传算法优化速度很快,能够得到很好的优化结果。量子纠缠遗传算法能够很快得到满足要求的解,其原因是引入量子纠缠,从而确保了优化算法是全局性的。参考文献:[1]GroverLK.Afastquantummechanicalalgorithmfordatabasesearch[C]//Proceedingsofthe28thAnnualACMSymposiumontheTheoryofComputing,Pennsylvania,1996:212-221.[2]YangJA,LiB,ZhuangZQ,etal.Quantungeneticalgo-rithmanditsapplicationresearchinblindsourcesepera-tion

关系曲线,迭代收敛性,量子纠缠


2017,53(7)将从测试数据中得到了适应度与平均迭代代数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平均迭代代数是指在10次测试中,能达到某些适应度所需要的迭代代数的平均代数。这里选择的适应度函数越接近于0,其适应性越大。图2表明,,当迭代平均次数较少时,适应性随平均次数的增长很快;随着当迭代平均次数的增加,适应性增长速度变缓。在迭代平均次数在30次,适应度达到2×10-4,表明其适应性已经很高了。5结论首先介绍了量子力学和量子计算中的量子纠缠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将多粒子的量子纠缠W态引入到量子遗传算法中,提出了量子纠缠遗传算法。针对所提出的量子纠缠遗传算法中的量子染色体纠缠编码方式,对量子更新算符、量子变异与交叉算符的具体形式及其对量子纠缠基因的操作方式做了详细的阐述,给出了量子纠缠遗传算法具体步骤。最后,将量子纠缠遗传算法按照我们给出的具体步骤应用到微带耦合器优化设计中来检验其有效性。在微带耦合器优化设计验证方案中,总共进行了10次测试,平均迭代代数24.8次就可以得到一个误差少于0.001的解;同时,在10次测试中平均迭代代数达到30次时,适应度已经达到2×10-4。这样的结果对于一个三维的寻优方案来说是一个很快的方案,充分表明量子纠缠遗传算法优化速度很快,能够得到很好的优化结果。量子纠缠遗传算法能够很快得到满足要求的解,其原因是引入量子纠缠,从而确保了优化算法是全局性的。参考文献:[1]GroverLK.Afastquantummechanicalalgorithmfordatabasesearch[C]//Proceedingsofthe28thAnnualACMSymposiumontheTheoryofComputing,Pennsylvania,1996:212-221.[2]YangJA,LiB,ZhuangZQ,etal.Quantungeneticalgo-rithmanditsapplicationresearchinblindsourcesepera-tion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江滨;;量子纠缠的实验新发现——激光束空间属性纠缠[J];物理通报;2008年08期

2 王雅红;梁红卫;;利用量子纠缠转移实现量子安全直接通讯[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谢一民;方卯发;;自旋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中多粒子的量子纠缠[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4 叶明勇;张永生;郭光灿;;量子纠缠和量子操作[J];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07年06期

5 阎毅;裴昌幸;韩宝彬;赵楠;;基于量子纠缠的空间信息传输系统研究[J];空间科学学报;2009年02期

6 吴国林;;量子纠缠及其哲学拓展[J];哲学分析;2011年02期

7 李明飞;李申;吴令安;;模仿量子纠缠的“伪造态”[J];物理;2011年12期

8 司马家人;;难以解开的毛线——量子纠缠[J];自然与科技;2012年05期

9 查新未,张淳民;量子纠缠的新理论(英文)[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吴国林;量子纠缠及其哲学意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福利;;原子相干与量子纠缠[A];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沈健;;量子纠缠、突现、还原的复杂性[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张永生;张成杰;郭光灿;;量子纠缠与纠缠判据[A];第十三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陈雅;程明;周磊;姚晶莹;朱士群;;三角型自旋梯的量子纠缠和量子失协[A];第十五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2年

5 王飞;胡响明;;暗共振系统中量子纠缠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0年

6 陈雅;程明;周磊;姚晶莹;朱士群;;二维海森堡三角型自旋梯的量子纠缠和量子失协[A];豫赣黑苏鲁五省光学(激光)学会联合学术2012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曹卓良;杨名;章礼华;;量子纠缠的直接测量[A];第十六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4年

8 刘金明;;三势阱中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三模量子纠缠[A];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马小三;王安民;杨晓冬;尤浩;;3粒子体系的纠缠演化[A];第十一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胡响明;王飞;徐清;张秀;;原子相干与量子纠缠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敏;量子纠缠对博弈过程有积极作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刘霞;美解密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量子纠缠[N];科技日报;2010年

3 记者 刘霞;美首次用微波让两个离子发生量子纠缠[N];科技日报;2011年

4 记者 张巍巍;微芯片上生成操控量子纠缠首次获成功[N];科技日报;2011年

5 记者 陈丹;科学家首次用相机拍下量子纠缠图像[N];科技日报;2012年

6 记者 刘纯友;中科大刷新量子纠缠世界纪录[N];安徽日报;2010年

7 李道群;“量子纠缠”使保密电话网络系统安全万无一失[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张梦然;量子纠缠首次在电晶体线路中完美实现[N];科技日报;2010年

9 记者 吴长锋;中科大实现测量器件无关的量子纠缠验证[N];科技日报;2014年

10 记者 桂运安;科大清华携手解决量子纠缠探测隐患[N];安徽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运海;开放系统中的量子纠缠及量子算符的(?)编序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树超;量子测量在量子信息保护过程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2015年

3 陈昌永;基于囚禁离子和腔QED的量子纠缠和量子计算[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6年

4 王东;非简并光学参量振荡器输出场量子纠缠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5 任喜军;量子纠缠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6 王菊霞;原子—腔—场系统中量子纠缠信息交换、传递与保持的机理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7 谢琼涛;超冷原子系统中的混沌、分叉与量子纠缠[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蔡建明;量子纠缠和消相干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9 刘奎;连续变量量子纠缠的产生和条件克隆[D];山西大学;2012年

10 章礼华;量子纠缠的直接测量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浪;量子纠缠源的制备和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2 张灿;REW态的纠缠[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陈生聪;缀饰态激光与混频系统中量子纠缠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胡钰安;基于量子纠缠的受控隐形传态及量子安全对话方案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姜盛山;某些环境下的量子纠缠演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6 周文军;耦合腔光力系统的非经典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7 赵蒋军;六量子图态经过Pauli信道两组分可分离情况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8 赵敏;多模腔QED位移几何相实现量子纠缠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9 张人杰;一维XXZ模的量子相变和非零温开放系统的量子纠缠[D];安徽大学;2016年

10 潘亚日;超冷里德堡原子中的量子纠缠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5554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5554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a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