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物理论文 >

复杂氧化物界面二维电子气的光电协同调控及其弛豫过程

发布时间:2020-07-17 10:18
【摘要】:作为典型的强关联电子材料,钙钛矿过渡金属氧化物及其异质结构表现出许多新奇的物理现象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一直是凝聚态物理关注的明星材料。其中,在两种绝缘钙钛矿氧化物La AlO_3(LAO)和SrTiO_3(STO)异质结界面发现的金属性二维电子气,因其具有的二维超导、二维磁性和强自旋轨道耦合等独特物理性质,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研究组之前的研究工作表明,光照的辅助作用可以显著提高LAO/STO二维电子气电输运性质受门电压调控的幅度,其电阻的变化幅度数百倍于普通电容效应的调控效果,该现象被称为“光电协同场效应”。结合原位表征实验结果,他们初步认为这种特殊的光电协同场效应可能源于由氧空位电迁移引起的STO表面晶格膨胀以及晶格极化过程,然而对于其内部物理机制的微观细节以及动力学过程仍然缺乏较为清晰的认识。比如光电协同作用究竟如何影响界面载流子输运性质及其与温度的依赖关系,场效应调控/弛豫过程中电子、离子和晶格是否具有不同动力学行为等等,这些问题对于以此为基础的新原理器件设计至关重要,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因此,本论文在之前的工作基础上,以金属导电性LAO/STO二维电子气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光电协同场效应的变化规律和内在物理机制,原位表征和分析了场效应弛豫过程中界面晶格结构和瞬态光电响应的动态变化过程,发现并解释了场效应调控实验中独特的“锻炼现象”和“衰减行为”。论文主要的研究成果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本文选取了电输运性质对单独光照作用并不敏感的金属导电性二维电子气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在光照和门电压的协同作用下,该二维电子气的输运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室温下-100 V门电压和10 mW光照联合作用10分钟后,其电阻增大达10倍以上,远高于普通电容效应所导致的调控幅度。通过变温实验研究发现,此体系的光电协同场效应表现出强烈的温度依赖性:在室温和低温下调控能力非常强,而在中间温度区间则较弱。样品面电阻和霍尔电阻在调控过程中原位监测的结果证明电输运性质的变化主要源于界面载流子浓度的增加或减少,而载流子迁移率基本保持不变。通过比较不同初始载流子浓度样品的实验结果,作者发现仅在部分载流子浓度处于临界值以下的样品中存在显著的光电协同场效应,该临界载流子浓度即对应于STO界面极化对二维界面的额外调控能力;2、利用原位瞬态光伏\光电导技术,结合电输运性质、X射线衍射以及拉曼光谱等实验结果,我们对LAO/STO界面光电协同场效应弛豫过程中晶格结构、电极化和缺陷分布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光电协同调控后的LAO/STO界面弛豫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于界面极化的存在而显著增大的瞬态光伏信号在较短的数百秒时间内迅速恢复至初始状态,此时STO晶格膨胀以及相应的晶格极化迅速消失,同时二维电子气电阻态也迅速恢复了整个变化幅度的95%以上,非常接近初始电阻状态;第二阶段,通过分析瞬态光电导信号中给出的界面缺陷(主要是氧空位)信息以及界面层晶格常数随时间的微弱变化,我们认为在晶格极化完全消失后的长时间内(可达数千秒甚至上万秒),被光电协同作用驱离界面的氧空位将缓慢向界面处扩散恢复,最终弛豫回原始状态。以上结果充分表明,在同时撤去光场和电场作用后,LAO/STO界面晶格极化的弛豫过程与氧空位分布状态的恢复过程并不同步,即二维界面的载流子和阴离子缺陷具有完全不同的动力学行为,这对于基于光电协同场效应的新原理器件设计和性能优化具有启示性意义。3、本文发现了光电协同场效应实验中两种独特的物理现象,并给予了定性解释。首先,在室温下的光电协同场效应调控幅度随测试次数的增加而逐次变强,表现出显著的“锻炼”现象(如5次循环测试后,相同的光场和电场导致的电阻变化增长了8.3倍)。基于放电实验测量结果,并结合上节中弛豫动力学的理解,我们提出了以下物理图像:氧空位分布的缓慢弛豫过程使得参与电迁移的氧空位数量会随着循环测试次数而不断增加,导致界面极化强度逐次增强,进而导致了实验中观察到的“锻炼”现象。此外,研究还发现,低温下LAO/STO界面二维电子气的传统场效应(即无光照辅助)存在着随施加时间持续衰减的过程,而在光场和电场联合作用时,这种衰减行为将消失。这种低温下特殊的衰减行为是源于二维电子气势阱与界面附近杂质态的电荷交换过程。而在光照辅助下,界面晶格极化产生的极化场部分抵消了外电场对异质结能带的倾斜作用,从而抑制了界面附近可能发生的电荷交换过程,场效应的衰减行为也随之消失。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469
【图文】:

钙钛矿氧化物,单胞,结构示意图


图 1-1 立方钙钛矿氧化物(ABO3)单胞结构示意图地挖掘发现。另外,实际情况下的钙钛矿氧化物一般都想的立方结构。造成晶格畸变的原因主要有: Jahn—T子相互作用)引起 B06八面体畸变,以及 A 位和 B 位结构畸变,钙钛矿氧化物会形成丰富的变体结构,比如0]或[111]转动,分别可以形成四方、正交或菱形的对称结自由能的目的。/STO 界面二维电子气的发现研究对象 STO 和 LAO 是钙钛矿氧化物家族的明星材料单立方钙钛矿结构,并在常态下具有良好的绝缘性,研究长其它钙钛矿氧化物材料的基底材料。STO 在室温下呈现出较为理想的立方结构(空间群 Pm3

