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Ku波段收发前端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5 21:17
【摘要】:Ku波段收发前端是卫星通信的重要核心组件,其实现的是将卫星天线接收到的微弱射频信号进行下变频为中频信号和信标信号,同时将中频信号通过上变频到射频信号,驱动功率放大器将其通过卫星天线发射,该系统实现了卫星通信系统的要求,因此对Ku波段收发前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从该通信的应用背景出发,介绍了近几年在国内外应用于卫星通信中Ku波段收发前端的现状,该项目采用的模块集成化方法也是近几年应用广泛的一种前端设计方法。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Ku波段的收发前端的设计过程。首先分析了不同收发机的结构特点和适用场景,选择了合适的收发机结构,对收发前端中重要的模块锁相环和滤波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然后根据系统的指标要求,提出了具体的实现方法,对该实现过程的本振源锁相环、Ku波段接收模块和Ku波段发射模块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中本振源采用一个固定低频本振和一个可变高频本振实现两次变频,接收模块实现的是将12.25GHz~12.75GHz的微弱信号进行下变频到第一中频1GHz信号,然后功分一路作为信标信号进行对星操作,另一路继续下变频为70MHz作为中频信号输出,发射模块实现的是将70MHz中频信号先进行第一次上变频为2.75GHz,然后再上变频为14GHz~14.5GHz,通过驱动放大器放大来驱动后级40W功放。本文详细介绍了项目的制作过程和测试了系统的各个指标。测试结果表明该收发前端接收噪声系数小于1dB,链路增益为83dB,杂散抑制优于55dBc,发射模块链路增益大于45dB,输出功率最大为28dBm,可以驱动40W功放。该项目在卫星通信领域具有较高的工程价值。
【图文】:

低噪,可调谐,波段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难点,所以对收发前端的研究有很重端发展现状 Giovanni Girlando 等人研发了一个应用谐低噪放,如图 1-1 所示,其调谐器化,工作频段为 10.7GHz~12.75GHz下变频模块和一个分频可调的锁相位噪声低于-115dBc/Hz 在偏离中心单边带噪声低至 7.5dB,输出 P1dB 为

收发机,四通道,频段


图 1-1 Ku 波段可调谐低噪放京理工大学的 Zhou Zhang 等人研发了一个具发机,该收发机应用于 Ku 波段的数字单脉冲了在不同通道之间幅度和相位之间保持良好稳定的大功率输出范围,该系统采用模块化个系统的功能,如图 1-2 所示[8]。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N92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超;戴永胜;;基于ADS的Ku波段微带滤波器的设计[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年18期

2 钟淑蓉;;一种抽头式平行耦合微带滤波器的设计[J];硅谷;2014年16期

3 张知之;冯则坤;;微带发夹式带通滤波器的分类、调谐方式与应用[J];磁性材料及器件;2014年04期

4 邓哲,程崇虎,吕文俊,朱洪波;微带发夹型谐振器滤波器的实验研究[J];微波学报;2005年S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胡蒙筠;Ku波段超宽带射频接收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2 车胜光;Ku波段接收前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3 江鹏;Ku波段收发机射频前端的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4 汪子成;Ku波段射频前端收发组件的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王浩;X/Ku波段收发前端关键电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6 黄成钰;Ku波段微波收发机前端电路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7 朱文超;Ku波段卫星信号的接收与前端处理设计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8 翟世君;Ku波段接收前端的研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9 张玉怀;Ku波段卫星通信收发系统射频前端的研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407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6407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d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