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势对耦合道效应影响的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8 14:57
【摘要】:近垒及垒下重离子熔合反应是研究原子核结构的一种有效探针,也是揭示多维量子遂穿问题的重要工具。当弹靶体系的相互作用时间与核子传输、核集体运动时间大致相当时,表征核结构性质的运动自由度将与相对运动自由度发生耦合,所以在描述近垒及垒下熔合反应时必须考虑耦合道效应的影响。由于近垒及垒下熔合反应经量子遂穿完成,因此为了准确地计算穿透系数,必须考虑核势的影响。利用能量相关Woods-Saxon(EDWSP)模型首先计算了三个体系的熔合位垒,计算结果表明:(1)对称体系的熔合位垒随能量的变化更明显;(2)不对称体系的中子转移反应道在耦合道效应中的作用要比对称体系更显著。对熔合激发函数的计算结果表明:(1)不对称体系的弹核振动对熔合过程的影响可以忽略;(2)靶核的振动对熔合过程的影响要大于弹核振动的影响,这说明反应体系的熔合过程受靶核振动的影响要更加明显;(3)不同声子态的耦合方式仅能重现部分能区的反应截面。结合位垒分布的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对称性的两体系的位垒分布向相反能区推移,且只能较好地重现垒上区的实验结果。选择不同对称性的系统研究了绝热势对耦合道效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接触点前,由绝热势模型计算的系统势能与突发势非常相似;当越过接触点后,对称体系的突发势曲线存在一个较浅的波谷,而不对称性较强的体系相应的波谷要比对称系统的更深;没考虑阻尼效应的耦合道计算能较好地符合对称体系的近垒及垒上熔合截面,但却高估了垒下熔合截面,这显示了考虑阻尼效应在解释熔合反应耦合道效应的必要性。
【图文】:
素的熔合反应可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种为热熔合(Hot F是弹核为48Ca 以及靶核为锕系核的反应,其复合核形成激发能高于 40MeV。第二种为冷熔合(Cold Fusion),即熔合反应,其形成概率很小,但存活几率却超高,一般第三种为温熔合(Warm Fusion),双幻弹靶与锕系弹靶的0-40MeV 之间,通常 Z > 112 以上的超重元素大体是由理研究所(GSI),应用冷熔合技术,,科学家们合成了 Z=0Ds、111Rg、112Cn) 号超重元素[5-11];在俄罗斯联合核子熔合技术合成了 Z=113-118 号 (113Nh、114Fl、115Mc、116弹核轰击靶核时,根据不同的碰撞参数b 核反应可以有撞和近碰撞[20]。相应的不同的碰撞参数b 均对应不同异使得熔合截面随角动量变化也不尽相同。从图 1.1 中(2l 1)随角动量增大而增大。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熔合反应过程中,形成的熔合截面fus 等于蒸发:fus ER fis 。当选取中等质量的两个重的原子核。在形成的复合核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库仑势垒(其俘获反应截面为cap ),进而产生余核(ER),此时不考虑裂变效果带来的截面异]。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571
本文编号:2619488
【图文】:
素的熔合反应可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种为热熔合(Hot F是弹核为48Ca 以及靶核为锕系核的反应,其复合核形成激发能高于 40MeV。第二种为冷熔合(Cold Fusion),即熔合反应,其形成概率很小,但存活几率却超高,一般第三种为温熔合(Warm Fusion),双幻弹靶与锕系弹靶的0-40MeV 之间,通常 Z > 112 以上的超重元素大体是由理研究所(GSI),应用冷熔合技术,,科学家们合成了 Z=0Ds、111Rg、112Cn) 号超重元素[5-11];在俄罗斯联合核子熔合技术合成了 Z=113-118 号 (113Nh、114Fl、115Mc、116弹核轰击靶核时,根据不同的碰撞参数b 核反应可以有撞和近碰撞[20]。相应的不同的碰撞参数b 均对应不同异使得熔合截面随角动量变化也不尽相同。从图 1.1 中(2l 1)随角动量增大而增大。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熔合反应过程中,形成的熔合截面fus 等于蒸发:fus ER fis 。当选取中等质量的两个重的原子核。在形成的复合核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库仑势垒(其俘获反应截面为cap ),进而产生余核(ER),此时不考虑裂变效果带来的截面异]。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5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善贵;;超重原子核与超重元素[J];物理;2014年12期
本文编号:26194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619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