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物理论文 >

轴向多光阱微粒捕获与实时观测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7 10:33
【摘要】:光镊技术凭借其非机械接触、可精确测量微小粒子位移等独特优势,在胶体物理、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传统的光镊技术使用单个物镜同时进行光学捕获与显微成像,使得捕获与成像区域被限制在物镜焦平面附近,无法同时观察到沿光轴方向(即Z向)捕获的多个微粒。轴向的多光阱微粒捕获与实时跟踪仍然是一个挑战。利用三维成像技术可以实现对轴平面(X-Z平面)的监控,但普通的三维成像技术速度慢,不能满足光镊实时观测的需求。为了解决传统光镊技术三维捕获中的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为了实现稳定的轴向多光阱捕获,提出了一种基于轴平面傅里叶变换的Gerchberg-Saxton(GS)算法,可直接产生沿轴向分布的光阱阵列。为解决轴向实时观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45°反射棱镜的直接观测样品轴平面的技术方案,利用Zemax仿真软件模拟了采用不同光学参数的反射棱镜系统的成像性能,确定了成像系统的最佳参数。基于仿真结果,将轴平面成像技术与全息光镊相结合,建立了一套轴向多光阱微粒捕获与实时直接观测系统,并开展了横平面和轴平面的同时观测和轴向多光阱捕获的实验研究,通过视频分析法测量了轴向多光阱的光阱刚度。主要研究工作分述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轴平面傅里叶变换的GS迭代算法,利用该迭代算法可直接产生沿轴向分布的多光阱阵列。我们所提出的迭代算法与透镜光栅组合法等算法相比较,具有更高的调制效率和调制精度,所产生的沿轴向分布的每个点光阱都具有较理想的高斯强度分布。2.设计了一种基于45°微棱镜的轴平面成像系统。传统光镊技术的捕获与成像区域被限制在物镜焦平面附近,这个限制导致其无法同时观察到沿轴向排列的多个微粒。我们设计的轴平面成像系统可直接对样品轴平面成像,与传统光镊技术相比增加了一个新的观测视角,拓展了光学捕获的功能和应用。3.利用Zemax软件对轴平面成像系统进行了成像性能优化,确定了最佳成像参数并进行了实验验证。比较了使用三种光学玻璃(FK54、BK7、SF11)的反射棱镜和反射镜系统的点扩散函数。利用Zernike多项式分析了系统的一阶球差、X方向一阶彗差和X方向一阶像散。综合仿真结果确定了轴平面成像系统最佳成像参数。并对BK7镀膜棱镜和反射镜的实际成像效果进行了验证。4.将轴平面成像技术与全息光镊技术相结合,实现了轴平面的多光阱捕获与实时观测,通过视频分析法标定了轴向多光阱的光阱刚度。利用轴平面GS算法产生了轴向2×2分布的光阱阵列的全息图,捕获了2×2的二氧化硅微球阵列,对捕获过程实现了实时观测。利用视频分析法同时测量了被捕获的二氧化硅微球在轴向光镊阵列中的布朗运动,根据能量均分定理标定了轴向多光阱的光阱刚度。
【图文】: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光镊技术,全息,反射式


光学元件只能产生固定的光场结构,无法编程控制,器主要有数字微镜阵列(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 able mirror, DM)和液晶空间光调制器(Liquid crysLM)。其中,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具有非常高的光能利用以产生复杂三维结构的光阱阵列。所以,,基于液晶空术应用十分广泛。图 1.1 为基于反射式液晶空间光调制,如果将液晶空间光调制器之后所有的光学元件看作是图所在的调制平面(SLM 所在平面)位于该傅里叶透面(物镜的焦平面)位于该傅里叶透镜的后焦面,二者光镊大多使用相位型空间光调制器,因此全息光镊的调制相位全息图加载到空间光调制器,使得调制光场的光场。调制再现期望光场分布的计算机全息图(ComCGH)可以通过相关算法进行计算[18]。

