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物理论文 >

光电存储环及电子电偶极矩精密测量新方案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3 20:51
   冷分子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基本物理常数的精密测量,高分辨率光谱以及冷碰撞等广阔领域的飞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冷分子的众多应用领域中,电子电偶极矩(eEDM)的精密测量作为揭示宇宙中物质-反物质不平衡性,电荷共轭-宇称反演对称性破缺等科学谜团的重要实验之一,目前已经成为探索超越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新物理的重要平台。尤其是在探寻新的作用力,新的作用粒子方面,相对于大型强子对撞机等大型科学装置,eEDM精密测量已显示出其成本与可操作性的巨大优势。虽然国际上使用冷分子精密测量eEDM已获得重要进展,但非零的eEDM值尚未获得,同时我国也尚未在eEDM测量上取得进展,其主要原因是其探测技术复杂,对各项技术指标要求极为严苛。因此,发展eEDM精密测量实验,不仅能够作为验证标准模型外新物理的重要实验依据,更是我国开展高精度、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实验之一,具有重大的开拓性意义。进行eEDM精密测量需要理论与实验的准备,本文主要讨论制备冷分子的新方法与eEDM精密测量的新方案,目的在于搭建一套新的高灵敏度的eEDM冷分子测量系统。首先,本文提出光电存储环新方案用于减速与囚禁极性分子,尤其是非对称陀螺分子或用于eEDM精密测量的重极性分子。光电存储环由水平面沿固定圆心转动的红失谐激光束与静电四极存储环组成,并在激光焦点位置形成三维复合势阱。本文研究了分子在复合阱中的势能及运动情况,并用蒙特卡洛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分子在光电存储环中的减速与囚禁过程,并通过控制光束的转动来操控其三维势阱的运动。本文的研究表明光电存储环减速重极性分子所需的减速距离仅为5cm左右,同时囚禁在光电存储环中的重极性分子用于eEDM精密测量时测量时间较长,进而可以降低测量的统计不确定度,因此光电存储环是制备与操控冷分子的很好的平台。其次,本文运用有效哈密顿量方法理论计算了~(208)Pb~(19)F自由基的电子,振转与超精细结构。相对于其他测量分子,我们选择的~(208)Pb~(19)F分子具有较大的有效电场,较低的基态磁g因子,测量态为基态等综合优势。进行eEDM精密测量首先需要精确掌握其分子光谱,我们计算了无外场下A(ν=0)←X_1(ν=0)各分支的跃迁光谱和外加电场下A(ν=0)←X_1(ν=0)的斯塔克光谱。根据斯塔克光谱的计算结果,eEDM测量时最合适的外加电场大小为8.2 kV/cm左右。基于上述计算,本文描述了用于PbF分子eEDM测量的光学干涉仪测量方案。方案中,分子束首先进入8.2 kV/cm的电场区域,一束线偏光随后在电场区域完成叠加态的制备,接着分子进入叠加态的演化区域。叠加态演化阶段结束后信号由准连续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pc-REMPI)技术探测。估算各种不确定度,本文认为PbF分子束的eEDM测量灵敏度可达10~(-30) e·cm/day~(1/2)量级。目前最新的测量结果来自于ACME小组的ThO测量系统,d_e=(4.3±3.1_(stat)±2.6_(syst))×10~(-30) e·cm(Nature,562,355(2018))。与之相比~(208)Pb~(19)F分子是非常有竞争力的候选分子。PbF分子复杂的能级结构导致其不适合进行激光冷却实验。因此,PbF分子eEDM精密测量的统计不确定度会受到分子在干涉仪内叠加态演化时间的限制。为了进一步优化测量灵敏度以及突破PbF分子测量eEDM遇到的瓶颈,本文提出了利用激光冷却的~(202)Hg~(19)F分子进行eEDM精密测量的新方案。本文首先用有效哈密顿量方法计算了HgF分子的电子,振转与超精细能级结构并用Rydberg-Klein-Rees(RKR)方法与莫尔斯势方法理论验证了HgF分子高度对角化的弗兰克-康登(FC)因子。根据计算的(3~2Σ_(1/2)(=0,=1)转动态超精细结构,本文提出了可行的激光冷却边带调制方案。微波混合技术的使用可以让分子在准封闭跃迁循环中散射尽可能多的光子。随后,本文研究了(3~2Σ_(1/2)(=0,=1)转动态超精细能级的塞曼效应与超精细g因子。最后估算了新方案的统计不确定度,即阱中测量的统计不确定度为6×10~(-32) e·cm,因此~(202)Hg~(19)F分子是非常有潜力的eEDM精密测量候选分子。最后,针对PbF测量eEDM实验中所需要的对PbF分子束密度进行表征的需求,本文描述了用于绝对密度测量的CELIF(腔增强激光诱导荧光)技术。首次在实验中利用CELIF技术探测了NO_2(二氧化氮)气体样品的绝对密度,实验中使用的是脉冲染料激光,NO_2样品的载气为氩气。实验中同时采集了CRD(腔衰荡)信号与LIF信号,CRD信号用于归一化LIF信号并确定最终测量的CELIF信号与NO_2分子密度的关系。60秒的探测时间内,信噪比为3时CELIF技术下NO_2的测量极限为(3.6±0.1)×10~8 cm~(-3)。CELIF技术未来将用于PbF缓冲气体分子束分子密度的测量,测量得到的PbF分子束密度对于eEDM测量实验中计算吸收截面,设计探测系统,预估统计不确定度等极其重要。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O561
【部分图文】:

