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物理论文 >

光学腔内超冷费米气体极子谱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8 00:13
【摘要】:超冷原子量子气体是当前原子分子和光物理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其中,玻色原子服从玻色-爱因斯坦量子统计规律,在低温下可发生相变,形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费米原子气体服从费米-狄拉克统计,在低温下可形成费米量子简并。近二十年来,实验上利用Feshbach共振技术,原子间的散射强度实现了从零到趋于无穷大的连续调控,从而使得可控相互作用的量子气体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在幺正费米气体中,s波散射长度趋于无穷大,原子间距成为长度的唯一标度,气体表现出了普适的特性,这对于研究原子的低温多体散射理论和新奇的多体相变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强相互作用的费米气体由于其在温度、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强度以及外加俘获势等参量可控的性质,它还是研究高温超导、模拟夸克-胶子等离子以及多体动力学等理想的实验平台。另一方面,在量子光学中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通常采用的是腔量子电动力学。通过减小光学或微波腔的模体积可以极大的增强光场和物质的耦合,使其大于物质和腔的耗散,实现强耦合,从而导致一系列新的量子效应,比如原子自发辐射反转、量子纠缠、非经典光场、单光子开关、量子存储和量子计算等。近十多年间,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是将超冷原子气体与腔量子电动力学相结合,这是一个新奇的量子多体系统。在这样低温的原子气体内,光场和原子物质场的量子效应都变得非常重要。此时的光场具有双重作用,首先,它调控原子间的相互作用,产生新的物相,反过来,它的动力学特性又会反馈于自己。其次,在光学性质如原子的吸收和色散的探测方面,输出光场可以作为一种无损的探测场。目前,实验上已实现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BEC)与腔QED的结合,研究内容涉及光学腔中超流气体的Dicke量子相变、原子在光学腔内自洽场中的自组织结构以及光力学等等。超冷费米原子气体由于其与BEC不同的量子统计规律和强相互作用的可控性,和腔QED相结合可以研究Fermi-Hubbard模型、发现任意子等新奇相变。尽管一些理论学家已经对这样的系统展开了研究,比如原子间的长程相互作用、系统的平衡相图和费米超辐射跃变等等,但超冷费米气体与腔QED的结合在实验上刚刚起步,因此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本论文的主要内容为研究光学腔和超冷费米原子的相耦合,具体包括:研制了高精细度的光学腔;利用Feshbach共振技术,实现了光学腔内~6Li费米原子的量子简并;研究了强相互作用下,光学腔和超冷费米原子的强耦合系统的Rabi分裂等动力学问题。主要的工作如下:1.搭建了~6Li费米原子简并气体精密控制的实验平台。系统包含MOT俘获激光系统、超高真空系统(10~(-11)托)、精确可控的Feshbach磁场系统、大功率远失谐偶极俘获系统(FORT)以及EM-CCD成像系统。首先采用磁光阱俘获大量的原子,利用二级冷却和光学再泵浦,将原子冷到接近多普勒冷却极限温度,然后装载到远失谐偶极阱中,利用Feshbach共振技术,进行蒸发冷却,最终将原子在自由空间中冷到了费米简并。2.研制了高精细度FP腔,完成了光学腔频率的精确锁定。实验中所用的光学腔均为腔长为7.5cm的FP对称共焦腔。系统包含两个腔,一个置于真空腔体中,用于囚禁原子,称作科学腔;另一个置于真空外,作为传递腔。频率链的锁定是首先将激光器频率锁定在科学腔上,保证激光和腔模的频率共振,然后再将科学腔长通过传递腔锁定,不仅可以保持腔长的稳定,还可以调节腔与原子的失谐。3.波包通过光学腔的动力学研究。主要研究了波包引起的腔场的窄带激发和准前驱激发。当入射波包的脉冲宽度大于光学腔的时域线宽时,透射谱跟随入射波包的时间演化。当入射波包是一个很短的脉冲,脉冲宽度小于光学腔的时域线宽时,这时腔场发生准前驱激发,透射谱的下降沿丢失了原来的信息,以e指数的形式衰减,时间常数由光学腔内光子的寿命决定。同时,透射谱峰值相对于入射谱峰值的延时并不是常数,而是与入射脉冲的宽度相关的。另外,我们还研究了方波脉冲的腔场激发,在反射谱中观测到了光学前驱尖峰。4.实现了费米简并气体和高精细度光学腔的结合。实验中最为关键的一步为将自由空间中的简并费米气体装载到FP腔形成的驻波势阱中。实验上采用的是绝热转移的方法:首先将原子制备在腔中心位置,当达到简并之后,缓慢地打开驻波势阱,将原子进行转移,等转移完成后,再绝热的将偶极势阱关掉。这样就成功的获得了费米简并气体和光学腔相耦合的系统。我们利用经典的真空拉比分裂的探测手段,测量了系统的缀饰态能级,研究了劈裂峰和原子密度的关系。此外,运用此套系统,还初步研究了光学腔内费米原子的超辐射现象。5.理论研究了内腔EIT原子系统的三光子关联谱。操纵光子激发的本质是量子光学和光子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不断增长的量子应用需要一种强大的方法来控制光子和物质的强耦合相干相互作用。我们在理论上研究了强耦合腔极化子系统中的三光子跃迁光谱,表明了可以对相关函数和传输光子流进行光学操作。我们已实现了超冷费米原子气体和光学腔的强耦合,研究了腔量子电动力学中重要的Rabi分裂,发现了其分裂不仅和原子的数目有关,还和其密度有关。我们还研究了费米超辐射现象,这些为将来实现光学腔内费米超流、费米-哈珀模型以及其他新奇的相变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5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吉有,徐晓轩,陆颖,张存洲;玻璃微球荧光的腔量子电动力学增强效应[J];量子电子学报;2001年03期

