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农艺性状棉花品种(系)纤维初始发育时期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的比较分析
本文关键词:棉花纤维发育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南京农业大学》 2011年
不同农艺性状棉花品种(系)纤维初始发育时期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的比较分析
李茂峰
【摘要】:棉花由胚珠部分表皮细胞经过起始、伸长、次生加厚和成熟四个既相互不同又部分重叠的发育阶段发育而成的单细胞纤维,棉花纤维的产量和品质主要取决于前三个过程,例如起始发育决定单个胚珠纤维的数量,而伸长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纤维的长度同时也部分决定品质的形成。棉花纤维发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学过程,EST测序和微阵列分析结果表明棉花纤维起始和伸长发育相关的基因可能多达几千个,不少基因已经得到了分离和鉴定,然而纤维发育的分子机理远未完全揭示,基因的功能也未能与产量或者纤维品质等农艺性状直接联系起来。选择不同遗传背景、具有典型农艺性状的陆地棉品种(系),对纤维某一特定发育阶段基因(转录组)和蛋白质(蛋白质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比较,鉴定其差异表达的基因和蛋白质,一方面可以筛选可能具有与某些农艺性状直接相关的、有潜在利用价值的候选基因,另一方面,还可以作为遗传基因组学的候选基因表达性状和蛋白质表达性状,用于表达QTL (eQTL)和蛋白质QTL (pQTL)作图,从而更准确地鉴别控制复杂性状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候选基因,构建相应的基因调控网络。 为此,本文以五种农艺性状差别明显的陆地棉品种(系)徐州142、苏研401、7235、CJ139和徐州142无纤维突变体为研究材料,采用基因芯片技术以及iTRAQ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比较了纤维初始发育时期(0、1DPA)四个纤维正常发育的陆地棉品种(系)之间的RNA和蛋白质表达差异,筛选可能与农艺性状形成有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和蛋白质;以徐州142无纤维突变体为对照,鉴定了在四种正常纤维发育品种(系)中一致上调或下调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和蛋白质,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 1.利用Affymetrix公司的GeneChip(?)棉花基因组芯片比较四个具有典型农艺性状的陆地棉品种(系)之间在纤维发育早期(ODPA和1DPA)基因的表达差异,按照q-value(%)≤5、差异倍数即Fold Change≥2或≤0.5、样本数≥3的筛选的标准进行筛选总共鉴定出233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有32个基因参与细胞骨架重排、39个基因参与膨压维持、46个基因参与激素合成与信号转导、84基因参与糖代谢、22个基因参与胞内过氧化物平衡,还有98个基因编码为转录因子。 2.利用iTRAQ蛋白蛋白质组学技术比较具有三种典型农艺性状的陆地棉品种(系)苏研401、7235和CJ139之间在纤维发育早期(ODPA和1DPA)蛋白质的表达差异,以肽段的质谱峰面积差异1.2或0.8为界,PMF+MS/MS分别搜索NCBInr绿色植物蛋白质数据库和棉花EST数据库分别鉴定出485和998个蛋白质,功能主要涉及到结合活性、催化活性、细胞结构分子、翻译调控和细胞组分的组装等。 3.比较差异表达的转录本和蛋白质,结果发现有240(10.29%)个基因可以找到270个对应的或高度同源的蛋白质,其中仅有七个基因表现一致,绝大多数不一致,相关性低。可能受转录后修饰、翻译和翻译后修饰等机制调控。 4.以徐州142无纤维突变体为对照,比较分析正常与突变体之间RNA和蛋白质表达差异,利用基因芯片我们总共鉴定出293个共同的差异基因,功能涉及氧化还原酶活性、水解酶活性、离子结合活性、核酸结合活性和跨膜转运活性。利用iTRAQ技术我们总共鉴定出406个蛋白,功能涉及核酸结合活性、蛋白质结合活性、离子结合活性、氧化还原酶活性、水解酶活性、转移酶活性、辅因子结合和脂质的结合活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S56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景升,张木清,陈如凯;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2 徐瑜,施永辉,冯建勋,朱玉贤;cDNA芯片检测棉花纤维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J];分子植物育种;2004年03期
3 张志刚;杨晓萍;梅正鼎;刘开智;;基因芯片技术在作物中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江西棉花;2006年01期
4 杜雄明,潘家驹,汪若海;棉纤维细胞分化和发育[J];棉花学报;2000年04期
5 张轲;张正圣;;棉花遗传连锁图谱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棉花学报;2008年06期
6 许志茹,李玉花;基因芯片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2004年06期
7 郭新红,姜孝成,潘晓玲,陈良碧;基因芯片技术与基因表达谱研究[J];生物学杂志;2001年05期
8 张德贵,孔繁玲,张群远,刘文欣,杨付新,许乃银,廖琴,邹奎;建国以来我国长江流域棉区棉花品种的遗传改良 Ⅰ.产量及产量组分性状的改良[J];作物学报;2003年02期
9 杨霞;侯磊;肖月华;李德谋;张国芳;裴炎;;棉花4个GL2同源基因的序列比较及表达分析[J];作物学报;2008年06期
10 王磊;朱一超;蔡彩萍;张天真;郭旺珍;;两个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的克隆与特征分析(英文)[J];作物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康;棉花纤维发育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闫恒超;棉花纤维发育伸长期和次生壁加厚期数字表达谱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龚建;陆地棉无短绒突变体GZnn的纤维发育及其基因表达分析[D];苏州大学;2008年
3 余庆茹;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玉米穗发芽基因差异表达[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管延安;杨延兵;张华文;王玉海;王洪刚;;基因组学辅助作物改良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2 孙琳琳;蒋继志;李丽;;生物信息学及在农作物抗性基因研究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0期
3 郭继娜;张富春;;基因芯片技术在植物抗逆机理研究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7期
4 张敏;谭宁;侯连生;;盘基网柄菌细胞分化和凋亡中酸性磷酸酶的定位[J];动物学报;2007年02期
5 刘影;徐文静;杜茜;杨信东;李启云;;芸苔链格孢菌与白菜互作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J];北方园艺;2010年07期
6 金辉;许忠祥;陈晖;韩素芬;;虎头兰菌根中酸性磷酸酶的定位及活性变化[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7 ;Molecular Cloning of a Cellulose Synthase Gene PtoCesA1 from Populus tomentosa and Its Genetic Transformation in Tobacco[J];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2005年04期
