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物理论文 >

Fe薄膜中纵向自旋塞贝克系数的定量测量

发布时间:2020-07-14 04:38
【摘要】:以控制和操纵电子自旋为目的,研究电子输运性质并进而设计新型器件的自旋电子学(spintronics)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与传统的半导体器件相比,基于自旋电子学制造的器件具有更快数据传输速度、更低的功耗以及更高的集成度,在未来电子器件的应用中具有光明的前景。目前,自旋电子学在理论和实验上的主要研究课题包括.:自旋极化电子的产生、在纳米材料中及界面中自旋的输运及探测。极低耗散甚至无耗散自旋流(spin current)的相关研究自然而然的成为自旋电子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自旋电子学的迅猛发展,科学家们发现电子自旋流与热流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从而催生了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热自旋电子学(spincaloritronics,也称自旋卡诺电子学)。自旋塞贝克效应是在热自旋电子学领域产生自旋流的重要方法,在坡莫合金中被首次发现,因为热流的方向不同分为横向自旋塞贝克效应(Transvers spin Seebeck effect,TSSE)和纵向自旋塞贝克效应(Longitudinal spin Seebeck effect,LSSE)。而在横向自旋塞贝克效应的构型中,由于衬底与薄膜热导率的不同,很难得到纯净的面内温度梯度。伴生的垂直方向温度梯度会导致额外的热信号,所以至今仍存在争议;相比于横向自旋塞贝克效应,纵向自旋塞贝克效应构型简单,垂直温度梯度容易获得且实用性更强。但是在相同构型下,铁磁金属中还存在反常能斯特效应(anomalous Nernst effect,ANE),此效应和逆自旋霍尔效应具有相同的形式,所以在探测时,单从信号上无法区分。因此,纵向自旋塞贝克效应仅仅在铁磁绝缘体例如YIG中得到大量研究。到目前为止,有关铁磁性导体中的LSSE仅有几篇报道,其中,Kannan等人利用Fe、Ni具有相反的反常能斯特系数,通过调整Fe-Ni合金中Fe和Ni的比例来找到反常能斯特信号为零的配比,在此基础上研究自旋塞贝克效应,但缺少自旋塞贝克系数的计算;Holanda等人生长了 Py/NiO/Pt三层膜结构,利用NiO只能传递自旋流而不能传递电荷流的性质,成功的证明了 Py中存在自旋流,并且作者尝试用非磁层中的电流和温度梯度的比值重新定义了塞贝克系数,但他们的定义方法取决于铁磁(FM)-非磁(NM)界面以及非磁层的性质,由相同的铁磁层计算出的塞贝克系数会因非磁层自旋霍尔角的不同而不同,因此不能本质地反应铁磁层的性质。在本论文中,我们重点研究了 Fe超薄膜中的纵向自旋塞贝克效应并定量计算了塞贝克系数。我们通过改变薄膜厚度,发现Fe薄膜大约在4.8nm厚时反常能斯特信号消失;这对于研究铁磁金属中反常能斯特效应机理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并对于Fe薄膜中是否存在纵向自旋塞贝克效应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平台;在此厚度基础上,我们生长了 Fe/Cu、Fe/Cu/Pt、W/Fe等体系,通过Pt、W中的逆自旋霍尔效应测量发现:盖有Pt、W的样品得到了相反的信号,这是由于它们的自旋霍尔角反号;并且信号远远大于单层Fe及Fe/Cu双层膜的信号,成功证明了 Fe中存在纵向自旋塞贝克效应;随后,我们用铁磁材料中的自旋流与温度梯度的比值重新定义了自旋塞贝克系数,通过对Fe及Fe/Pt样品的变频铁磁共振测量,我们得到了 Fe和Fe/Pt样品相关的铁磁信息进而计算出了 Fe-Pt界面的有效自旋混合电导。根据自旋泵浦及界面自旋损失等相关理论,通过Pt层测得的电压信号计算出了来自于Fe薄膜中的自旋流,最后结合施加在样品上的温差及材料热导率我们计算出Fe薄膜上的温度梯度及纵向自旋塞贝克系数。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484
【图文】:

自旋电子学,巨磁阻效应,介观,研究热点


旋霍尔效应(spin邋Hall邋effect)[3]、自旋转移力矩效应(spin邋transfer邋torque邋effect)[4]、逡逑巨磁阻效应(giantmagnetoresistance邋effect,邋GMR)[5,6]、隧穿磁电阻效应(tunneling逡逑magnetoresistance邋effect邋TMR)[7,8]等。图1.1展示了近年来自旋电子学领域的相逡逑关研宄热点,其中为人们所熟知的巨磁阻效应,自AlbertFert和PeterGrunber两逡逑人在Fe、Cr多层膜中发现以来就吸引了大量关注,后来随着技术进步,应用到逡逑计算机硬盘读出头上,引发了硬盘“大容量、小型化”革命,促进互联网信息革命逡逑的到来,他们两人也因此发现而获得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逡逑3逡逑

