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物理论文 >

铬卟啉分子器件自旋电子输运性质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4 19:20
   对分子器件电子自旋输运性质的模拟及调控,已经成为分子自旋电子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基于电子自旋禀性,可以设计具有自旋过滤、自旋阀和分子开关等功能的电子自旋分子器件。卟啉分子因具有环型共轭平面结构,内环中心可与金属配位生成金属卟啉而广受研究者青睐。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对分子连接构型和过渡金属原子替代的铬卟啉分子电子自旋输运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和研究,得到了自旋过滤、开关效应等有趣的电子输运性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简单介绍了硅基半导体工艺发展的局限性和分子器件研究进展以及分子整流效应、负微分电阻效应、自旋过滤效应等电子输运性质,介绍了苯分子和卟啉分子及酞菁分子结构与理论研究现状。第二章介绍了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对本文研究相关软件进行了简要介绍。第三章研究了铬卟啉分子四种连接方式(β位对角连接、β位和中位错角连接、β位顶角连接、中位水平连接)与平面金电极组成双探针体系的电子自旋输运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对角连接铬卟啉分子在(0~0.4V)偏压区间内电子自旋极化率为87%,在(0~0.2V)偏压区间内电子自旋极化率甚至高达95%以上;错角连接铬卟啉分子在(0~0.34V)偏压区间电子自旋极化率仅为85%,这两种连接构型都表现出电子自旋向下的金属导电行为和自旋向上被抑制,器件呈现半金属性。水平连接构型的铬卟啉分子电子自旋都呈金属线性导电行为,相比其它连接构型有着优异的导电性能,电流比对角连接高约1个数量级。从前线分子轨道能量值和能量差可知,改变铬卟啉分子连接构型,不会改变铬卟啉分子的半导体导电本质。可以通过改变中心分子不同末端原子连接构型,改变前线分子轨道空间分布的离域程度,从而实现自旋过滤效应,进而对基于不同连接构型的铬卟啉分子器件电子自旋输运性质进行有效调控。第四章研究了用同源过渡金属(钴、锰、钒)替代铬金属原子与卟啉分子络合成金属卟啉分子器件(钴卟啉、锰卟啉、钒卟啉和铬卟啉)电子自旋输运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对角连接的金属卟啉在低偏压下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旋过滤现象。投影到金属原子和金属卟啉分子所有原子的投影态密度波峰出现的能量点基本一致,说明中心替代金属原子的3d轨道能级与卟啉大环之间相互作用引起分子轨道能级重新分布,表现为金属卟啉分子的前线分子轨道能量值差异极大,能量差也不一样;从前线分子轨道投影自洽哈密顿量空间分布分析,金属卟啉分子与电极的耦合很强,其耦合程度由强变弱依次是锰卟啉、钴卟啉和钒卟啉以及铬卟啉。钴卟啉分子电子自旋向下在外加偏压为0.2V时呈现出一个显著的开关行为,金属卟啉的导电能力由强到弱依次是钒卟啉、锰卟啉和钴卟啉及铬卟啉。通过改变中心替代金属原子,来改变前线分子轨道能量值和能量差,使靠近费米能级附近的输运透射系数差别值增大,自旋向上的电子与自旋向下的电子呈现出不同的伏安特性,从而有效调控金属卟啉分子的电子自旋输运性质。第五章是对全文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展望。
【学位单位】:吉首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O469
【部分图文】:

示意图,苯硫醇,分子器件,示意图


运特性为主要研究对象之一,挖掘其电学特性,并由此构建电路,用以实现现有电子元件能达到的功能[4]。从 1980 年代开始,先后出现了许多典型的分子实验技术和装备,如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STM5]、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6]和分子自组装(Self-Assemonolayers, SAM)[7]及力学可控劈裂结(Mechanically Controllable Break JunctiCBJ)[8]等,极大地促进分子电子学的迅速发展。1.3 分子器件研究进展一般来说,分子器件是指由具有一定声光电磁等性能的分子按一定的顺序以实现某一特定功能的组织结构。分子器件能在分子级别层面完成传统电子的信息处理和能量转换等功能[9]。1974 年,Aviram 和 Ratner[10]第一次在理论层面上提出了具有整流效应和管行为的单分子器件构想,开启了分子器件研究的先河。1997 年,Reed 等人用了 MCBJ 技术第一次成功制备出了单分子器件(图 1.1[11]),并对其伏安特行了测量。