8 ;Identification of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associated with bud dormancy release in tree peony(Paeonia suffruticosa) by 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J];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2008年02期
9 潘玉欣,马峙英,方宣钧;棉花纤维发育的遗传机制及分子标记[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10 孟亚雄;张金文;马小乐;张金林;仲军;王化俊;;棉纤维特异启动子LTP12驱动的基因phaB、phaC双价载体构建[J];草业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仁胜;冯莉芳;郑燕影;汪仁;单于;郑玉红;谢玲;吴晓斌;张树鹏;;番泻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和查尔酮合酶基因的测序[A];中药饮片质量分析与中药鉴别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束红梅;王友华;张文静;周治国;;不同基因型棉花纤维发育关键酶活性变化特征与纤维比强度形成的关系[A];作物逆境生理研究进展——中国作物生理第十次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3 南芝润;张换样;李静;吴慎杰;焦改丽;;Expansin与棉纤维的关系[A];中国棉花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周仲华;王峰;陈金湘;;棉花基因组学研究进展[A];中国棉花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郭英;孙学振;;棉花钾肥效应研究进展[A];黄河三角洲棉花生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郭英;宋宪亮;孙学振;;钾素对棉花生长发育和纤维品质形成影响的研究[A];山东省棉花学会第五届代表大会、山东省优质棉基地建设管理协会第三届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孙静秋;许燕;张慧绮;叶军强;;凡纳对虾体内ACP、AKP酶的细胞化学定位[A];2008年上海市动物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8年
8 孙东磊;梁钰;李存东;耿世明;杨丽娜;李春强;杨永胜;;气象因子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象灾害与社会和谐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孙琳琳;蒋继志;;生物信息学及其在作物抗性基因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赖仁胜;冯莉芳;郑燕影;汪仁;单于;郑玉红;谢玲;吴晓斌;张树鹏;;番泻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和查尔酮合酶基因的测序[A];中药药效提高与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广雷;国内外种子科学与产业发展比较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2 谢成建;棉花在黄萎病菌侵染早期的蛋白质组及表达谱分析[D];西南大学;2011年
3 王秋红;草原龙胆生殖生物学及其差异蛋白质组学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4 杨代刚;陆地棉双列杂交的遗传效应及表达谱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5 李文;活版印刷基因芯片系统平台及启动子甲基化芯片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崔凯;毛竹茎秆快速生长的机理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7 张红梅;铝胁迫下大豆差异基因表达及GmRNF12、GmFDR3基因功能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8 马溶慧;氮素调控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纤维比强度形成的生理基础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9 赵新华;播期与氮素对棉(Gossypium hirsutum L.)铃生物量、氮积累分配和棉铃品质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10 朱华玉;利用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研究不同棉种的起源与进化[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恒超;棉花纤维发育伸长期和次生壁加厚期数字表达谱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罗蓓蓓;苎麻茎皮差减文库的构建及纤维发育相关基因的筛选[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陈允峰;棕色棉纤维动态发育与色素合成前体积累规律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4 吕萌;苯丙烷代谢及其中间产物阿魏酸对棉纤维发育影响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娟;棉花纤维不同发育阶段蛋白质组的比较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6 高云光;播期对棉铃发育及棉纤维品质形成的影响[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7 巫兰;钾素对棉花生长发育及纤维品质影响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8 郑鹏;棉花TRIPTYCHON基因的电子克隆和功能初步验证[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9 王艳军;超量表达GhGA20ox1基因影响棉花纤维次生壁合成[D];西南大学;2011年
10 辛静;一种绿僵菌酪氨酸蛋白磷酸酶的基因克隆、表达及其特性分析[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霞;罗世巧;段翠芳;曾日中;;高等植物转录因子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9期
2 陈郁;;基因芯片数据分析及在植物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8年01期
3 张晓霞;何津;孙晓琦;李荷莲;;卵巢癌基因表达谱的cDNA微矩阵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3期
4 王康;朱慧森;董宽虎;;植物LEA蛋白及其基因家族成员PM16研究进展[J];草业科学;2008年02期
5 张绪成,上官周平,高世铭;NO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J];西北植物学报;2005年04期
6 魏芳,赵新生;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的一些进展[J];大学化学;2003年05期
7 蒋春燕;王泰健;王琴;范学政;;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J];动物医学进展;2005年12期
