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物理论文 >

模块化分焦面偏振探测系统设计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0 02:29
   随着人们对光学研究的深入,日益发现偏振作为光学的一维重要信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光偏振特性的研究日益成为热点。在此期间,各位研究学者开发了多种偏振探测装置,应用于军事探测、医学检测等领域。其中分焦面偏振探测系统由于结构紧凑、集成度高等优点,受到许多研究者的关注。利用分焦面偏振成像系统可以同时获取强度信息、偏振信息等多维信息,从而可以有效的辅助探测等。目前研究制造的分焦面偏振探测系统大多将偏振光栅阵列集成在探测器上,而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由于不同的需求,需要根据实际选择不同的器件组,因此设计一种模块化的偏振探测系统以满足多种探测环境的需求显得至关重要。偏振探测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不同的探测器件组合来满足其要求。本文针对以上情况,提出利用中继透镜实现光栅阵列与感光器件的分离,从而实现模块化的组合。首先,根据本文的目标选择合理的器件搭建模块化的分焦面偏振成像系统,同时在此基础上,编写相应的软件系统,利用该软件系统结合分焦面偏振探测系统实时获取偏振信息。然后,本文设计了相应的算法校正本文设计的系统,并且利用精密转台验证本文设计的系统获取偏振信息的准确性,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分焦面偏振成像系统最终测量的偏振度偏差在1.5%之内,偏振角偏差在0.2°以内,满足偏振探测以及测量的需求。最后,利用本文设计的分焦面偏振成像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的室内外的实验,通过室内外的实际实验结果,可知本文设计的分焦面偏振探测系统能够较好的发挥辅助探测的功能。本文设计的分焦面偏振探测系统,可以获取除了传统手段获取的强度信息以及光谱信息外的偏振信息,利用该多维信息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手段用于探测的不足。根据以上设计的模块化分焦面偏振成像系统,可以实时获取目标包括偏振信息在内的多维信息。通过实验可知本文设计的系统能够准确的测量偏振信息,满足目前探测测量的需求。
【学位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O436.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偏振成像系统
        1.2.2 分焦面偏振系统
    1.3 课题基础与意义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2 分焦面偏振成像原理
    2.1 分焦面偏振成像系统成像原理
        2.1.1 偏振信息计算
        2.1.2 偏振信息获取原理
        2.1.3 标记原理
        2.1.4 插值原理
    2.2 分焦面偏振成像系统校正标定原理
        2.2.1 曲线拟合法原理
        2.2.2 米勒矩阵校正原理
    2.3 图像预处理原理
    2.4 本章小结
3 分焦面偏振成像系统
    3.1 分焦面偏振成像系统的原理
    3.2 分焦面偏振成像系统的硬件系统
        3.2.1 镜头
        3.2.2 中继透镜
        3.2.3 探测器
        3.2.4 光栅阵列
    3.3 分焦面偏振成像系统的软件系统
        3.3.1 软件系统的总体设计
        3.3.2 相机设置模块
        3.3.3 图像预处理模块
        3.3.4 实时解算显示偏振信息
    3.4 本章小结
4 分焦面偏振成像系统的测试
    4.1 核心器件的测试
    4.2 校正实验及其结果
    4.3 室内测试结果
    4.4 室外测试结果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发明专利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伟峰;史继伟;祝世勋;陶雁力;;电子记标探测系统的应用[J];煤气与热力;2006年02期

2 高宏建,宋笔锋;遗传算法在分布式探测系统性能评估中的应用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年03期

3 王秋动;;雷场探测[J];无线电工程;1988年02期

4 杨宜禾,岳敏;扫描探测系统的信号检测问题[J];激光与红外;1989年01期

5 张慰忱;朱蕴珍;;火焰探测系统的选择与应用[J];炼油化工自动化;1989年02期

6 田禾;;可自动刹车的汽车[J];小学科技;2012年11期

7 ;行人探测系统保安全[J];少儿科技;2011年04期

8 刘建兵;;浅议星载光信号定位探测系统设计[J];科技信息;2013年05期

9 朱家乐;李盼;;过冷大水滴规章对结冰探测系统设计的影响[J];航空工程进展;2013年02期

10 ;“水下无人探测系统技术”通过验收[J];水利科技;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会寅;基于GEM探测器的中子入射顶点在线修正探测系统的研制[D];兰州大学;2019年

2 谭振坤;无线光通信中外差探测性能影响因素及实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3 林延畅;高灵敏度多元素现场X荧光探测系统的研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4 丁国鹏;全向多功能复合探测系统信息处理技术[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5年

5 张永骞;空间双波段复合探测系统半物理仿真测试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7年

6 杨德强;隐藏目标时域多信道探测系统新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7 陈旭阳;主动式探测系统高质量检测、成像与识别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王广西;海底原位X荧光探测系统研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9 赵颖;智能球流运动探测系统的开发及初步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6年

10 杨国斌;电离层综合探测系统总体设计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广飞;光电组网探测系统开发[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2 呼夏苗;基于双二维PSD的位姿探测系统的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3 冯博博;基于FPGA的单粒子翻转效应探测系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4 吴晨奇;模块化分焦面偏振探测系统设计与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5 刘宣佑;光子外差探测系统探测精度提升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6 王周;水下三分量磁力梯度探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7 赵思瑶;食品有害添加剂痕量探测系统设计[D];西安工业大学;2018年

8 王瑞东;微波无线探测系统中六端口电路的研究与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18年

9 申小军;基于PaaS的网络探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8年

10 毕冉;旋转偏振探测系统设计及雾天图像重构方法[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480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8480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7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