示意图,金电极,分子,分子器件


第 1 章 绪论的最低非占据态能级用 EL表示。在两金电极加上偏压就形成金-苯硫醇回路。当 EH或 EL界于两金电极电子费米能级时,则有电流流过分子结明分子器件有两种导电模式,即“空穴导电”和“电子导电”。空穴导导电为主,电子导电以 EL导电为主。根据对苯硫醇分子器件的理论研究可分子导电行为是通过自身分子能级实现的。所以,分子自身能级结构和的耦合方式决定着分子器件的电子输运性质。Reed 等人的实验有力地证分子的电子输运导电性,展示出分子器件潜在的研究和应用前景。一般化学手段或光电等物理方法来改变分子能级,以达到调控分子电流的目的美国科学家Ventra等人[12]在2000年通过完全自洽计算得到苯硫醇分子的曲线跟实验曲线相符。2001 年,Taylor 等人[13]首先用密度泛函理论和非林函数(DFT-NEGF)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得到碳纳米管的电导曲线,于 DFT 和 NEGF 相结合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框架,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Tao 等人[14]构建了金电极与分子耦合的分子器件并测量了其电导(图 1.2[

分子器件,电压曲线,电流,负微分电阻


2005 年 Ho 等人[20]证明分子结偶极性决定其整流效应。2013 年 Lei 等人[由钴酞菁(CoPc)+钌(Ru)构建的分子器件的整流效应,从而产生了一于单个分子中单个轨道的整流效应机制。.2 负微分电阻效应在特定的外加偏压下,电压升高电流反而变小的现象就是负微分电阻egative Differential Resistance, NDR)。负微分电阻效应产生的机制是:左极上能级局域电子态匹配时,产生的共振隧穿电流,而不匹配时,电流。最大电流偏压位置和电流峰谷值比是表征负微分电阻效应的两个常用参1999 年美国耶鲁大学的 Chen 教授等人[22]通过自组装技术把氨基和硝基苯基一次乙炔基低聚物(oligo phenylene ethynylene,OPE)分子沉积在两个间,发现了负微分电阻现象,其峰谷比高达到 1030:1(图 1.3[22]);200inario 等人[23]利用密度泛函计算理论方法成功解释了 OPE 分子非线性电 Fan 等人[24, 25]从实验上论证了含硝氨基的 OPE 分子确实能够实现负微应。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逸飞;;探究微观世界的电阻——分子开关与分子器件[J];科学中国人;2017年21期

2 姚绍明,陈维平;构建分子计算机的主要分子器件[J];化学进展;1991年01期

3 徐胜军;俎凤霞;陈忆兰;熊伦;刘敏敏;;有机噻吩分子器件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7年03期

4 杨立英;;分子器件 数据聚焦分析[J];科学观察;2006年06期

5 侯长军;张红英;霍丹群;罗小刚;法焕宝;张国平;;卟啉分子器件研究进展[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0年05期

6 朱道本;;分子器件 中国科学家谈科学[J];科学观察;2006年06期

7 刘云圻,朱道本;分子器件[J];物理;1990年05期

8 王玺皓;王丽华;;苯环间的扭转角对分子器件整流特性的影响[J];科技与创新;2017年12期

9 王利光;陈蕾;李勇;郭良;田上胜规;塚田捷;;电极耦接变化对分子器件电子输运特性影响的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08年01期

10 李英德;马竹青;刘玉兰;王传奎;;氢键对分子器件电学特性的影响[J];分子科学学报;2010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伟;单分子功能器件设计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7年

2 蒋锋;有机高分子掺杂及有机分子器件输运问题的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周永西;分子器件中量子输运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邹斌;分子器件非弹性电子隧穿谱的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何军;新型功能分子器件中的电子输运机理与计算设计[D];湖南大学;2012年

6 成珏飞;卟啉基分子器件的电磁输运性质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7 万海青;新型功能分子器件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8 蔺丽丽;分子器件弹性和非弹性电子输运性质的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明君;苯基D/A分子器件电子输运性质的理论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10 徐玉庆;栅极调控下有机分子器件电荷输运性质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美华;铬卟啉分子器件自旋电子输运性质研究[D];吉首大学;2019年

2 闫瑞;导线非共线的分子器件输运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3 杨爱云;基于石墨烯电极分子器件的电输运性质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8年

4 孙伟誉;准一维分子器件自旋电子输运性质的调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8年

5 马志远;轮烯分子器件的电子输运和光电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年

6 初蕾;末端基团和分子长度对分子器件电输运性质影响的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年

7 艾勇;新型分子器件的设计、合成与分子电导性质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8 李怀志;溶剂环境对分子器件电学性质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杨英;有机噻吩分子器件的电子输运性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10 叶贵;分子器件的设计及其电荷输运性质的理论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704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8704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d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