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物理论文 >

强场中原子分子动力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8 22:10
【摘要】: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超强飞秒激光已经成为人们研究原子,分子和纳米结构中超快动力学的常用工具。当入射激光强度能够与物质内部库仑场相比拟时,会产生众多激光诱导的强场效应。实验上通过收集由此产生的高次谐波,电离电子以及解离离子信号,可以实现对物质内部结构或者其中动力学过程的探测。另外,利用飞秒或者阿秒量级的超短脉冲作为探针,原则上可以实现对物质内部电子运动和分子反应的操控。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超快光学与超强激光技术已经成为光学,原子和分子物理学领域最活跃的研究前沿之一。基于以上几点,本文中我们做了以下工作:本文工作一:我们在理论上研究了多周期双色场在优化的纳米结构中产生高次谐波的可能性。通过时域有限差分方法求解麦克斯韦方程组,我们得到了纳米结构等离子体共振增强的空间非均匀电场,计算发现非均匀场和纳米结构能够有效的控制电子的运动路径以及回复动能。在此基础上,通过叠加27次谐波增强某一时刻的电离率,能够得到谐波阶次较高的超连续谱。最终在时域上可以得到35as的孤立阿秒脉冲。此外我们还发现,谐波的辐射效率对双色场相对相位的依赖不明显。这一非均匀双色场方案为阿秒脉冲的产生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工作二:通过求解非玻恩奥本海默近似下的含时薛定谔方程,我们研究了双原子分子中核运动对强场诱导太赫兹辐射的影响。理论上我们用激光结束后的剩余电流表征激光对太赫兹的转化效率。计算发现在氢分子离子中,考虑核的运动能够明显改变太赫兹转化效率。但是在高激光强度和重同位素分子中,核运动对太赫兹信号的产生影响不大。我们还发现振动态越高,激光对太赫兹的转化效率越高。并且不同振动态对激光载波相位的依赖关系各不相同。泵浦探测模拟发现,太赫兹转化效率对原子之间相对速度和相对位置有很强的依赖关系,这为利用太赫兹光探测强激光场中的原子、分子超快动力学过程提供了可能。本文工作三:通过求解含时薛定谔方程,我们研究了UV-IR泵浦探测方案下氢分子离子及其同位素分子的电子局域化过程。研究发现,探测光波长超过某一临界波长后,电子局域化会达到一个稳定区域。在该区域内电子局域化不随激光强度和载波相位的变化而改变。通过在绝热表象对电子运动过程的分析,结合半经典的方法,我们得出了电子局域化的解析公式,该公式可以定量求出电子局域化度,与数值求解含时薛定谔方程给出的结果一致。同位素效应表明,重元素分子需要更长的探测波长才能达到电子局域化的稳定区域。因为对于较重的元素,分子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解离到一定的核间距,避免电子在两核之间发生隧穿。本文工作四:我们重新检验了800nm波长下氧气分子IR-IR泵浦探测的实验结果。模拟中采用与实验相同的激光参数。考虑到分子的空间取向效应,我们发现泵浦光对电子态的重新排布在实际物理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计算得到的离子动能谱,量子频拍谱,以及能量依赖的峰值结构都能与实验有很好的吻合。我们的工作发现b~4Σ_g~+电子态作为一个重要电子态在该实验条件下是不可或缺的。由于b~4Σ_g~+和a~4Π_u势能面的单光子耦合,我们在离子信号中发现了周期仅有2.5fs的超快振荡,这源于两电子态之间的干涉,属于态间量子拍。为了实现对单一势能面的探测,我们使用400nm探测光波长,可以得到a~4Π_u势能面振动态信息,由此反过来可以得知该势能面的相关性质。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5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闻彤;;分子动力学模拟试验对锆基固体电解质超离子间的传导和微结构的影响[J];山西青年;2017年15期

2 于万瑞,刘戈三;固体中冲击波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高压物理学报;1988年01期

3 邵俊,舒光裕,陈念贻,徐桦;LiCl熔盐急冷形成非晶固体的分子动力学计算机模拟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1988年05期

4 庞小峰;生物自组织的分子动力学理论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89年03期

5 张春斌;物态方程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高压物理学报;1989年01期

6 于万瑞;高应变率下材料行为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高压物理学报;1989年02期

7 王继海,张景琳;二维晶格中激波的传播和自由面反射的分子动力学数值研究[J];计算物理;1989年01期

8 范西俊,范椿,吴大诚,江体乾;流变学研究的若干问题[J];力学进展;1989年04期

9 陈致英,丁家强,蔡锡年;双原子分子晶体振动弛豫过程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力学学报;1989年01期

10 王汉奎;张雄;刘岩;;并行化光滑分子动力学方法及其与分子动力学的耦合[J];计算物理;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圆兀;;基于分子动力学的酶柔性分析[A];第十届全国酶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志勇;刘海燕;施蕴渝;;分子动力学与粗粒化模型相结合提高采样效率的方法[A];第九次全国生物物理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李春华;孙庭广;陈慰祖;王存新;;谷氨酰胺结合蛋白与谷氨酰胺结合机制的分子动力学研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4 鲁红权;张俊乾;;基于机群的并行分子动力学裂纹模拟[A];第十一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5 康英永;吕守芹;霍波;龙勉;;利用力致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构建剪切流场[A];第九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祝文军;;冲击压缩铁的塑性与相变的分子动力学研究[A];2015年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I)[C];2015年

7 王传奎;孟庆田;;超强超短脉冲激光场下分子动力学行为的含时理论研究[A];2006年全国强场激光物理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王佳飞;蒋光南;;分子动力学在汽车空气动力学中的应用[A];2018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空气动力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9 罗金平;路岱辉;苏鹏;刘立军;;周期性边界条件下分子动力学计算中2种镜像转换方法的比较[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10 贺年丰;刘岩;张雄;;分子动力学-光滑分子动力学自适应耦合方法[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蛋白质的分子动力学基础[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2 ;QCDoC上研究 分子动力学[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3 李军;国内最大Linux集群建在天津[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4 ;从模拟肉毒杆菌开始[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鹏辉;金属β-内酰胺酶与β-内酰胺抗生素相互作用的光谱及计算模拟研究[D];西北大学;2018年

2 薛山;强场中原子分子动力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3 张国伟;基于分子动力学理论单晶纳米铜典型构件的力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4 朱卫多;纳米受限和电场环境对水体系结构及相变影响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5 倪菲;熔融沉积成型用聚乙烯醇水溶性支撑材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6 贺年丰;基于光滑分子动力学方法的多尺度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6年

7 曹炳阳;速度滑移及其对微纳尺度流动影响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8 刘信力;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门控机制的动力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徐亮;基于核酸高级结构的新功能分子的设计、合成与评价[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10 罗文华;自由能的分子动力学计算及其在纳米材料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柯昊;分子动力学在碳材料物化性质研究上的应用[D];西南石油大学;2018年

2 叶海明;单层二硫化钼润湿特性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3 张雪;极端嗜热蛋白Ssh10b结构与功能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4 侯立峰;固体核磁共振研究纤维素/聚己内酯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分子动力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5 韩浏淼;基于分子动力学的铜铅合金拉伸变形特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6 苏静;配体与BRDs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年

7 董文倩;基于太湖之光的可扩展分子模拟算法研究与实现[D];湖南大学;2018年

8 李韧;基于空间划分并行算法的大规模分子动力学体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9 吴振洪;汇聚激波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10 姚卫鹏;基于分子动力学的金属纳米线的拉伸力学行为[D];西安理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859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6859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c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