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物理论文 >

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单光子成像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0-07-26 23:32
【摘要】:在生命科学、能源科学以及化学等领域,研究快速反应过程中超短寿命、极弱光条件下物质的产生和变化过程有着非常重大的科学意义。然而由于其信号弱、寿命短、稳定性差、反应活性高等特点,需要单光子探测这种具有超高探测灵敏度的技术才能检测到其产生、衰减及变化机理过程。但是由于单光子探测器阵列的规模小并且价格太过于昂贵等缺陷,因此没有被广泛使用。而利用单点的单光子探测器,配合压缩感知采样算法原理,就能够同时解决探测灵敏度、阵列规模和成本问题,能够对极弱光条件下超短寿命的物质进行成像,在生命荧光成像、天文探测成像等领域有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本课题研究的单光子成像软件系统是单光子时间分辨成像光谱仪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该系统首次采用时间分辨成像光谱技术,创新性的将单光子时间分辨技术和压缩感知原理相结合,从而可以在一次测量中同时获取成分、时间、空间和光谱等多个维度的信息,实现超灵敏和高分辨成像。论文工作在分析了单光子成像硬件系统控制、数据获取和数据处理需求的基础上,确定了软件架构和模块构成。基于单光子成像系统模块众多、外部接口复杂、数据采集量大、工作模式多、数据接口耦合性强和部分模块性能需求高等特点,自主设计一套支持多接口、易用、高性能、覆盖整个单光子成像实验流程的软件系统并成功地应用于“单光子时间分辨成像光谱仪”中。本软件系统中主要设计实现了分布式测量矩阵高速生成模块、DMD驱动控制模块、时间测量与数据分析模块、单光子探测计数模块和压缩感知算法包模块等。在软件设计过程中,针对高分辨测量矩阵生成速度慢的问题,引入了分布式计算技术,从而将768P分辨率100%采样率条件下的测量矩阵的生成时间缩短到45.19分钟;针对空间高频调制对噪声的敏感问题,首次在软件上实现了DMD的动态调频,大大提高了单光子成像质量;针对压缩感知实时成像速度问题,设计了多线程并发压缩感知实时成像算法,在64*64分辨率下达到了4.97Fps的实时成像速度。总之,本系统是一套支持单光子探测精度、具备皮秒时间分辨数据解析能力、最高768P成像分辨率、高性能、高可用的软件系统。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软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都进行了全面验证测试,实验表明基于压缩感知的单光子成像软件系统,可用性和易用性俱佳,完成了预期设定的功能和性能指标,取得了非常满意的单光子成像效果,为单光子时间分辨成像光谱仪设备的整机研制提供了有力支撑。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P311.52;O572.212
【图文】:

成像原理,单光子,测量矩阵


其光路和成像原理如下图2-1 所示,首先光源打在物体上,成像透镜将图像以合适的大小投射在 DMD 上,然后通过测量矩阵调制 DMD 使得其将图像的某些随机的部分反射到收集透镜上,收集透镜将光聚焦到一个单点探测器中,计数器或时间测量装置收集并记录数据[17]。最后通过压缩感知算法,根据已知的测量矩阵和单光子探测器的测量值,就可以解出原图。

单光子,时间分辨,成像光谱仪,设计框架


图 2-1 单光子成像原理图2.1.2 单光子时间分辨成像光谱仪单光子时间分辨成像光谱仪是由中国科学院、南开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研制的新型仪器,首次采用了时间分辨成像光谱技术,创新性的将单光子时间分辨技术和压缩感知原理相结合,从而可以在一次测量中同时获取成分、时间、空间和光谱等多个维度的信息[1][3][4]。其整机原理框图如下图 2-1 所示。

示意图,相机,示意图,测量矩阵


系统需求分析一组微镜阵列,是压缩感知采样过程中的关键部件。DMD 控制模块软件的功能是提供驱动控制 DMD 硬件单元的参数配置入口,能够将测量矩阵数据下位机、实时监视调制工作状态和进行成像实验流程控制。所有的 DMD 参置信息通过软件界面注入,提供参数回读和状态提示功能,以确保实验的正行。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利用单光子成功再现图像信息[J];物理通报;2007年02期

