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局域与非均匀颗粒体系的光操控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436
【图文】:
用贝塞尔光束照射 的聚苯乙烯球所受光力随尺寸sr 的变化。相应03, 0, 1064 , 0, 1, 0, 78.5TE TMm nm 。红色虚线和带蓝圈的实Im 0.01r 时的情况。黑色曲线代表具有负光力和稳定横向捕获的区域。g, Z. Lin, and C. T. Chan, Nature Photon., 2011, 5:531.) 年,Jun Chen 等人用无梯度贝塞尔光束照射球形聚苯乙烯颗粒,在张量法计算后,发现在球形聚苯乙烯颗粒上出现了负光力。图 1.1苯乙烯颗粒在贝塞尔光束照射下所受光力随sr 的变化。当中显示,如当 Im 0r 时,在较大半径变化范围内可实现负光力。在图 1.1显示了能同时观察到负光力和稳定横向捕集的颗粒尺寸范围,即这被长距离、稳定地向后运输。
区域)偶极光力zf 的密度图。(a)纯介质非磁性球颗粒,即 =Re即 =Re 0.1i。阴影部分为超出偶极近似的区域。(a)和(c)中 0.1i时的光力。编号 1 和 2 分别为推力(0k R 0.7)和拉力(0k R 由锥角 70 限制的前向散射。 (b)Mie 系数差的绝对值1 1a be m 附近。非傍轴贝塞尔光束的参数:2 1m 1, 70 , c c iiu, andA. Lavrinenko, Phys. Rev. Lett., 2012, 109: 023902.) 等人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很宽的介电常数变化范围内,可现负光力,如图 1.2 所示。而当介电常数固定时,颗粒的现负光力。在图 1.2 (a)中,来自其他方向的光子被定向到远场中可识别出负光力,当中后向散射很弱而前向散射占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彦龙;;旋转圆筒内二元颗粒体系的分离与混合研究[J];甘肃科技;2015年16期
2 高红利;陈友川;赵永志;郑津洋;;薄滚筒内二元湿颗粒体系混合行为的离散单元模拟研究[J];物理学报;2011年12期
3 贾敏;王立;刘传平;;振动流化床内二元颗粒体系分布特性的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年12期
4 李冬燕;仲兆祥;;膜分离颗粒体系过程的数学模型研究进展[J];河南化工;2009年11期
5 夏文香;刘金雷;李金成;赵亮;;石油污染物在海滩颗粒体系中吸附规律的研究[J];海洋通报;2006年05期
6 张小平,蔡妙颜,郭祀远;多分布峰颗粒体系流态化[J];中国甜菜糖业;1996年06期
7 王伟明;胡林;;颗粒物质中的空洞效应[J];大学物理;2006年09期
8 张立栋;程硕;李连好;李少华;王擎;;滚筒内柱体内构件对二元颗粒体系混合的影响[J];化工进展;2017年12期
9 辛海丽;孙其诚;刘建国;金峰;;刚性块体压入颗粒体系时的受力及力链演变[J];岩土力学;2009年S1期
10 Richard Hogg;张保民;;颗粒体系的科学和技术[J];地质科学译丛;199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林;胡林;张兴刚;;边界摩擦对二维堆积颗粒体系几何结构的影响[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2 赵闯;厚美瑛;胡林;;颗粒体系直剪实验的离散元模拟[A];2014颗粒材料计算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4年
3 辛海丽;孙其诚;刘建国;金峰;;刚性块体压入颗粒体系时的受力及力链演变[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刘长松;汪盼盼;王万景;朱震刚;;颗粒物质在微剪切振动下的能量耗散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陈凡秀;张慧新;孔亮;;颗粒体系变形与力链的试验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陈凡秀;王日龙;郭鹏飞;庄琦;;颗粒体系力链识别及力链破坏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论文集(A)[C];2017年
7 陈凡秀;庄琦;张慧新;王日龙;;集中力作用下钢珠颗粒体系的受力及力链分析[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8 陈延佩;厚美瑛;;振动驱动颗粒体系局域态本构关系[A];2014颗粒材料计算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4年
9 刘锐;;振动流化颗粒体系的类毛细现象[A];第七届全国液体和软物质物理学术会议程序册及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费明龙;孙其诚;宋世雄;周公旦;;基于颗粒体系热力学的平面剪切破坏数值模拟[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建国;颗粒物质局部化行为的细观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2 孙华;高极化颗粒复合体系的物理性质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3 韩红;填隙气体对受振颗粒倍周期分岔过程影响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4 阿布杜(Abdul Rehman);水平振动激励下颗粒物质的分布形态与对流模式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8年
5 周志刚;颗粒固体的力学响应和声波传播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7年
6 郭志国;第二颗粒对二元混合颗粒体系流动性影响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卞秀;非局域与非均匀颗粒体系的光操控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2 任杰骥;颗粒体系电阻值对压应力的响应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张兴刚;静态颗粒体系统计理论的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4 郭波;器壁摩擦力对振动颗粒体系倍周期分岔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5 张慧新;钢珠颗粒体系受集中力时的力链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4年
6 张威;二维双分散颗粒体系堵塞态性质的研究[D];贵州大学;2016年
7 杨林;外力作用下二维颗粒物质结构变化的实验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8 刘中淼;颗粒体系非平衡热力学及双温标模型[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9 王雨婷;摩擦特性对颗粒材料宏细观力学特征的影响[D];武汉大学;2017年
10 黄文博;砂土介质剪切带演化及其特征的离散元方法模拟[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296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729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