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杂钙钛矿氧化物La 2-x Sr x Co/NiMnO 6 (0x≤0.5)的磁、电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06 23:20
La2NiMnO6和La2CoMnO6是两种典型的A2BB’O6型双钙钛矿氧化物材料。它们具有优良的磁、电性能,例如较高的居里温度、明显的磁电容效应和巨磁电阻效应等,在磁存储材料以及自旋电子器件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离子掺杂可以有效地调控材料的物理性质,是寻找性能优异的新型多功能材料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采用Sr2+对La2NiMnO6和La2CoMnO6材料的A位进行掺杂,利用X射线衍射仪以及综合物性测量系统(PPMS)等设备,研究了不同掺杂量对样品的晶体结构、磁性以及电性能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La2-xSrxNiMnO6(0<x≤0.5)的磁、电特性研究。采用固相反应方法制备了 La2-xSrxNiMnO6(x = 0.1,0.2,0.3,0.4,0.5)多晶样品,系统地讨论了 Sr2 掺杂量的改变对样品的晶体结构、磁性以及电性能的影响。通过室温X射线衍射结果分析发现,所有掺杂样品均属于菱方晶系结构,Sr2+掺杂量的增加对于样品的基本晶体结构改变很小。从磁性测量结果中可以看出,所有掺杂样品在低温下均表现明显的铁磁性,随着Sr2+掺杂量的增加样品的铁磁性减弱,但不同...
【文章来源】:东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钙钛矿氧化物简介
1.1.1 钙钛矿氧化物基本结构
1.1.2 钙钛矿氧化物基本性质
1.2 双钙钛矿氧化物La_2NiMnO_6的研究进展
1.2.1 La_2NiMnO_6的结构与磁性研究
1.2.2 La_2NiMnO_6的电输运与磁电阻效应研究
1.2.3 La_2NiMnO_6的A位掺杂研究
1.3 双钙钛矿氧化物La_2CoMnO_6的研究进展
1.3.1 La_2CoMnO_6结构与磁性研究
1.3.2 La_2CoMnO_6电性及磁电阻效应研究
1.3.4 La_2CoMnO_6的A位掺杂研究
1.4 本课题的提出以及研究内容
1.5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样品合成与表征方法
2.1 样品合成方法-固相反应法
2.2 样品表征方法
2.2.1 X射线衍射仪
2.2.2 多功能物性测量系统
2.3 参考文献
第三章 La_(2-x)Sr_xNiMnO_6(0
3.1 引言
3.2 样品的制备
3.3 La_(2-x)Sr_xNiMnO_6 (0
3.4 La_(2-x)Sr_xNiMnO_6 (0
3.5 La_(2-x)Sr_xNiMnO_6 (0
3.6 本章小结
3.7 参考文献
第四章 La_(2-x)Sr_xCoMnO_6(0
4.1 引言
4.2 样品的制备
4.3 La_(2-x)Sr_xCoMnO_6 (0
4.4 La_(2-x)Sr_xCoMnO_6(0
4.5 La_(2-x)Sr_xCoMnO_6 (0
4.6 本章小结
4.7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撰写论文
本文编号:3172797
【文章来源】:东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钙钛矿氧化物简介
1.1.1 钙钛矿氧化物基本结构
1.1.2 钙钛矿氧化物基本性质
1.2 双钙钛矿氧化物La_2NiMnO_6的研究进展
1.2.1 La_2NiMnO_6的结构与磁性研究
1.2.2 La_2NiMnO_6的电输运与磁电阻效应研究
1.2.3 La_2NiMnO_6的A位掺杂研究
1.3 双钙钛矿氧化物La_2CoMnO_6的研究进展
1.3.1 La_2CoMnO_6结构与磁性研究
1.3.2 La_2CoMnO_6电性及磁电阻效应研究
1.3.4 La_2CoMnO_6的A位掺杂研究
1.4 本课题的提出以及研究内容
1.5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样品合成与表征方法
2.1 样品合成方法-固相反应法
2.2 样品表征方法
2.2.1 X射线衍射仪
2.2.2 多功能物性测量系统
2.3 参考文献
第三章 La_(2-x)Sr_xNiMnO_6(0
3.1 引言
3.2 样品的制备
3.3 La_(2-x)Sr_xNiMnO_6 (0
3.4 La_(2-x)Sr_xNiMnO_6 (0
3.5 La_(2-x)Sr_xNiMnO_6 (0
3.6 本章小结
3.7 参考文献
第四章 La_(2-x)Sr_xCoMnO_6(0
4.1 引言
4.2 样品的制备
4.3 La_(2-x)Sr_xCoMnO_6 (0
4.4 La_(2-x)Sr_xCoMnO_6(0
4.5 La_(2-x)Sr_xCoMnO_6 (0
4.6 本章小结
4.7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撰写论文
本文编号:31727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3172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