2 吴青林;刘云;陈巍;韩正甫;王克逸;郭光灿;;单光子探测技术[J];物理学进展;2010年03期

3 张忠祥;韩正甫;刘云;郭光灿;;超导单光子探测技术[J];物理学进展;2007年01期

4 邢蕴芳,肖麟生;单光子时间分辨在线谱仪系统中的接口电路[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1989年01期

5 党利宏;庞雄昌;刘强;;单光子卫星的量子通信噪音影响与干扰问题[J];信息系统工程;2016年12期

6 汪琛;徐智勇;汪井源;耿常锁;赵继勇;;基于单光子检测的无线光通信关键技术[J];军事通信技术;2015年03期

7 艾青;万钧力;;基于信道容量的单光子探测研究[J];光通信技术;2010年03期

8 张凤;陈福恩;王治强;刘薇;;单光子捕获概率仿真计算方法的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9年04期

9 张雪皎;万钧力;;单光子探测器件的发展与应用[J];激光杂志;2007年05期

10 尤立星;申小芳;杨晓燕;;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件的单光子响应[J];科学通报;2009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天顺;霍娟;王鹏程;董鹏;杨然;李明飞;;可用于机载远程探测的单光子测距技术研究[A];2017量子信息技术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2 魏正军;王金东;郭健平;郭邦红;张智明;廖常俊;梁瑞生;刘颂豪;;无源抑制模式单光子探测器的时间特性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0年

3 武愕;池英芝;陈耿旭;夏慷蔚;曾和平;;表面等离子体增强的单光子产生[A];第十四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0年

4 吴光;;单光子探测技术在激光测绘中的应用[A];第十六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4年

5 陈希浩;翟艳花;张达;吴令安;;单光子探测器量子效率的自绝对标定[A];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吴青林;刘云;韩正甫;戴逸民;郭光灿;;单探头量子随机码发生器[A];第十一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刘雪峰;姚旭日;蓝若明;王超;翟光杰;;压缩感知单光子成像的超灵敏能力及其量子极限[A];第十七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报告摘要集[C];2016年

8 武愕;汤瑞凯;李雄杰;吴文杰;潘海峰;曾和平;;近/中红外单光子频率上转换及成像[A];第十六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4年

9 魏正军;王金东;张智明;;红外单光子探测器实际安全性的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4年

10 石剑虹;朱泳超;杨莹;曹飞;李虎;曾贵华;;基于单光子探测器的三维计算关联成像[A];第十六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毛黎 董映璧;美利用单光子成功编存与再现图像信息[N];科技日报;2007年

2 张巍巍;利用激光可快速高效创建单光子[N];科技日报;2012年

3 张巍巍;用单光子成功实现两个单分子间通讯[N];科技日报;2012年

4 曾尧 徐文;单光子探测:让未来空天战场更透明[N];解放军报;2012年

5 记者 毛黎;单光子波长转换首次实现[N];科技日报;2010年

6 记者 吴长锋 通讯员 杨保国;世界首个单光子空间结构量子存储器诞生[N];科技日报;2013年

7 张巍巍;单光子可为光学信息传输服务[N];科技日报;2011年

8 记者 陈丹;荷兰开发出可“雕刻”单光子纳米装置[N];科技日报;2014年

9 经济报记者 杜颖梅;南京大学单光子紫外探测研发获重大突破[N];江苏经济报;2014年

10 刘霞;科学家研制出首块单光子路由器[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丽;量子密码协议设计与分析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2 蒋文浩;高性能半导体单光子探测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3 郑帆;高效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结构设计[D];南京大学;2017年

4 谢鸿;基于腔光力系统的量子相干操控[D];福建师范大学;2017年

5 钱鹏;冷原子系统中单光子的量子干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6 刘云;红外单光子探测器的研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7 武愕;基于金刚石镍氮色心的单光子源的研究及其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晓波;单光子调制光谱与成像特性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9 任e

本文编号:27714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7714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8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