示意图,分子束,光学,空间


第一章 绪论间固定的聚焦光束精确操控分子速度。作为光束可以提供更长的光场与分子相互作用速度。其中利用转动激光束减速超声分子束小组在理论上进一步研究了并提出了用红失高效的实验方案[22, 23]。

示意图,协同运动,反射镜,激光束


图1.2两面高度协同运动的反射镜控制激光束减速分子

激光束,反射镜,分子,失谐


5动的反射镜控制转动激光束减速分子。中,聚焦红失谐激光束只能产生二维的光学势阱,因到的束缚很小。这意味着在减速过程中分子在光传播红失谐激光的尺寸有限,束腰半径在 μm 量级,相对这样分子最终会膨胀到光势阱范围之外并自由飞行储环囚禁冷分子的想法也由来已久,历史上首次由 Kets et al.[38]实验上进行了验证。静电存储环实验中,期性出现在选定的位置并可随时从选定的点切向喷出实验装置非常适合低能量碰撞,冷化学反应和精密于极性冷分子在存储环内的理论和实验结果已经引起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涂良成;;精密测量物理专题·编者按[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6年07期

2 袁平;杜勇奕;袁钢;;关于建立高精密测量实验室探讨[J];考试周刊;2016年A2期

3 王静;;开放精密测量实验室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06期

4 杜宇波;;一种新型三针法角度精密测量仪的原理与结构[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1年11期

5 于桂臻;精密测量不需先对准仪器零位[J];中国计量;2004年03期

6 ;港大设立精密测量中心[J];模具制造;2002年12期

7 岁丰;自动三座标精密测量系统的发展[J];管理科学文摘;1996年04期

8 鲁效明;;并联小电阻的精密测量[J];计量技术;1987年11期

9 李传声;;表面粗糙度快速三维精密测量[J];沈阳化工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10 孙凡平;唐浙东;;机械动态参数数字化精密测量[J];浙江丝绸工学院学报;198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新江;姜洋;汪磊磊;顾吉丰;费庆国;;大型精密测量设备的微振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2009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唐家明;;用T型接头精密测量复数反射系数[A];198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C];1985年

3 叶君建;何钜华;傅思祖;黄秀光;谢志勇;;等熵稀疏靶的制备及靶参数精密测量[A];第五届北京核学会核技术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4 康岩辉;邾继贵;杨凌辉;罗志勇;叶声华;;标准硅球直径精密测量中光束对准误差分析[A];高精度几何量光电测量与校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韩剑;冯雪;李长俊;;基于容栅技术的液位精密测量[A];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Ⅰ)[C];2008年

6 王为;王翔;陈宏;翁继东;;一套应用于二级轻气炮实验的紧凑型全光纤激光弹速精密测量系统的研制[A];第十三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王晓东;张习文;罗怡;朱萃;王林;;微小型零件自动装配中的精密测量与控制[A];2010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论文集1)[C];2010年

8 向阳;;精密测量大曲率半径和焦距的方法[A];第九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9 华小龙;朱敏霞;;制冷设备检测中温度精密测量方法[A];第十届全国冷(热)水机组与热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赵士民;;类神经多媒体三域测量烽火式中、低空预警网[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全媒体记者 童庆;推进沼山精密测量物理实验基地建设[N];鄂州日报;2019年

2 全媒体记者 周长庆;市政府与中科院精密测量创新院签订合作协议[N];鄂州日报;2019年

3 记者 樊曦 齐中熙;白芝勇:用点线绘就精密测量人生[N];经济参考报;2017年

4 全媒体记者 陈振亮 通讯员 刘鄂;国家精密测量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在鄂州启动[N];鄂州日报;2018年

5 记者 桂运安;中科大再创量子精密测量最高精度[N];安徽日报;2018年

6 航空工业精密所 毕超;航空发动机燃油喷嘴组件精密测量系统Agility介绍[N];中国航空报;2017年

7 航空工业精密所 毕超;基于双球法的燃油喷嘴内腔锥角精密测量系统[N];中国航空报;2018年

8 乔严;专家研讨提高我国高铁精密测量研究水平[N];中国测绘报;2010年

9 记者 杨蕾;日本地震对我国精密测量和计量产生影响[N];中国质量报;2011年

10 卢敬叁;激光———高精密测量的“功臣”[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杨正海;光电存储环及电子电偶极矩精密测量新方案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2 范玲;调制偏振光在光学精密测量和方位信息传递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3 郭磊;移动视觉精密测量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4 张鹏飞;强耦合腔量子电动力学的实现及单原子轨道的精密测量[D];山西大学;2011年

5 丁国清;基于误差分离技术的超精密测量及校正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6 干江红;基于无衍射光投影的三维形貌精密测量及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王杰;基于阶梯型原子系统的超精细作用常数精密测量和双色磁光阱[D];山西大学;2016年

8 马红梅;光与原子协同量子操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9 周敏;冷镱原子钟跃迁谱的精密测量[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晏文;冷镱原子~1S_o-~1P_1跃迁精密光谱与频率精密测量[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2 张一幸;基于金刚石色心的交变磁场精密测量[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3 魏丽珍;精密测量自动对焦系统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廖明易;适用于三维精密测量的气浮平台结构设计与静动态特性分析[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5 陈学广;数字图像精密测量关键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6 郑小平;调幅式电感传感器精密测量系统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7 刘玉娟;精密测量雷达目标测速技术[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8 李金涛;专用精密测量与修磨装备控制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9 杨振宙;机动式空馈相控阵弹道精密测量雷达结构精度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10 董富强;基于机器视觉的零件轮廓尺寸精密测量系统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119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8119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6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