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碰撞中不同末态粒子分布特征的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O57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湛;关于粒子碰撞和衰变过程中末态粒子的能量最大值──从一道CUSPEA考题的解答谈起[J];大学物理;1987年08期
2 程庆华;庄鹏飞;;高能重离子碰撞末态分布的探讨[J];荆州师专学报;1993年02期
3 刘波;;高能质子-核和核-核碰撞中末态作用对K~+/π~+比的影响[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3年05期
4 霍雷,刘亦铭,张卫宁,蒋玉桢;高能重离子碰撞中末态粒子的极角分布[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6年04期
5 霍雷,刘亦铭,张卫宁;高能重离子碰撞中末态粒子分布的非对称性[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6年09期
6 陈刚;末态粒子相空间非均匀因素的研究[J];荆州师专学报;1999年02期
7 储自力,郑玉明,萨本豪,陆中道;重离子碰撞中产生的K介子的末态作用[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5年04期
8 司瑞芳;曹爱芬;;中能重离子碰撞中末态核碎片的各向异性分布[J];长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王飞,霍雷,唐圭新,陈相君,张卫宁;600A MeV Au+Au碰撞中末态粒子方位角分布的非对称性[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10 刘维,韩书霞,张道宇;1.0 A GeV La+La碰撞中末态粒子分布的非对称性[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凤娟;唐圭新;霍雷;;末态粒子的方位角集体关联[A];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梁伟红;宫昊;;J/ψ→p銵ω衰变中的末态相互作用研究[A];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理论分会场二论文集[C];2006年
3 刘福虎;段麦英;李俊生;袁颖;李保春;;中高能碰撞中末态产物的共性规律[A];二00九全国核反应会暨生物物理与核物理交叉前沿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刘波;;末态相互作用对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K/π比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核物理会议文摘集(上册)[C];1991年
5 陈刚;刘连寿;;正负电子对撞中末态粒子分形谱的研究[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成立70周年庆典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闫玉良;程筠;萨本豪;L.P.Csernai;;连接流体力学模型和输运模型的边界条件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李学潜;;D→π~+π~-,π~0π~0反应中的再散射及CP及不对称性[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8 张东海;;3.7A GeV ~(16)O-Em作用末态粒子向后发射研究[A];第九届全国粒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蔡勖;;高能多粒子产生的机理:关联、起伏与复杂性[A];第二届全国复杂动态网络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郗洪飞;詹文龙;周建群;诸永泰;郭忠言;胡晓庆;刘冠华;赵有雄;尹淑芝;马余刚;范恩杰;魏志勇;;中能轻带电粒子末态相互作用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核物理会议文摘集(下册)[C];199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伟民;ψ(3770)和ψ(2S)衰变到含φ的轻强子末态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2 高亚琴;高能碰撞中末态产物的横动量与多重数分布[D];山西大学;2015年
3 王二琴;高能碰撞中末态粒子的多重产生与流效应[D];山西大学;2013年
4 王鑫;高能重离子碰撞中末态粒子的产生与关联[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5 郭磊;直线对撞机上四体末态过程的QCD修正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6 卫华荣;高能碰撞中末态产物的横动量分布与反应系统的动力学冻结温度[D];山西大学;2016年
7 王亚乾;η_c'的寻找与e~+e~-->π~+π~-π~0过程截面的测量[D];山东大学;2012年
8 宋玉坤;高能轻子核子深度非弹性散射过程末态粒子的方位角不对称[D];山东大学;2011年
9 吕齐放;强子态产生、衰变和质量谱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10 陈良文;高能对撞机上最小Higgs模型信号的精确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俊珍;高能碰撞中不同末态粒子分布特征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9年
2 张鹏;ATLAS实验中双τ末态超对称粒子的寻找[D];南京大学;2017年
3 宫昊;J/ψ → p(?)ω过程中的末态相互作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唐江凌;J/ψ→P(?)ω衰变过程中P(?)末态相互作用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谢宜龙;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末态粒子分形特性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6 康俊慧;高能碰撞中末态粒子多源产生机制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7 周剑;高能反应中末态相互作用和衰变对超子极化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5年
8 岳猛;EPOS模型中末态强子的各向异性流[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9 舒晓琴;多能级系统完全布居转移和多末态叠加的探讨[D];四川大学;2007年
10 漆红荣;SU(3)破坏过程J/ψ→Ξ(1530)~(0,-)(?)~(0,+)+c.c.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164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716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