曲线,异质结


STO 异质结 (a) (LaO)+/(TiO2)0型界面样品生长的 RHEED 振荡曲线和(c)(AlO2)-/(SrO)0型界面样品生长的 RHEED 振荡曲线和(d)界面晶格结的氧化物研究中,LAO 和 STO 两种材料主要是在外延制备时,作为基底材料而出现。直到 2004 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等人首先在 LAO/STO 异质结的界面处发现了具有高迁移率于 LAO 和 STO 的单晶块材本身都是绝缘体材料,因此,

低温,二维电子气,机制,界面


1-4 低温下,n 型 ((LaO)+/(TiO2)0) LAO/STO 界面电阻随磁场变化出现的震[1]结构体系中,人们也先后发现了类似的界面二维电子气行为O3/STO[16],DyScO3/STO[17],GdTiO3/ STO[18],PrAlO3/STO[19],N[20]和 NdAlO3/STO[21]等等。LAO/STO 二维电子气起源机制及其物理特性 LAO/STO 二维电子气起源机制从 LAO/STO 界面二维电子气被发现后,研究人员就对其起源机制研究,先后提出了几种物理模型,它们各自都能解释实验中观测到综合而言,目前被主流所认可的机制主要包括三种,它们分别是:难模型以及由此而来的电子重构,[1, 22-25](2)界面氧空位模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俊明;;谁是人工氧化物界面二维电子气的父亲?[J];物理学进展;2017年01期

2 熊小明;二维电子气的关联函数[J];物理学报;1989年06期

3 章宏睿;低温超导与二维电子气的实验研究[J];低温与超导;1982年03期

4 郭凌伟,徐宏华;低温二维电子气体的比热容[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5 黄永南;二维电子气简介[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1982年04期

6 李铜忠,顾世洧;一维周期调制磁场中二维电子气的热学输运特性[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7 张耀举,廖天河;周期磁场对二维电子气热学输运特性的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8 科信;;Quaternary四元素组成的Ⅲ-氮化物势垒层推动二维电子气发展[J];半导体信息;2015年06期

9 朱博;桂永胜;仇志军;周文政;姚炜;郭少令;褚君浩;张福甲;;窄禁带稀磁半导体二维电子气的拍频振荡[J];物理学报;2006年02期

10 熊小明,周世勋;强磁场中库仑相互作用的少体二维电子气的能量[J];物理学报;198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姬扬;阮学忠;罗海辉;孙宝权;徐仲英;V.Umansky;;二维电子气系统中电子自旋动力学的实验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半导体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韩奎;沈波;唐宁;秦志新;杨志坚;张国义;林铁;朱博;周文政;褚君浩;;AlxGa1-xN/GaN异质结构中二维电子气输运性质由扩散区域向弹道区域的转变[A];第十六届全国半导体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仇杰;刘国珍;姜昱呈;赵润;姚金雷;赵蒙;高炬;;在非晶LaAlO_3/SrTiO_3界面处光抑制的Kondo效应[A];第十二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7年

4 徐兰君;吴晓光;;二维电子气集体激发模的软化和Rashba自旋轨道耦合[A];第十六届全国半导体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吕伟明;;氧化物单晶外延生长及表征[A];第十七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5年

6 阮学忠;罗海辉;姬扬;孙宝权;徐仲英;V.Umansky;;电子自旋横向驰豫时间随磁场的非平凡变化[A];第十六届全国半导体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王茂俊;沈波;黄森;许福军;王彦;许谏;杨志坚;秦志新;张国义;;SiNx钝化对Al×Ga1-xN/GaN异质结构中二维电子气高温输运性质的影响[A];第十六届全国半导体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常丽君;新型超导或将来自二维电子气[N];科技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雪静;钙钛矿氧化物表面与界面处二维电子气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8年

2 杨智唤;复杂氧化物界面二维电子气的光电协同调控及其弛豫过程[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8年

3 朱博;半导体异质结二维电子气的磁输运特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4 王海艳;铁磁近邻作用下二维电子气体系的自旋相关输运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金东东;Ⅲ-Ⅴ族半导体异质结二维电子气输运特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6 刘冰;氮化镓异质结电子输运特性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7 方跃文;钙钛矿氧化物异质结中金属—绝缘体相变和电子输运的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8 赵勇杰;量子霍尔系统中的量子相以及量子相变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9 吕蒙;半导体材料的磁输运和HgTe岛晶的光学性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6年

10 于英霞;GaN电子器件的物理特性模拟及分析[D];山东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天伟;层状钙钛矿氧化物薄膜的生长及界面二维电子气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8年

2 宁旭斌;InAs/AlSb HEMT器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3 阮璐风;LSMO/LAO/STO异质界面的电子结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4 杨鹏;氮化镓基异质结二维电子气输运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5 秦毅;二维电子气结构的超晶格薄膜制备及其激光感生热电电压效应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黄燕;氮化镓异质结二维电子气沟道中的等离激元[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7 卞晓蒙;二维电子气制备与低温输运测量[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刘甲;多端二维系统的输运特性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9 常志刚;InGaAs/InAlAs量子阱中二维电子气的磁输运性质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10 杨晓东;介观体系的电子输运特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593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7593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5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