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见光通信的时分复用组网下移动目标定位方法
[Abstract]:In order to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noise and delay in indoor visible light location, an indoor light-emitting diode (LED) visible light location algorithm is proposed. The cellular topology is introduced to locate the visible-light room and the LED beacon nodes are selected adaptively. The influence of noise on the received optical power is studied, and the mean value model is used to correct the received optical power. The time delay of traditional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positioning system is too long and the clock synchronization error is easy to occur. An improved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TDM) network system is adopted to satisfy high precision real-time positioning. The center node of network source is selected through cell division,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frame length and the number of LED nodes is solved by competing for slot segment and reusing part of slot segment.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mpact of target movement and clock synchronization errors on positioning accuracy and improve the real-time and robustness of indoor positioning system.
【作者单位】: 重庆邮电大学工业物联网与网络化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邮电大学光纤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071117) 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YS15172)
【分类号】:TN92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品忠;超高速光学时分复用传输[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2年01期
2 吴传智;陈军;;“8571”工程时分复用模型样机顺利通过审查[J];无线电通信技术;1984年04期
3 李希武;;DM—2型时分复用设备的性能改进[J];无线电通信技术;1988年06期
4 王新中;时分复用传呼系统的设计[J];电子技术应用;1996年03期
5 翁桂荣,赵鹤鸣,过红;微型时分复用无线传输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997年03期
6 冯育长,丁玉美,高西全;无抖动式多路时分复用控制器[J];电视技术;1994年10期
7 李朝举;时分复用与交换方式[J];电信技术;1995年08期
8 杨讯;王键;李道本;;波形对重叠时分复用符号差错率的影响[J];电波科学学报;2008年05期
9 中端;;内设时分多路的双向光纤传输部件[J];计算机与网络;1985年02期
10 李希武;;一种用于时分复用设备的传输误码率实时测量方法介绍[J];无线电通信技术;198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都明;尧长青;冯涛;;浅谈40G光通信[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明宇;阎春生;胡海洋;;光通信实习教学改革建议[A];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暨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阿平;高少锐;何赛灵;;光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探讨[A];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及协作委员会2010年全体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毛谦;;光通信技术和网络的现状及其发展[A];武汉市首届学术年会通信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韦乐平;;40G光通信技术与下一代干线光纤的发展[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3年有线通信技术交流会资料汇集[C];2003年
6 李剑峰;李川兵;;TDM over T-MPLS的关键技术研究[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8年
7 李番;邬双阳;张文平;;星地光通信地面接收技术研究[A];鲁豫赣黑苏五省光学(激光)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蒋丽娟;朱道伟;;无纤光通信技术及其应用[A];全国第十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一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1)论文集[C];2001年
9 韦乐平;;光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展望[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10 谢征;吴国锋;;移动大气光通信新慨念[A];2007年全国第十六届十三省(市)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方新洲;日本利用航标灯实施可见光通信[N];中国船舶报;2008年
2 安吉;贝尔实验室最新成果助力未来光通信发展[N];科技日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姚传富;光通信技术依然朝霞满天[N];人民邮电;2013年
4 记者 叶青 通讯员 罗廷;广东率先成立联盟 攻关可见光通信技术[N];广东科技报;2014年
5 记者 叶青 通讯员 罗廷;可见光通信技术可减少人体电磁损害[N];广东科技报;2014年
6 刘霞;可见光通信技术有望取代无线保真技术[N];科技日报;2011年
7 杞人;广东加快推进可见光通信技术产业化[N];科技日报;2014年
8 ;宽带时代光通信技术加速创新[N];人民邮电;2014年
9 曹强;国外专家热议光通信技术未来[N];人民邮电;2014年
10 维佳;光通信技术网络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通过验收[N];人民邮电;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建锋;高速可见光通信的调制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2 李杨;自由空间保密光通信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3 栾新源;基于LED可见光通信的室内定位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16年
4 张天;基于OFDM的室内可见光通信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俞建杰;卫星光通信光学系统优化设计及性能评测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6 薛正燕;卫星光通信捕获跟踪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5年
7 丁举鹏;可见光通信室内信道建模及性能优化[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8 何胜阳;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9 罗彤;星间光通信ATP中捕获,,跟踪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秋生;基于时分复用的PD雷达数字信号处理器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赵亚楠;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时分复用调度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陈书强;基于时分复用光纤环形衰荡技术的多通道传感器网络[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静;递归重叠时分复用及其与协作通信的结合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5 胡腾;波分复用/时分复用光采样系统中采样光脉冲的产生与优化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4年
6 沈东阳;连续波时分复用关键技术及其FPGA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代好;面向射频和可见光通信的三维空间键控系统[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8 陈明方;基于可见光通信的车辆身份识别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9 徐殿维;基于白光LED的双向无线光通信及纠错方法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10 张坤;基于激光二极管的可见光通信技术研究和硬件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3426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342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