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QED中双原子纠缠的耗散制备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431.2
【图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硕士学位论文第 1 章 绪 论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人类作为大自然中最富有智慧的生物,在对客观世界探索以及与其相处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从遥远的“地心说”, “日心说”和“以太论”到现在的“万有引力”,“相对论”和“量子论”。这种从宏观到微观的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不断细致和深入的过程。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发生过无数个闪耀生辉的事件,这些事件都在不同程度上对人类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有一台时光穿梭机的话,那么任何一位物理学者都可能会选择回到 1927 年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办的第五届索尔维会议。该会议聚集了当时物理学界最权威的人士,被认为是物理学界的梦之队。正是由于爱因斯坦与波尔两大学派对量子理论的根本问题的激烈争论,量子理论才得到极大的关注与发展,这便是量子物理发展的一个标志性时间。有了量子力学,才有了后面的量子场论、量子光学、以及量子信息等。
图 1-2 发生纠缠的两个原子说,如图 1-2 所示,将发生纠缠的两个粒子(系统的量子态 ( 1 0 + 0 1 ), 1 表示自旋向上, 0 表示自旋)分别放置对 a 粒子进行测量结果如果为 1 ,那么 b 粒子的状态会瞬间行测量的结果如果为 0 ,那么 b 粒子的状态会瞬间塌缩为需要时间,我们甚至可以说它的传播速度快于光速。量子经对这种现象做过一个类比:不论父亲跟女儿的距离相聚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名;;大规模纠缠态制备方法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04期
2 翟淑琴;张姚;杨荣国;刘奎;;基于线性光学的多通道混合纠缠态[J];量子光学学报;2017年02期
3 许朋;薛丽;何勇;姜年权;;两体纠缠态的应用[J];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4 施锦;;三粒子W纠缠态的概率量子隐形传态[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5 王郁武;;远程制备多粒子纠缠态优化方案[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6 许梅;何谓纠缠态[J];现代物理知识;2005年03期
7 周卫东;利用纠缠催化作用辅助恢复纠缠态转化中丢失的量子纠缠[J];量子电子学报;2002年05期
8 张瑾;严飞;;一个特殊五粒子纠缠态的制备方案(英文)[J];量子电子学报;2017年04期
9 程世清;林巧文;康占成;;微波场纠缠态的制备[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10 林青;;任意多体高维偏振纠缠态的有效制备[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宏;刘晓静;张斯淇;马季;吴向尧;;两电子、三电子纠缠态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4年
2 王冠玉;刘倩;邓富国;;两光子六比特超纠缠态纯化[A];第十七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报告摘要集[C];2016年
3 刘金明;王育竹;;利用两对纠缠粒子远程制备一个两粒子纠缠态[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沙金巧;方建兴;;N粒子W纠缠态的隐形传输[A];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王荣军;张涌;夏慧荣;;由半导体产生纠缠态光子对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6 张姚;翟淑琴;杨荣国;刘奎;;基于线性光学的多通道混合纠缠态的产生[A];第十七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报告摘要集[C];2016年
7 郭学石;刘楠楠;刘宇宏;李小英;;基于光纤参量放大器的连续变量纠缠态光源[A];第十六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4年
8 刘奎;崔淑珍;张俊香;郜江瑞;;连续变量纠缠态的条件量子克隆[A];第十四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0年
9 吴熙;陈志华;张勇;陈悦华;叶明勇;林秀敏;;相位门的实现和多粒子纠缠态的制备[A];第十四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0年
10 向少华;宋克慧;施振刚;谌雄文;;噪声环境中两粒子纠缠态的纠缠消相干[A];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吴长锋 通讯员 杨保国;多自由度超纠缠态量子存储实现[N];科技日报;2016年
2 记者 聂翠蓉;四维超纠缠态光子室外首次传输成功[N];科技日报;2017年
3 记者 房琳琳;“纠缠态”是现实世界的必然特征[N];科技日报;2017年
4 记者 吴长锋;中国科大制备出八光子纠缠态[N];科技日报;2011年
5 郑千里;五粒子纠缠:我科学家得心应手[N];科技日报;2004年
6 常丽君;瑞士科学家为量子“纠缠”分类[N];科技日报;2013年
7 记者 李陈续 通讯员 杨保国;我国科学家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突破[N];光明日报;2016年
8 记者 任平;我省荣获6项2006年度国家科技二等奖[N];山西科技报;2007年
9 李爱珍;我省摘得六项国家科学技术奖[N];山西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李大庆;自主创新:中科院奏响主旋律[N];科技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娜;基于部分纠缠态的远程量子信息传输理论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2 计彦强;纠缠态的融合与转化[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3 张融;量子逻辑门的构建、纠缠态的制备和热纠缠度量[D];苏州大学;2005年
4 郭彦青;腔QED体系中制备两原子纠缠态的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李晓宇;量子信息处理中的纠缠态及其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4年
6 张瑾;多粒子纠缠的制备和操纵[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7 谭华堂;连续变量纠缠态的制备及其性质的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小龙;多粒子纠缠态的制备[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7年
9 杨名;纠缠态的制备与纯化[D];安徽大学;2007年
10 宋杰;纠缠态制备及量子计算的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英鹏;腔QED中双原子纠缠的耗散制备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2 董举成;基于绝热捷径技术快速制备两原子四维纠缠态[D];延边大学;2018年
3 魏欣;在电路QED系统中制备纠缠态[D];福州大学;2015年
4 商燕;双量子系统纠缠态的制备方法及其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5 石韬;量子中继中效率问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6 伊程前;机械振子EPR纠缠态的制备[D];长江大学;2018年
7 张吉利;基于腔输入输出过程的多比特纠缠态区分[D];延边大学;2017年
8 何爽;基于无跃迁量子驱动的绝热捷径制备三维纠缠态[D];延边大学;2017年
9 吴松阳;基于交叉克尔非线性的远距离纠缠态制备[D];延边大学;2017年
10 宋冲;基于绝热技术的树形三维纠缠态和NOON态的制备[D];延边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325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732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