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物理论文 >

基于光子晶体结构的光学牵引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9 09:48
【摘要】:光学力起源于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中的动量交换,利用光学力可以实现对物体的非接触操控。阿瑟?阿什金教授凭借其提出光镊技术并推动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而分享了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光学牵引力是近年来光力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这一反直觉的光力效应不仅为光操控提供一个新的维度,并且对于更深层次地理解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具有重要价值。以往人们对牵引光力的研究大多在均匀背景介质中进行,而本文则是在光子晶体周期背景中开展研究。论文提出了两种实现光学牵引力的新机制,并建立三种光子晶体模型,使用(时域有限差分算法)FDTD对其进行了理论和数值模拟的验证。首先,提出利用支持凹形色散的背景结构实现光学牵引力。建立满足这种特殊色散关系的光子晶体结构,光子晶体内部光场动量的大小与其传播方向密切相关,即沿主轴方向传播光场动量最小,而当其偏离主轴方向时动量急剧增加。根据这一物理机理,在沿主轴传播光束的路径上设置一个散射体,使光束向两侧散射且抑制向后的反射,就会实现散射光动量沿光传播方向的增加,根据线动量守恒,物体受到一个指向光源的后向牵引力。接下来,提出利用光子晶体通道支持的无衍射传播模式实现光学牵引力,包括单通道自准直模以及线缺陷波导模。在这些模式的作用下,光子晶体通道内放置的电介质物体内部会形成较强的局域光场梯度,光学梯度力使得物体朝向光场最强处运动,而光强最大的区域始终处于物体前方,由置于通道中的物体诱发形成,因此可形成连续的光学牵引力。根据布洛赫原理,能够解释该牵引力的周期振荡特性。同时,两种模式中的光学牵引力都对光源入射角不敏感,且横向恢复力能够将物体捕获在通道中心位置上,为长距离稳定操控物体提供了条件。综上,本论文提出了两种基于不同物理机制实现光学牵引力的方法,并且在三种不同的光子晶体结构中得到了验证,为实现光学牵引力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最后,这项研究工作有助于研究光-物体-背景介质的动量转换关系,为调制光学力提供一个新的自由度,并且有助于更深层次地探究光的本质和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物理内涵。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O734
【图文】:

曲线,螺线,输运,光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贝塞尔光束,Chen 等人在 Nature Photonics 上发表重要论文[16],贝塞尔光束实现了操控聚苯乙烯小球(2rε = 1.59和,小球在一定的尺寸条件下将会受到一个指向光源的越大越易产生负力,当粒子尺寸接近几何光学的极限这是由于贝塞尔光束照射到小球上会产生一个多级干定条件下会使得散射光沿着光轴方向的前向散射动量,物体会受到一个指向光源的力。黑色曲线代表着在到稳定的横向力。这项工作对于光学牵引力的研究具

聚苯乙烯小球,贝塞尔光束,非傍轴,螺线


聚苯乙烯小球在非傍轴贝塞尔光束照射下的受力情况

贝塞尔光束,牵引力,光学,无梯度


利用贝塞尔光束在长距离上实现光学牵引力[4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伟;许丽萍;;基于光子晶体结构的微带贴片天线设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31期

2 葛俊;沈廷根;余风潮;周跃群;季培来;;光子晶体结构贴片天线研究[J];激光与红外;2008年08期

3 胡光强;陈永利;刘文霞;王佳辉;李龙成;;液态磁性光子晶体结构参数对呈色特性的影响分析[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17年05期

4 付国栋;刘国金;黄江峰;周岚;邵建中;;具有光子晶体结构色的蚕丝织物制备及性能表征[J];蚕业科学;2013年03期

5 刘浩楠;薛子川;刘鹏程;姜澄溢;张福宝;万勇;;二维硅基光子晶体结构的设计、制作和应用[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04期

6 许晓芸;胡文锋;赵奕;;光子晶体结构色纤维的制备技术及发展前景[J];国际纺织导报;2019年08期

7 陈颖;罗佩;曹会莹;赵志勇;刘晓飞;田亚宁;;一维环形镜像缺陷态光子晶体结构传感特性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2018年01期

8 牛萍娟;张丽芳;于莉媛;;基于光子晶体结构的微环谐振器的传输特性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15年S1期

9 郭勇;李一玫;黄亮;;一种新型光子晶体结构的微带天线[J];微波学报;2006年06期

10 王淑珍;徐薇涵;陈光霞;陈永利;刘文霞;;非晶光子晶体结构显色的研究进展[J];包装工程;201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冰;丛海林;;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光子晶体结构形态[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徐中南;刘丽;周晓霞;;边界元方法计算光子晶体结构的研究[A];2004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2005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广西光学学会成立20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吴e

本文编号:27622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7622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a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