2 章蓓;半导体光学微腔──研究腔量子电动力学效应的绝妙范例[J];物理;1996年11期

3 高媛;杨名;余龙宝;;基于可调腔量子电动力学系统中多比特纠缠态的制备[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4 周熠;高峰;;量子计算机研究进展[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朱星;;用敲锣演示腔电动力学[J];物理;2016年11期

6 杨春娇;李园春;张寿;;通过腔量子电动力学转换一个未知量子态(英文)[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7 李文芳;杜金锦;文瑞娟;杨鹏飞;李刚;张天才;;强耦合腔量子电动力学中单原子转移的实验及模拟[J];物理学报;2014年24期

8 陈翔;米贤武;;量子点腔系统中抽运诱导受激辐射与非谐振腔量子电动力学特性的研究[J];物理学报;2011年04期

9 张天才,郜江瑞;强作用腔量子电动力学的研究进展[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赵红东,沈光地,张存善,周革,张以谟;半导体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的微腔效应[J];光学学报;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鹏飞;张玉驰;李卓恒;李刚;王军民;张天才;;强耦合腔量子电动力学中的单原子实时探测[A];第十四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0年

2 荆杰泰;NORRIS DAVID;KNELL REBECCA O;OROZCO LUIS A;;利用腔量子电动力学系统实现原子和光场之间的稳态纠缠以及高保真度原子探测[A];第十三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杨勇;董春华;肖云峰;韩正甫;郭光灿;;掺Eu介质微球腔的荧光光谱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李刚;张玉驰;李园;王晓勇;张静;王军民;张天才;;非对称高精细度微光学腔中超低损耗的直接测量[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张天才;李刚;张玉驰;闫树斌;耿涛;李园;杜志静;王晓勇;王军民;;超高精细度微光学腔的控制、原子输运及单原子测量[A];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林星;徐颖鑫;方伟;;基于微纳光纤-量子点体系的腔量子电动力学及单光子源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欣宇;光学腔内超冷费米气体极子谱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2 耿涛;基于光学腔量子电动力学的原子操控[D];山西大学;2006年

3 闫树斌;用于腔量子电动力学实验的铯原子双磁光阱及其冷原子输运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4 肖云峰;固态光学腔量子电动力学—原理与实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5 曹聪;基于固态光学腔量子电动力学系统的量子通信与量子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6年

6 陈菊梅;基于腔量子电动力学系统的量子计算[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7 张e

本文编号:27847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7847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d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