光镊,研究对象,研究生,手柄


图 1.2 光镊研究对象的范围[21]。Figure 1.2 The range of studying objects of optical tweezers.图 1.3 利用小球作为手柄研究生物分子的弹性信息[22]。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43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飞;姚保利;雷铭;严绍辉;;拖曳法测量微粒光阱力和光阱刚度的实验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0年01期

2 吴建光;任煜轩;王自强;周程;李银妹;;旋转玻片法实现分时复用多光阱[J];中国激光;2009年10期

3 龙海峰,史锦珊;光镊光阱力计算方法的研究[J];光电子技术与信息;2005年04期

4 尹良红,李银妹,楼立人,张达,陈洪涛;空心新型光阱的实验研究[J];中国激光;2003年03期

5 李东华;王喜庆;蒲继雄;;聚焦透镜的像散对光阱力的影响[J];光学技术;2012年03期

6 喻有理;刘丹东;张孝林;;用漂移和扩散概念求解光阱中细胞的热驱动分布[J];大学物理;2010年05期

7 李银妹,楼立人,操传顺,丁剑;光阱阱位的观察与调节[J];中国激光;1998年12期

8 李吉祥;喻有理;张孝林;;热驱动法测量光阱刚度的蒙特卡罗模拟[J];光学学报;2010年01期

9 高秋娟;朱艳英;李亚林;史锦珊;;光镊对血红细胞横向光阱力的研究[J];激光与红外;2008年03期

10 周蜀渝;徐震;周善钰;王育竹;;以慢原子束方式进行原子转移的双磁光阱系统[J];物理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言生;姚保利;雷铭;严绍辉;杨延龙;但旦;郜鹏;闵俊伟;叶彤;;光镊光阱刚度的标定[A];2013年(第五届)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2 刘丰瑞;张志刚;程腾;张青川;伍小平;;锥环状光阱对微米级气溶胶的动态捕捉[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付军贤;陈帅;王义遒;;非三维光束组态磁光阱的实现与特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摘要集(Ⅱ)[C];2000年

4 张华;韩良恺;;用位相型菲衍涅耳透镜产生三维光阱阵列及其光学晶格[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付军贤;李义民;陈徐宗;杨东海;王义遒;;磁光阱特性及冷原子集合行为的实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选[C];1998年

6 周琦;陆俊发;印建平;;由空间光调制器产生的冷原子(分子)径向双光阱与轴向多光阱方案[A];第十六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刘春香;郭红莲;降雨强;李兆霖;程丙英;张道中;;光镊光阱力精确标定中的振荡干扰问题[A];第六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8 朱艳英;高秋娟;魏勇;;光镊横向光阱力的理论分析与实验测量[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王军民;闫树斌;耿涛;李刚;张玉驰;张天才;彭X墀;;铯原子双磁光阱中冷原子的输运:从推载到导引[A];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纪宪明;韩良恺;李雅丽;;采用Damman光栅实现冷原子或冷分子囚禁的光阱阵列[A];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卫栋;~(87)Rb-~(40)K玻色费米混和气体磁光阱的实验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2 刘静;光镊中的Janus粒子运动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7年

3 任煜轩;新型调制光阱的理论、实验与单分子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4 刘涛;铯原子磁光阱及光学偶极俘获的实验与理论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5 吴建光;利用光镊研究生物细胞的力学行为[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6 彭飞;光学捕获理论及光镊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1年

7 王杰;基于阶梯型原子系统的超精细作用常数精密测量和双色磁光阱[D];山西大学;2016年

8 黄巍;磁光阱冷却及等离子体环境下的原子光电离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9 吴燕华;光镊在生物细胞自动化操作中的力学标定和运动规划[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陈昊泽;拓扑量子纠错的实验演示及锂钾玻色费米双超流系统的实验实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s

本文编号:26307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6307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a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