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维强相互作用超冷原子中的量子磁性与多体稳定性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O562;O4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笑潇;杨涛;王兵;吴根;;冷原子与冷分子研究现状与趋势[J];科技中国;2018年11期
2 冯磊;;超冷原子实验验证量子相变的时空对称性[J];物理;2017年03期
3 刘春保;;冷原子导航授时技术[J];卫星应用;2015年04期
4 高峰;;误差最小的钟表——空间冷原子钟[J];中学生数理化(高二);2016年12期
5 高峰;;误差最小的钟表[J];阅读;2017年Z6期
6 高峰;;3000万年,它才会走错1秒钟[J];科学大众(中学生);2017年Z1期
7 文文;;美计划在空间站研究超冷原子[J];科学大观园;2017年08期
8 王旭成;成华东;肖玲;郑本昌;孟艳玲;刘亮;;一种新的测量大尺度冷原子团温度的方法[J];光学学报;2012年08期
9 吕德胜;刘亮;王育竹;;空间冷原子钟及其科学应用[J];载人航天;2011年01期
10 潘建伟课题组;;超冷原子分子量子模拟取得实质性突破[J];张江科技评论;201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岩;吴金辉;;超冷原子中双通道静态光信号的相干制备与动态控制[A];第九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朱诗亮;;基于冷原子的量子模拟[A];第十五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2年
3 许忻平;陈东元;张海潮;王育竹;;磁阱中冷原子的非绝热转移及射频导引的实验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0年
4 罗有华;李明哲;王育竹;;载流金属网格中冷原子的动力学行为[A];第十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论文集[C];2002年
5 纪宪明;印建平;;实现冷原子或冷分子囚禁的可控制光学双阱及其光学晶格[A];第十一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周小计;熊炜;刘新星;乐旭广;陈徐宗;;驻波脉冲对超冷原子的相干操控[A];第十六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陆俊发;纪宪明;印建平;;囚禁冷原子或冷分子的可控制光学八阱及其光学晶格[A];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李义民;付军贤;陈徐宗;杨东海;王义遒;;铯冷原子吸收谱的实验观察[A];第八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选[C];1998年
9 刘伍明;;冷原子物理研究进展[A];第十五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杨红;杨柳;王晓畅;吴金辉;;冷原子系统中的四波混频增益和分布反馈激光[A];第十五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董颖 本报记者 王春;太空冷原子钟让世界更“准时”[N];科技日报;2018年
2 记者 杨保国;科学家实现冷原子的多节点量子存储网络[N];中国科学报;2019年
3 记者 齐芳;我国首次实现冷原子钟太空稳定运行[N];光明日报;2018年
4 记者 黄海华;3000万年误差小于一秒 天宫二号冷原子钟做到了[N];解放日报;2018年
5 首席记者 许琦敏;我国冷原子钟3000万年误差小于1秒[N];文汇报;2018年
6 记者 吴月辉;天宫二号空间冷原子钟实现预定科学目标[N];人民日报;2018年
7 宗合;我国首次在超冷原子体系中观测到任意子激发[N];中国航空报;2017年
8 记者 齐芳;我科学家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拟领域取得重大突破[N];光明日报;2016年
9 首席记者 姜澎;为冷原子研究打开新视角[N];文汇报;2016年
10 记者 桂运安;超冷原子量子模拟实现重要突破[N];安徽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磊;低维强相互作用超冷原子中的量子磁性与多体稳定性[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9年
2 Abdul;基于光晶格中超冷原子体系玻色采样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3 王旭杰;冷原子长寿命量子存储与纠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4 敬波;基于多个冷原子系综的量子网络[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5 张琪;冷原子最优化非绝热操控的若干问题研究[D];上海大学;2018年
6 宋亚东;极化子在冷原子系统中的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9年
7 叶冲;人工规范场中的冷原子[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7年
8 沈鑫;冷原子系统量子模拟与拓扑不变量测量[D];南京大学;2018年
9 宋宏伟;基于冷原子干涉仪的重力梯度精密测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10 杭超;冷原子介质中超慢光的非线性传播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辉;周期驱动冷原子体系中的新奇拓扑物态[D];兰州大学;2019年
2 彭鹏;三角光晶格D能带上超冷原子的动力学演化[D];北京大学;2019年
3 厉泽环;冷原子干涉的控制及探测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4 赵芳婧;小型化锶光钟物理系统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2018年
5 朱龙;两组分超冷原子气相分离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6 曾大吉;冷原子束系统设计与实现[D];浙江大学;2018年
7 李艳英;非均匀光晶格中超冷原子的量子相变[D];东南大学;2017年
8 樊鹏格;原子干涉仪中大通量冷原子源制备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6年
9 赵岫鸟;不同外场中超冷原子—分子的转化动力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6年
10 李金;冷原子介质中矢量光孤子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246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724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