自旋,自旋极化,电荷,图片


大小取决于电子的运动速度及极化程度。对于传统的电荷流,在同样大小的电场逡逑驱动下,自旋向上的电子与自旋向下的电子数量(n)和速度(v)没有差别,此时/T邋=逡逑/N,介=^+人=2力=2人,而八=去(/广人)=0,如图1.2(a);那么什么情况逡逑下才会有自旋流的产生呢?从上式很容易想到当导体内部自旋上下的电子数量逡逑不等时,便会有自旋流的产生,如当电子经过铁磁材料后,便会发生极化,使得逡逑nT矣以,^矣0这就是自旋极化的电流,如图1.2(b);设想如果自旋相反的电子沿逡逑相反方向运动vT邋=邋-Vi,此时/T邋=邋-/i,/c=/T+A邋=邋0,自旋流在相同逡逑(a)邋Pure邋Charge邋Current邋(b)邋Spin-Polarized邋Current邋(c)邋Pure邋Spin邋Current逡逑图1.2⑷传统的电荷流,(b)自旋极化的电流,(c)纯自旋流(图片取自[20])逡逑况下将取得最大值,并且没有电荷流的存在,只有自旋的流动,这就是纯自旋流,逡逑如图1.2(c)。利用纯自旋流传递信息的优势在于,纯自旋流只传输角动量,而没逡逑5?

自旋,霍尔效应


大小取决于电子的运动速度及极化程度。对于传统的电荷流,在同样大小的电场逡逑驱动下,自旋向上的电子与自旋向下的电子数量(n)和速度(v)没有差别,此时/T邋=逡逑/N,介=^+人=2力=2人,而八=去(/广人)=0,如图1.2(a);那么什么情况逡逑下才会有自旋流的产生呢?从上式很容易想到当导体内部自旋上下的电子数量逡逑不等时,便会有自旋流的产生,如当电子经过铁磁材料后,便会发生极化,使得逡逑nT矣以,^矣0这就是自旋极化的电流,如图1.2(b);设想如果自旋相反的电子沿逡逑相反方向运动vT邋=邋-Vi,此时/T邋=邋-/i,/c=/T+A邋=邋0,自旋流在相同逡逑(a)邋Pure邋Charge邋Current邋(b)邋Spin-Polarized邋Current邋(c)邋Pure邋Spin邋Current逡逑图1.2⑷传统的电荷流,(b)自旋极化的电流,(c)纯自旋流(图片取自[20])逡逑况下将取得最大值,并且没有电荷流的存在,只有自旋的流动,这就是纯自旋流,逡逑如图1.2(c)。利用纯自旋流传递信息的优势在于,纯自旋流只传输角动量,而没逡逑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缪婷婷;马维刚;李震;张兴;;一种测量热电材料塞贝克系数的新方法[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1年04期

2 王善慈;多晶硅敏感技术(连载七)[J];传感器技术;1995年01期

3 ;高性能热电变换材料[J];金属功能材料;1999年05期

4 和清霖;尚晓星;宋红章;郝好山;;Al掺杂对YBaCo_4O_7氧吸附和电输运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2014年16期

5 ;铜离子的类液体状热电学[J];中国基础科学;2012年05期

6 贾阳;任德鹏;;温差发电器中热电材料物性的影响分析[J];电源技术;2008年04期

7 郑文礼,李志文,刘炳灿,田强;热电材料研究进展[J];大学物理;2004年11期

8 郑文礼;刘炳灿;李志文;田强;;热电材料研究进展[J];物理通报;2003年08期

9 李蒙;李洪涛;吴益文;郅惠博;龚思维;周小刚;吴晓红;周辉;季诚昌;宿太超;;热电材料的应用、研究及性能测试进展[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13年01期

10 常潇琳;杨崇立;朱春晖;李壮志;周鸿娟;侯登录;;塞贝克系数和电阻率测量设备的搭建[J];物理实验;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神政武;王艺霖;王为;;电沉积Bi_2Te_3/nano-SiC纳米复合温差发电材料[A];第十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暨第六届全国青年表面工程论坛论文摘要集(一)[C];2014年

2 徐斌;王渊旭;;ZrNiSn基half-Heusler化合物Ni被Y部分替代对热电性的影响[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黄大真;张凤娇;臧亚萍;狄重安;朱道本;;有机光热电器件的制备与功能应用[A];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H 能源高分子[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孙亚洲;p型BiCuSeO基硒氧化物热电传输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2 郝好山;稀土—钡—钴—氧材料的氧扩散与电输运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3 高君玲;硒碲化物热电材料的输运性能研究与优化[D];北京科技大学;2018年

4 欧云;钴基热电氧化物陶瓷的制备与性能表征[D];湘潭大学;2014年

5 彭丽萍;异价掺杂TiO_2的电子结构和光学及热电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6 薛惠杰;耦合量子点系统热电和热自旋效应[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7 薛丽;CuGaTe_2半导体电子结构和热电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8 慈朋亮;硅微通道板制备及其热电性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志浩;Fe薄膜中纵向自旋塞贝克系数的定量测量[D];南京大学;2018年

2 李佳书;掺杂Ca_3CO_4O_9热电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6年

3 陈镜潇;B_4C基复合材料热电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4 沈天涵;聚偏氟乙烯/碳纳米管热电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5年

5 张喜雯;Ba_2ZnPn_2(Pn=As、Sb、Bi)和FeZr/Hf_xNb_(1-x)Sb_(1-y)Sn_y的高热电性能研究与预测[D];河南大学;2017年

6 蔡晓君;碲化铅基块体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热电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7 张奥迪;GaN基热电材料表征及性质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

8 李晓光;稀土掺杂half-Heusler半导体合金的热电性能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9 瞿晓丹;TXTe_3(T=Cr,Al;X=Si,Ge,Sn)及MoS_2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10 魏洪月;具有低热导率热电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544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7544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a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