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物理论文 >

交换偏置与交换弹簧的统一模型

发布时间:2020-06-22 04:44
【摘要】:许多先进磁设备都依赖交换偏置和交换弹簧,它们在理论和实验研究方面备受重视。当铁磁/反铁磁系统被冷却至反铁磁的奈尔温度以下,系统的磁滞回线不再关于外场中心对称,这一现象被称为交换偏置。至交换偏置现象被发现以来,被广泛地研究讨论,但由于界面结构的复杂性,仍不能透彻地分析和理解该现象。另一方面,随着外场变化,磁行为具有像弹簧一样的特性,即交换弹簧,通常发生在硬软磁异质结中,该结构能产生很高的磁能积。铁磁/反铁磁系统与硬软磁异质结有许多相似的特征,然而都是单独地对交换偏置和交换弹簧进行研究。本论文第一次提出了交换偏置和交换弹簧的统一理论模型,该模型将畴壁考虑到计算中,能计算磁滞回线、交换偏置场以及矫顽力,并且计算结果与相关实验吻合的很好。数值和解析结果表明交换偏置场与铁磁厚度的反比关系将会被打破。更重要地,提出一种简单的方法去计算硬磁/软磁和铁磁/反铁磁薄膜系统的磁相图;通过计算发现,铁磁/反铁磁双层膜的磁相图包括两个偏置相(即可逆的交换偏置和不可逆的交换偏置)和三个非偏置相(即刚性磁体、退耦合磁体以及交换弹簧)。随着界面耦合增强,偏置相在磁相图中收缩直至消失,而交换弹簧区域则随之扩张。另一方面,理论计算指出,铁磁/反铁磁系统与硬软磁异质结十分相似,能实现巨大的磁能积。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482.5
【图文】:

示意图,磁滞回线,铁磁层,偏置


ejohn 和 Bean 在 CoO 覆盖的 Co 颗粒中首成 EB)[4],并且他们提出 Meiklejohn-Bean6]。通常情况下的磁滞回线是关于外场原点回线,如图 1.1 所示。磁滞回线不关于外除了 Co/CoO之外,多种材料体系(如 Nin[10], NiFe/FeMn[11,12])也存在交换偏置现象义的研究。目前的重点研究对象为铁磁成与表征,也可以应用到先进的磁储存1.2 所示,包括一个反铁磁层,两个铁磁层矩同向时,对应一个低电阻态;当两者磁界面耦合将对铁磁层 1 钉扎,导致铁磁层磁层为固定层;与之相反,铁磁层 2 的磁自由层。正是由于反铁磁层对铁磁层 1 的成理想的夹角,从而使体系有较大数值的信号。

自旋阀,结构示意图,交换偏置


图 1.2 自旋阀结构示意图。出了一个直观的交换偏置图景,但所计)比实验大 1-2 个数量级。因此,1987 论了弱耦合和强耦合两种情况,所计算且,Yang 和 Chien 也在实验中发现存和 Mauri 模型不能很好地解释界面磁矩提出 spin-flop 模型用来解释补偿界面的界面磁矩存在垂直耦合现象,但是 Schu生交换偏置[17]。此外,多种理论模型(冻模型[19])也被用来研究交换偏置,但前仍没有统一的理论模型。是,不管是弱耦合还是强耦合,Maur000 年,Geshev 对 Mauri 模型进行理论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瑞;杜立国;;太赫兹波在反铁磁薄膜中的线性透反射性质[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3期

2 姜伟,魏国柱;铁磁—反铁磁双层系统基态能[J];大学物理实验;1997年02期

3 杨瑞青;熊诗杰;;具有次近邻相互作用的面心立方格子的Ising(自旋S=1)反铁磁薄膜在外场下的基态自旋结构[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2期

4 朱宁加;曹恕;;反铁磁/非磁多层结构的磁极化激元[J];南京工学院学报;1988年05期

5 王选章;;Ising自旋(s=1)一种反铁磁超晶格的基态[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88年04期

6 王选章,赵晏;Ising自旋(S=1)周期超晶格反铁磁基态[J];低温物理学报;1989年01期

7 冯世平;由反铁磁态而引起的超导电性[J];物理学报;1989年09期

8 王选章;Ising自旋(s=1/2)反铁磁超晶格低温热力学[J];低温物理学报;1989年03期

9 钟健;;Ising铁磁/反铁磁超晶格的基态相图[J];东南大学学报;1989年01期

10 杨瑞;杜立国;;垂直位型中反铁磁体系线性磁化率随磁场变化规律分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成;王钰言;陈贤哲;潘峰;;反铁磁薄膜材料与高密度存储[A];TFC’17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2 李岩;王怀玉;任荣东;;横场下反铁磁耦合薄膜的自旋波[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04年

3 侯小康;王兆喜;李明星;;具有强反铁磁相互作用的二维手性铜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宋涛;朱士群;郝翔;;反铁磁开链两端量子态信息的交换[A];第十七届十三省(市)光学学术年会暨“五省一市光学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周仕明;;铁磁/反铁磁交换偏置中一些问题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磁性薄膜与纳米磁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吕树臣;;磁性—非磁性超晶格与反铁磁—非磁超晶格的反射和透射[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7 李嘉良;仲嘉霖;江学范;;反铁磁Heisenberg梯子的能隙:自洽平均场理论[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8 王修光;刘忠义;杨恩翠;赵小军;;一个可逆的蓝色变磁骨架到粉色反铁磁有序层的单晶到单晶的转变[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张爱国;王荫君;韩秀峰;詹文山;;Cr/Ru/PtCo/Ru/PtCo/Ru磁记录结构性质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磁性薄膜与纳米磁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黄传奇;蒋鸿;李微雪;;反铁磁氧化物NiO的表面化学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光;亚铁磁/反铁磁氧化物系统中的磁交换偏置效应[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2 高铁仁;垂直磁记录介质的制备及物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田传山;人工调控结构的金属薄膜磁性[D];复旦大学;2006年

4 蒋长军;反点阵阵列膜的结构和磁性[D];兰州大学;2007年

5 周胜;反铁磁/电介质体系磁光学非线性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洋;铁磁—反铁磁薄膜中的耦合和输运行为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7 白宇浩;铁磁/反铁磁体系中交换偏置的角度依赖关系及其阶跃现象[D];内蒙古大学;2010年

8 胡勇;不同形态的铁磁/反铁磁复合纳米结构中交换偏置的模拟[D];东北大学;2011年

9 白晶;反铁磁体系三阶非线性效应理论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10 宋玉玲;反铁磁光子晶体电磁性质的理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蒙晓民;拓扑近藤晶格模型中的反铁磁态[D];兰州大学;2018年

2 翁晓椒;反铁磁耦合复合磁体的微磁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年

3 沈来川;交换偏置与交换弹簧的统一模型[D];四川师范大学;2018年

4 曹宇;S=1含反铁磁阻挫的近邻铁磁自旋模型的基态相图研究[D];扬州大学;2017年

5 杨程程;界面混合对铁磁/反铁磁薄膜磁性质影响的模拟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6 樊维佳;铁磁/反铁磁双层膜中交换偏置效应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曹永哲;磁场中A类反铁磁模型的热纠缠[D];延边大学;2007年

8 刘欢;电介质/反铁磁/金属三明治结构差频效应[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9 张玉琦;太赫兹频域内反铁磁体系和频性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10 高欣华;反铁磁三明治结构的二次谐波生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252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7252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9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