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物理论文 >

刚性三轴临界点对称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8 12:38
   本文主要围绕刚性三轴临界点对称性T(4)模型展开系统地研究。利用标准的临界点对称性技术对T(4)模型进行精确求解,给出T(4)模型的能量本征值、本征波函数以及电四极跃迁几率的解析表达式。本文通过细致比较T(4)模型与IBM模型的低激发动力学结构,勾勒出T(4)模型原子核形状相图中随?形变参数的动力学演化轨迹,证实T(4)临界点对称性可以合理地统一描述原子核形状相图中的不同临界点结构及其随三轴形变的演化行为。此外,本文通过T(4)模型对一些典型临界核结构的实验数据进行拟合,进一步检验了该模型在描述实验上临界核结构随三轴形变演化的模型效度。另外,本文还利用强耦合方案将T(4)模型在轴对称极限下从偶偶核系统扩展到奇A核系统,并通过对比分析奇偶临界点对称性在描述过渡区核转动带结构的模型效度,来检验这种扩展方案的有效性。
【学位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O571
【部分图文】:

能级,模型,参数


图 2.1 T(4)模型与 IBM 模型各项能级比的拟合效果。其中 IBM 模型玻色子数定为 N 10,T(4)模型 参数值分别为12 ,15 ,18 ,20 和23 。所有计算值已经减去带头能1E (0 )。具体来说,本文分别计算 T(4)模型参数 选取12 ,15 ,18 ,20 和23 时的各项典型能级比,在 IBM 模型 N 10时通过调节控制参数( , )来对 T(4)模型的结果进行拟合,同时确保其整体相对偏差保持在 6%以内。通过这种方法就会得到 T(4)模型各个角度对应的 IBM 参数,进一步获得 参数在 IBM 模型中对应的能谱结构。图 2.1 中描述的就是两种模型下1 1E (4 ) E (2 ),1 1E (6 ) E (2 ),1 1E (8 ) E (2 ),1 1E (10 ) E (2 ),1E (8 ) E(0 ) ,1E (4 ) E(2 ) ,1E (0 ) E(2 ) ,1E (2 ) E(2 ) 等典型能级比的数值比较。观察图 2.1 中呈现出的两种模型各项能级比的对比结果,可以清晰地发现一旦两个模型中1 1E (4 ) E (2 )和1E (2 )/ E(2 ) 两项能级比符合较好,那么其他各项能级比也会呈现出几乎一致的变化趋势。以1 1E (10 ) E (2 )为例,随着 T(4)模型 参数由12 变化到23 ,

跃迁几率,数值结果,模型


图 2.2 T(4)模型与 IBM 模型各项 BE(2)跃迁几率的数值结果。其中 IBM 模型玻色子数 N 10,T(4)模型的 参数值分别为12 ,15 ,18 ,20 和23 。所有 BE(2)跃迁几率已经归一化到1 1B ( E 2;2 0 ) 1。通过图 2.2 中呈现出的跃迁几率变化规律,可以直观地发现,虽然 IBM 模型带内跃迁并不像 T(4)模型那样表现出明显的变化,但两种模型的整体变化趋势依然保持良好的一致性。两种模型的带间跃迁也同样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这些特征充分体现了两个模型在描述相同物理形势时的一致性。为了进一步检验上述结论的普适性,采用同样方法,将 IBM 模型的玻色子数定为N 15再次对 T(4)模型中的典型能级比和跃迁几率进行拟合,得到 11 、 12 、 15 、 18 、 20 及 23 时两个模型的结果,如图 2.3 和 2.4 所示。

能级,模型,玻色子,参数值


- 13 -图 2.3 T(4)模型与 IBM 模型各项能级比的拟合效果。其中 IBM 模型玻色子数定为 N 15,T(4)模型 参数值分别为11 ,12 ,15 ,18 ,20 和23 。所有计算值已经减去带头能1E (0 )。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穆良柱;刘玉鑫;;原子核的形状相变[J];原子核物理评论;2005年04期



本文编号:28601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8601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5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