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物理论文 >

约束流体中声波的传播特性及测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5 18:07
【摘要】: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常用于流体流速检测,在医学、探伤、计算、测量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传统声波检测应用中,大多是以时差法的方式进行测量,测量时以平面波的方式对传播过程进行分析。而当传播距离较近且受约束的情况下,平面波传播的数学模型则不再适用于这类情况,需要结合波动理论对声波在近场环境中传播规律进行分析。为此,论文在声波传播距离声源较近时,对球面声波的传播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对测量流体流速有着重要意义。首先,本文从声波传播基本理论出发结合波动理论对球面声波在无限大空间、半无限大空间以及约束空间内传播时波动方程进行推演,得到在理想状态下,球面声波在两块平行板之间进行多次反射、叠加产生共振现象的仿真模型。将计算出的仿真模型与声学基础知识进行比较,推演出在约束空间中,共振声场与流体流速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借助MATLAB对推演之后的声波方程进行仿真分析。而后,综合数电模电相关知识,设设计了一套软硬件结合的测量系统,对推论结果予以验证。在理论基础上确定采用Exynos4412为主控芯片,实现对数据处理及外围通信等功能,实现基于ARM的共振式超声波检测系统。系统硬件设计主要包括了超声波换能器驱动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和数据采集电路等。系统软件设计主要采用C语言实现控制程序设计,实现算法补偿、数字滤波、数据处理以及数据的保存和传输等功能等。研究设计及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声波在两块平行板此类约束空间中会发生共振现象,并在声波持续发射的条件下,形成一个稳定声场。空间内的流速与空间中的稳定声场的声压幅值和声波相位存在着特定函数关系,利用超声检测手段可以间接获取当前时间空间内流体流速,对声波在近场空间内传播特性的研究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和参考价值。
【图文】:

共振式,风速仪,超声波,实物


在平行板间多次反射之后的时间、振幅、相位以及型超声波风速风向测量仪器的深入了解[12]-[14]。束流体内声波的传播的波形分析国内外还比较少,易。针对类似问题的解决办法,大多是选择建立数学行有限元仿真。例如对沿抛物面轴线球面波反射声场学模型,对其时域解析之后,得到球面波在抛物面在共振式风速仪的研制方面较为先进,目前推出的超声波在平行板之间共振的物理现象,求出平行板之传感器可通过紧凑的风传感器实现较高的准确度和移动零部件、内置加热器、可抵抗多种环境因素,且即使在最为恶劣的气候中仍能运行多年的产品。 2%。图 1-4 是型号为 FT742 共振式超声波风速仪。

声压,时间变化


声波会在平行板之间来回反射并进行叠加,因此后的声压状态没有实质性意义。所以,需要求得声成的声压方程才能解决实际问题,并对超声波接收的是特定频率的超声波,,声波在触碰到平面后进到的声波必定是反射过 1、3.....(2n-1)次的声波反射之后声波的叠加所形成的。因为发射和声波在率,只会影响声波的相位和声压。因此,各次反射,形成周期稳定的相干波。向上的线性传播在现代声学理论中处理已经相当成播方式相对较为复杂,在推导出上述声压和发射次B 进行多次反射之后的声压叠加,以求得叠加之后平板板之间的声压的分布进行仿真。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O4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阿西伍惹;朱民;韩丹;徐璐;;共振:无形的力量之手[J];湖南中学物理;2018年11期

2 金超;;浅谈共振在生活中危害[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年15期

3 应昊;;利用弹簧防范桥梁共振的方法[J];科学家;2017年17期

4 李辉,周坤根,胡延昌;线应变固体潮观测中的周日波共振现象[J];地壳形变与地震;1989年01期

5 林涧;;令人叹为观止的共振现象[J];大科技(科学之迷);2003年12期

6 程熹,谯春,舒达;两端固定张紧弦“异常”共振现象[J];物理实验;2005年03期

7 杨吉民;罗勇;;奇妙的共振现象[J];中国校外教育;2012年28期

8 刘润成;;自制共振现象演示器[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3年06期

9 王维佳;共振现象演示仪[J];教学仪器与实验;1993年03期

10 朱红;如何演示共振现象[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青林;胡绍全;;楔环连接结构振动过程中的超谐共振现象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杨小岩;廖世俊;林志良;;有限水深中稳态共振波研究[A];第十五届现代数学和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MMM-XV 2016)[C];2016年

3 韩冬;杨延涛;李增辉;赵琳瑜;;薄壁细长圆筒旋压共振现象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旋压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沈涛;田霖;龙长才;;音调偏移感知中的三频共振现象[A];2014年中国声学学会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5 李季阳;廖世俊;;浅水中多个或无穷共振稳态波系的研究[A];第十五届现代数学和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MMM-XV 2016)[C];2016年

6 马建毅;郭华;;FH_2O~-光剥离过程的反应和非反应Feshbach共振现象[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九分会:化学中的量子与经典动力学[C];2016年

7 李庆利;李民;路秀琴;程业浩;赵葵;章庆华;李淑媛;万裕德;李小斌;郭继宇;李志常;姜承烈;;~(31)P+~(12)C和~(35)Cl+~(12)C碰撞系统的共振结构研究[A];第八届全国核物理会议文摘集(下册)[C];1991年

8 王俊俏;牧凯军;臧华平;范春珍;陈述;梁二军;;等离激元Fano共振效应及其应用[A];第十八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文集[C];2015年

9 刘青林;胡绍全;;楔环连接结构振动过程中的超谐共振现象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于荣梅;周雅君;焦利光;程勇军;;正电子与氢原子散射中的共振结构[A];第十六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颜法明;农村经济中的“共振现象”[N];发展导报;2001年

2 明 捷;借助“纳米竖琴”观察微观世界共振现象[N];大众科技报;2003年

3 王乃仙;共振创造世界[N];光明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陈玺;微结构中波的动力学及共振现象的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2 杨建华;几类不同系统的随机稳定性及多重振动共振现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3 胡栋梁;两类非线性系统随机颤振和振动共振现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4 李虎权;亚波长微纳结构中共振现象的研究及功能性器件的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5 于荣梅;正电子与原子散射共振现象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6 李江城;随机因素及信息时间延迟对金融系统的影响[D];云南大学;2014年

7 闫志强;丘脑底核神经元的共振及其和多巴胺受体的关系[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8 张妍;有限光束在近场增强结构中的传播特性及应用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程;约束流体中声波的传播特性及测量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9年

2 廖瑞丹;基于随机共振模型的网络舆情共振现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年

3 肖丹;低能情况下正电子与氦碰撞的共振现象[D];吉林大学;2009年

4 张大伟;Morris-Lecar模型的共振现象[D];天津大学;2008年

5 臧传芹;生理节奏中的相干共振现象[D];北京理工大学;2008年

6 朱志宏;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研究光子晶体传输特性[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7 杨涛;典型的生物及化学系统中随机和延迟效应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8 武春艳;神经元FitzHugh-Nagumo模型的动力学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9 谭淮旭;某型两轮摩托车方向把振动问题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5年

10 徐俊;临界转速计算及其在电动机转子设计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805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6805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a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