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蝙蝠声呐波束复杂性和时变特性研究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Q62
【部分图文】:
对于不同种类的蝙蝠,无论是嘴部还是鼻孔发射声音,他们都利用耳朵接收来自??周围环境反射的回声,同样,为适应不同的生态龛位,蝙蝠也进化出了形态各异的耳??朵结构,如图1-2所示。从中可以看出,不同种类蝙蝠的外耳,不仅大小不同,形状??差异也非常大。??由于蝙蝠鼻叶和耳朵结构的特殊性,研宄人员对其作用在声音发射和接收上的影??响进行了诸多探讨。Schnitzler和Grinnell用凡士林将马铁菊头fe?(Horseshoe?bat)的??鼻叶上部覆盖住,发现马铁菊头蝠发射的波束形状发生改变_。David?I.?Hartley通过??实验发现将Carolliaperspicillata的顶叶翻折或者将一个鼻孔堵住,声呐波束变化非常??明显[31】。庄桥和RolfMueller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对鲁氏菊头幅(Rhinolophusrouxi)鼻??叶各结构进行了多种不同的组合,发现鼻叶的各个组成部分对近、远场波束都有较大??的影响[32],后来庄桥又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对普氏蹄蝠声呐波束进行了研宄,认为普氏??蹄蝠的鼻叶会改变发射声呐波束[33]。张智伟利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发现,高鞍菊头蝠??5??
2-2双目相机设计??为了使相机能够以更好的角度捕捉蝙蝠飞行的整个过程,将双相机放置在麦克风??阵列里面,如图2-1所示,但是这样会导致麦克风阵列不在双目相机的视野之内,进??而无法测量和计算波束方向角。因此,在实验之前,通道中会临时放置一个自制坐标??系,然后将蝙蝠飞行轨迹和麦克风阵列三维坐标都以自制坐标系为基准,便可以计算??12??
利用同步锁相原理,Iliad生成VSYNC、HSYNC等信号为两个相机提供同步时钟,从??而保证相机之间的同步。同时,通道顶端安装了六台功率为20W的LH)冷光源,提??供充足的光线以减少运动模糊现象,相机系统及部件如图2-2所示。??图2-2?(a)为MewPro?Iliad;?(b)为MewPro;?(c)为LED冷光灯;(d)为MewPro?Iliad、MewPro??和相机连接示意图。??虽然与高端相机相比,GoPro相机鱼眼失真较为严重,但是相机镜头畸变矫正可??以减小鱼眼失真,而且相机引起的蝙蝠轨迹重建的偏差对于最终重建波束的结构特征??造成的影响非常小。同样,一般的高端实验相机还可以提供外部触发以便相机与其他??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召平;陈刚;王达;;国外声呐技术发展综述[J];舰船科学技术;2019年01期
2 范赵鹏;温玮;巩健文;卢翰;;浅海背景下吊放声呐发现概率研究[J];指挥控制与仿真;2019年01期
3 刘清宇;蔡志明;;发展新型声呐系统的几个科学问题[J];声学学报;2019年02期
4 楼建洋;;舰艇声呐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分析[J];科技风;2019年10期
5 毕琳;;从寂静中听声——声呐的基本原理[J];国防科技工业;2019年06期
6 王鲁军;;国外低频主动拖曳声呐发展现状和趋势[J];水下无人系统学报;2018年03期
7 谢永虎;;声呐与雷达的区别[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8年04期
8 江玲;;水下导航系统——声呐[J];物理教学探讨;2009年14期
9 盛成明;唐锁夫;范俊云;;舰船综合声呐记录仪改进性修理研究[J];中国修船;2017年01期
10 房旭东;钟贵才;;多波束声呐和侧扫声呐数据融合方法研究综述[J];海岸工程;201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荆丹翔;基于识别声呐的鱼群目标检测跟踪方法[D];浙江大学;2018年
2 王新勇;互谱法被动测距改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3 李洪升;基于计算智能的声呐盲波束形成算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4 张小凤;双/多基地声呐定位及目标特性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5 张瑶;浅海条件下主动声呐目标探测若干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6 马珊;水下机器人前视声呐多目标跟踪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年
7 何为凯;蝙蝠超声声呐系统中鼻叶及外耳时变的声学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8 郭熙业;主动声呐海底混响信号的合成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侯朋;基于双基地声呐的港口航道水深实时监测技术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10 徐复;多途信道中被动定位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伟民;多波束成像声呐仿真及成像分析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年
2 赵亚囡;飞行蝙蝠声呐波束复杂性和时变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3 孙珂;基于OMAP-L138的蛙人探测声呐目标模拟应答器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年
4 刘彬;基于CompactRIO的小平台主动声呐数字平台硬件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年
5 梁佳;双基地声呐直达波干扰抑制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年
6 王子麒;基于前视声呐的水下目标探测与跟踪算法研究及系统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年
7 阚成良;AUV载多波束声呐接收系统硬件平台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年
8 金素宇;分布式主动声呐连续波波形设计及其目标跟踪技术[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年
9 王晓宇;水下多目标检测前跟踪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10 李松岩;反蛙人声呐信号探测器系统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651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865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