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物理论文 >

电磁隐身装置性能的FDTD模拟

发布时间:2020-09-08 11:57
   电磁隐身的基本数学理论工具是变换光学.在设计各种隐身装置时,最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是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电磁隐身理论都是在频域上进行的,只侧重于单频问题,对色散的影响没有深入的研究.因此,建立可靠的时域隐身数学模型,研究多频问题以及色散性能,在模拟和构建隐身装置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介绍了电磁隐身时域模型与FDTD算法,TFSF的加波方式以及UPML吸收边界条件的设置,基于Poynting矢量,通过复化梯形公式,定义了散射能量强度,定量地研究了时域电磁波通过完美隐身材料,分层完美隐身材料,非磁性隐身材料,分层非磁性隐身材料的隐身效果,得到了四种隐身材料的有效工作频段,对比了不同入射角度下,四种隐身材料的隐身性能,讨论了在有效工作频段下,制造相应分层隐身装置的合理层数.据我们所知,这是第一次使用时域方法定量研究电磁隐身材料的有效工作频段和散射能量强度.
【学位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O441
【部分图文】:

波形,高斯波,波形,时域差分


0为应用时间移动技术时的时间移动值, 图2.1给出了高斯波的时域和频域波形.图 2.1: 高斯波的时域和频域波形由于计算存储空间是有限的, 时域差分问题的空间也是有限的, 而散射问题需要模拟开放的空间边界, 使得电磁波连续地传播越过计算空间, 避免引起数值反射.6

总场,散射场,连接边界


为散射磁场. FDTD 模拟中引入波源的一种常用的方法为, 总场/散射场分离(TF/SF) 技术 [14, 19, 20]. 总场/散射场分离即由连接边界把计算区域分成两个部分, 即总场区和散射场区, 如图2.2 所示. 并利用等效原理在连接边界上根据连接边界条件, 从而引入入射波.图 2.2: 总场区和散射场区的划分入射波为平面波时采用一维时域有限差分随着时间的推进, 由插值技术和空间矢量投影, 计算得到连接边界上的入射场值, 在总场区引进入射波, 这样, 可以减小9

示意图,入射波,示意图,一维


2inc. 由图2.3, 二维的点 (i,j) 和一维的 d由一次函数相关知识可表示为:d = (i i0) cos + (j j0) sin , (2.3.15)二维的点在一维向量上要找到对应的场点值, 因为一维入射波对应的位置 d 有可能为小数, 因此, 要用到线性插值. 为了方便起见, 我们用记号 IFIX(d) 表示实数 d 的整数部分 [19]. 我们可以得到在 d 处的电场值:d′= d IF IX(d)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付来;;隐身材料技术标准现状和标准发展设想[J];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2019年02期

2 ;新型隐身材料让遁形梦想或成为可能[J];黑龙江科学;2013年08期

3 马成勇;程海峰;唐耿平;谢炜;;红外/雷达兼容隐身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7年01期

4 史旭明;张军;许仲梓;;隐身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7年S1期

5 于斌,齐鲁;多功能隐身材料的研究与应用现状[J];红外技术;2003年03期

6 王淑芬;法国在研究Cameleon光隐身材料[J];飞航导弹;2002年11期

7 杨雪,王源升;舰艇隐身材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8 赵东林,周万城;新型隐身材料的研究和发展[J];飞机设计;1997年02期

9 朱正和,曾蓉,张明荣,刘波,张清福,苟清泉;研制碳团簇型微波隐身材料的参考准则[J];化学研究与应用;1995年02期

10 麦久翔,窦家华,张绮明;隐身材料技术[J];上海航天;198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华;;隐身技术与隐身材料[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2 蒋刚;徐国亮;朱正和;;碳团簇型隐身材料隐身机理与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届隐身功能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邢孟达;周忠祥;孟庆鑫;;实现薄层微波红外一体化隐身材料的技术途径[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华宝家;杨建生;肖高智;王幼甫;吴琼;王志海;;双功能结构隐身材料[A];首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5 张玉龙;王喜梅;李萍;;吸波隐身材料及其制品的设计与制造[A];中国化学会第二届隐身功能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孙惠敏;沈晓冬;崔升;;激光隐身材料的研究进展[A];2006年全国功能材料学术年会专辑(Ⅲ)[C];2006年

7 马玉璞;;船用非金属隐身材料的发展[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8 魏美玲;周长灵;滕祥红;李贵佳;;国内外隐身材料发展概况及趋势[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李步云;张长青;蒋刚;;碳团簇型微波隐身材料的工艺及特性研究[A];2006年全国功能材料学术年会专辑(Ⅲ)[C];2006年

10 贾治勇;王群;周美玲;;石蜡基相变吸波多谱兼容隐身材料研究[A];2006年全国功能材料学术年会专辑(Ⅲ)[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郁;微观世界 大有作为[N];科技日报;2017年

2 邵学文;隐身材料和隐身技术[N];大众科技报;2003年

3 朱航飞;国外隐身材料发展新动向[N];中国化工报;2002年

4 ;B-2隐身轰炸机应用隐身材料实例[N];中国化工报;2002年

5 ;B-2隐身轰炸机应用隐身材料实例[N];中国化工报;2002年

6 栾国良;新型红外线隐身材料SH_(5)问世[N];大众科技报;2007年

7 新华;南京专家寻找神秘“隐身世界”[N];江苏科技报;2008年

8 刘忠领 刘栩 黄t

本文编号:28141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8141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a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