8 徐景升,张木清,陈如凯;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9 赖钟雄,张妙霞,李冬梅,车建美,王凤华,赖呈纯,郭志雄,吴金寿,陈振光;植物LEA蛋白与Lea基因表达[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刘凌凤,王柯敏,谭蔚泓,李军,孟祥贤,郭秋平,唐志文,刘选明,李杜;一种基于分子信标荧光探针快速检测烟草花叶病毒的新方法[J];分析化学;2003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盈;水稻胚胎发生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2 张志明;立枯丝核菌AG1-IA诱导玉米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3 兰海;普通玉米主要营养品质、种子休眠性的遗传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4 赵海全;HSV-2感染ECV304细胞的生物学效应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5 涂礼莉;海岛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表达谱分析及功能基因的发掘[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6 刘迪秋;陆地棉纤维特异表达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邢俊杰;功能基因组技术平台上水稻杂种优势分子机理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2 高世强;水稻白叶枯病菌△gacAxoo和△fleQxoo突变体基因芯片转录谱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士梅;朴钟泽;朱启升;张建明;李培德;沈为民;;水稻新品种(系)农艺性状及品质的综合评价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2 严洪斌;郭咏梅;宋晶晶;吴云龙;黄平;卢义宣;;水、旱栽培条件下杂交稻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比较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8年03期
3 杨宝林;王友成;;密度与肥料对优质水稻越光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09期
4 解彦炯,徐寿军,王云,孟宪忠,姚晓莲;12个国外水稻品种引种试验Ⅰ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观测[J];哲里木畜牧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5 孙铭远;;甜玉米产量及相关农艺因素的关联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4年01期
6 许长军;宋晓慧;滕占林;李春光;张代平;;红小豆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18期
7 崔海瑞,王忠华,舒庆尧,吴殿星,夏英武,高明尉;转Bt基因水稻克螟稻杂交转育后代农艺性状的研究[J];中国水稻科学;2001年02期
8 裴阿卫,王怡,李硕碧,庞红喜,董剑,杜联盟;优质小麦新品种陕253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04年04期
9 吴明开;曹国璠;;9个小麦品种(系)比较试验中的主要农艺性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年06期
10 李卫国,王广元,于晓慧,梅青;温光变异对水稻农艺性状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199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雷;杨莉;李莉;郝保春;;草莓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研究[A];草莓研究进展(三)[C];2009年
2 祝敏丹;吴元奇;;杂交稻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A];2005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作物学会分子育种分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一)[C];2005年
3 陈新;易金鑫;张红梅;顾和平;;小豆F_2世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A];江苏省遗传学会第七届二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简桂良;邹亚飞;刘慧君;;导入Chi基因对抗虫棉各种农艺性状的影响[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植物病理学研究进展(第五卷)[C];2003年
5 曹巨峰;;玉米主要农艺性状遗传特性研究[A];科技创新与经济结构调整——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2年
6 濮绍京;金文林;郝丽芳;赵波;;小豆F_3世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王俊铎;李雪源;郑巨云;艾先涛;莫明;吐尔逊江;多力坤;;新疆杂交棉主要农艺性状发育特点及育种方向[A];中国棉花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谢远玉;张红林;郭萌生;刘跃清;刘海平;张瑞祥;;e型杂交稻农艺性状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赵凌;王才林;朱镇;;花粉管介导的转bar基因水稻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李景龙;张志刚;李建彬;;航天诱变对棉花农艺性状与纤维质量性状遗传变异的研究[A];中国棉花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七次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叶卡斯;[N];农民日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飞舟;转抗病基因水稻的分子检测及农艺性状评价[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2 徐黎黎;东方小麦农艺性状和种子贮藏蛋白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3 李茂峰;不同农艺性状棉花品种(系)纤维初始发育时期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的比较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4 王宁;小豆分子标记遗传图谱构建、农艺性状关联分析及其QTL定位[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5 蒋恩君;单、双引物SSR分子标记与农艺性状聚类功效比较分析[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6 徐晨;不同年代吉林省农科院春小麦育成品种农艺性状的变化趋势[D];延边大学;2014年
7 高海涛;抗旱小麦水旱生态协调选择法及其农艺性状遗传相关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8 程帅;‘川花梨’农艺性状调查与营养特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9 姚骥;小麦2A染色体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10 陈晓平;小麦抗旱相关生理和农艺性状关联作图[D];甘肃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棉花纤维发育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78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37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