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物理论文 >

格点玻色(自旋)系统中物相和相变的蒙特卡洛模拟

发布时间:2020-05-28 23:41
【摘要】: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相变现象体现了相互作用与热涨落(量子涨落)之间的竞争。因此,相变点处通常存在着热力学量不连续或发散的奇异行为。格点玻色(自旋)模型既是典型的多体系统,同时也是相变与临界行为的重要载体。以Bose-Hubbard模型为代表的格点玻色系统及其典型相变行为,已在光晶格上的冷原子实验系统中被“仿真”。在格点玻色(自旋)模型的理论研究方面,蒙特卡洛方法(Monte Carlo method,MC)作为一种无偏差的高效数值方法而被广泛使用。近年来,蒙特卡洛方法与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相结合而形成的机器学习蒙特卡洛方法(machine learning Monte Carlo,MLMC),为研究相变与临界现象提供了新的工具。本文运用蒙特卡洛方法研究若干格点玻色(自旋)系统的物相与相变现象。首先介绍两个重要多体系统:Ising模型和Bose-Hubbard模型(本文中的研究对象均为这两个模型的推广),并对相变与临界现象和蒙特卡洛模拟进行概述。随后,我们将阐述若干格点玻色(自旋)系统中物相和相变行为的数值模拟结果,主要包括:(1)我们构建具有最近邻跃迁(_1t)、各向异性次近邻跃迁(t?_2)和最近邻排斥(_1V)相互作用的硬核玻色子的t_1-t_2?-V _1模型。接下来,我们借助于大规模的量子蒙特卡洛模拟,建立该模型的基态相图和有限温度相图。我们发现了该模型中存在稳定棋盘超固态(checkerboard supersolid,CSS)的证据,并揭示CSS态在有限温度下的行为。同时,我们发现了一个反直觉的由无序导致有序的现象,并针对这一现象提出基于熵判据的解释。(2)我们应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机器学习蒙特卡洛方法(machine learning Monte Carlo method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MLMC-PCA),研究了Ashkin-Teller模型的相变与临界现象。与传统的蒙特卡洛方法相比,机器学习蒙特卡洛方法能够在没有先验的序参量定义的情况下,正确识别Ashkin-Teller模型的相变行为。我们发现MLMC-PCA方法的一些结果可以与传统物理量对应。因此,MLMC-PCA方法作为一种新的工具,为研究相变现象提供了新的角度,与现有研究方法互为补充。(3)为探索MLMC-PCA方法识别玻色系统非局域序的可能性,我们研究了具有最近邻相互作用的一维扩展Bose-Hubbard模型中电荷密度波(charge density wave,CDW)到Haldane绝缘体(Haldane insulator,HI)再到超流体(superfluid,SF)的相变过程。我们发现,将粒子数位形作为直接输入时,MLMC-PCA方法难以识别系统中完整的相变行为。为此,我们设计出一种从非局域到局域的映射,并将映射后的新位形作为输入,从而完整区分出CDW、HI和SF相。
【图文】:

示意图,示意图,玻色子,跃迁


图为121t t V模型的示意图。小球代表硬核玻色子,红色箭头代表玻色子间跃迁(1t ),紫色箭头代表玻色子能够在[11]方向的次近邻格点间跃迁(最近邻排斥作用(1V )。右图为棋盘超固态粒子分布的示意图,球的大小小。21 t V模型如图 1 所示,该模型的哈密顿量如下: [11] 1 2 1, ,,i j i j i j i j i j ii j i ji j i t a a a a t a a a a V nn n, (算符 ia 和ia 是玻色子的产生和湮灭算符, i i in a a为粒 和2t 分别代表正方晶格上最近邻跃迁和沿[11]方向的次然,2t 不仅可视为各向异性跃迁,同时还是正方晶格

相图,正方晶,相图,基态


2 正方晶格上121t t V模型的基态相图( t t t12)。子图是对 CSS 区域的聚焦。图中的据点代表模拟结果,线是对散点的直接连接(本文中的其余数据图也采用类似画法)。 2部分的相图(未显示)与 2部分的相图关于t 轴对称。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414.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捷熙;杨超;王艳;刘敏霞;刘茜;房磊;杜为;高峰;权国波;韩颖;;小分子糖负载血小板+冻干保护剂混合悬液的相变点测定与屏蔽实验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0年05期

2 刘茂森;李志章;姚天贵;俞德才;;NiTiCu形状记忆合金的R相变[J];上海金属.有色分册;1987年03期

3 黄慧民;陈新民;;β-钨至α-钨转变过程的研究[J];中南矿冶学院学报;1987年04期

4 刘茂森;李志章;姚天贵;俞德才;;NiTiCu形状记忆合金的R相变[J];上海金属;1987年03期

5 彭日升;王兴贵;冯雪飞;高阳;;65Nb钢的相变遗传性强韧化工艺研究[J];金属热处理;1987年05期

6 刘茂森 ,李志章 ,姚天贵 ,俞德才;NiTi基形状记忆合金中R相变的X-射线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4期

7 郭东城;929钢中的相和相变观测[J];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8 余冠儒;对在动力压缩下金属发生相变的可能性的探索[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4期

9 张绪礼,周国良,柳宁,邓传益;陶瓷(V_(1-x)Cr_x)_2O_3系统中金属—绝缘体相变的X射线衍射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1988年03期

10 钱华;王子孝;;NiTi合金中B2→R和R→M相变的Landau理论[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杨献章;胡柏学;廖春芳;凌剑兴;高英力;黄浩;;相变控温技术在桥梁防冻工程上的应用[A];第六届中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3年

2 何维;曾令民;张吉亮;秦平力;钟海长;蔡格梅;;R_6FeX_2(R=Dy,Tb,X=Sb,Bi)的磁性及其相变点附近的磁热性质[A];全国磁热效应材料和磁制冷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士凯;余魏;廖志谦;闫飞昊;王美姣;;ω相对Ti10V2Fe3Al合金性能的影响[A];第十四届全国钛及钛合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王金涛;张所全;孙业中;张勇;焦四海;何晓明;;基于数据挖掘的低碳钢两相区相变行为研究[A];2018年全国冷轧板带生产技术交流会、2018年全国热轧板带生产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8年

5 王文先;霍立兴;张玉凤;王东坡;;改善焊接接头疲劳强度的低相变点焊条方法[A];第十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2001年

6 王俊平;梁二军;袁斌;晁明举;霍浩磊;;HfW_2O_8的CO_2激光合成及其特性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孟淼;樊晓光;高鹏飞;魏科;;两相钛合金近等温成形过程中耦合相变的变形行为研究[A];创新塑性加工技术,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第十五届全国塑性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七届全球华人塑性加工技术交流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7年

8 汤健;;2.25Cr-1Mo锻钢组织和性能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明鹏;相变材料力学行为的时空尺度效应研究[D];武汉大学;2017年

2 李凯;钛合金热变形过程中形变与相变的交互作用及织构控制[D];北京科技大学;2018年

3 李周;铜基形状记忆合金中的相变及其相关效应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4 宫长伟;Ni-Ti(Ta)合金的相变和电子结构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武会宾;弛豫—析出控制相变技术对贝氏体钢组织热稳定性的影响[D];北京科技大学;2005年

6 ,

本文编号:26860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6860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6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