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基于双层队列模型的无线网络资源优化

发布时间:2017-03-28 02:10

  本文关键词:基于双层队列模型的无线网络资源优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经典背压式算法解决了网络架构中的路由选择与会话调度问题,提高了网络吞吐量,但是由于其网络结构模型并没有完全的分层,使得其在实际部署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所使用的网络环境拥有十分复杂的网络架构,是由不同制造商生产的计算机、网络设备和系统组成的,由于经典背压式算法无法实现路由与调度的完全分布式,使得无法实现在协议层中的模块化部署,这一缺陷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改进。由于现在移动互联网的带宽需求和智能应用软件的增加,小蜂窝网络结构和异构网络结构相继被提出。小蜂窝网络结构是通过自组织、低消耗和低功耗进行超密集部署的网络结构,它可以设置在一些现有设备无法部署的区域,从而增加网络容量密度;5G中的异构网络架构融合了包括WIFI、LTE等多种接入技术,通过不同网络设备之间的协同合作,提升了网络性能。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倾向于研究网络层与数据链路层当中的路由与调度算法,然而,大多数研究者设计的算法往往是路由与调度的联合优化,造成两者无法进行分布式部署。而在5G移动通信网络中,有多种网源设备的结合,使得协议层之间的信息交互变得尤为重要。因此,设计一种可以将路由与调度方案彻底分离的优化算法是很有必要的。随着无线通信网络发展的越来越普遍,具有网络适应性的分层协议架构正受到研究人员越来越密切的关注。尽管基于TCP/IP协议的分层架构对有线网络具有很好的适应性,但是对于无线网络来说却并不是最好。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双层队列模型,完善了经典背压式算法的不足之处,同时将双层队列模型应用到时下热点的网络架构中,来验证其对于网络效用的影响。本文在充分了解国内外关于无线网络资源优化的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与5G网络结构相匹配的网络层与数据链路层队列模型,并研究了关于网络效用值与能源资源分配的优化问题,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所示:1)双层队列模型及其在网络资源优化的应用。针对经典背压式算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双层队列模型,在网络层与数据链路层上分别设置队列,网络层队列决定路由决策,链路层队列决定调度决策,使得路由与调度方案可以分离。本文研究长时间平均下的网络效用最大化问题,使用李雅普诺夫优化理论,将问题分解成若干子问题,实现分布式部署。同时,对网络层与数据链路层之间的容量限制进行了全新定义,并给出了几种符合实际使用的设置方案。2)基于双层队列模型的Small Cell无线回程网络跨层优化。引入混合供能网络的概念,研究一个混合供能小蜂窝节点网络的模块化跨层优化问题。在高频高性噪比的情况下,使用定向天线技术,解决网络效用和能源花费的联合优化问题。本文最终通过李雅普诺夫漂移算法得到了网络稳定状态下的路由与调度方案,使得达到网络效用和能源花费的联合最优。3)基于双层队列模型的异构网络跨层优化。构建由控制路由器节点和基站节点组成的异构网络,使用多天线情况下的新型无线信道模型,解决下行链路的功耗最小化问题,并通过李雅普诺夫漂移理论将问题进行分布式求解。使得在网络稳定的前提下,达到基站发射总功率最小的要求。
【关键词】:无线网络 双层队列模型 能源分配 李雅普诺夫优化控制算法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17
  • 1.1 论文背景及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2.1 无线网络中的跨层设计12-13
  • 1.2.2 5G移动网络架构13-14
  • 1.2.3 5G移动网络中的能源管理14-15
  • 1.3 研究内容15-16
  • 1.4 本文内容安排16-17
  • 第二章 双层队列模型及其在网络资源优化的应用17-34
  • 2.1 网络模型及问题描述17-21
  • 2.1.1 网络模型17
  • 2.1.2 双层队列模型17-19
  • 2.1.3 容量限制项19-20
  • 2.1.4 吞吐量约束20
  • 2.1.5 队列稳定约束20
  • 2.1.6 问题模型20-21
  • 2.2 李雅普诺夫优化控制算法21-25
  • 2.2.1 李雅普诺夫漂移函数上界推导21-23
  • 2.2.2 问题求解23-24
  • 2.2.3 分布式求解24-25
  • 2.3 算法性能分析25-28
  • 2.3.1 队列稳定性分析25-27
  • 2.3.2 网络效用分析27-28
  • 2.4 仿真实验28-33
  • 2.4.1 网络拓扑结构及仿真参数设置28-29
  • 2.4.2 李雅普诺夫漂移算法仿真验证29-30
  • 2.4.3 网络层容量对性能的影响30-31
  • 2.4.4 在随机信道下的性能分析31-33
  • 2.5 本章小结33-34
  • 第三章 基于双层队列模型的Small Cell无线回程网络跨层优化34-57
  • 3.1 网络模型及问题描述34-41
  • 3.1.1 网络模型34-35
  • 3.1.2 源端速率与效用函数35
  • 3.1.3 信道容量和功率约束35-36
  • 3.1.4 双层队列模型36-39
  • 3.1.5 能量消耗模型39
  • 3.1.6 能量供给模型39-40
  • 3.1.7 问题描述40-41
  • 3.2 李雅普诺夫优化控制算法41-48
  • 3.2.1 李雅普诺夫漂移函数上界推导41-42
  • 3.2.2 算法结构42-43
  • 3.2.3 分布式求解43-48
  • 3.3 算法性能分析48-51
  • 3.3.1 队列稳定及网络效用性能分析48-50
  • 3.3.2 能量队列性能分析50-51
  • 3.4 仿真实验51-56
  • 3.4.1 网络拓扑结构及仿真参数设置51-52
  • 3.4.2 李雅普诺夫漂移算法仿真验证52-53
  • 3.4.3 比例分配性能的验证53-54
  • 3.4.4 能源方式性能的验证54-55
  • 3.4.5 惩罚路由性能的验证55-56
  • 3.5 本章小结56-57
  • 第四章 基于双层队列模型的异构网络跨层优化57-73
  • 4.1 网络模型及问题描述57-63
  • 4.1.1 网络模型57-58
  • 4.1.2 下行速率与功率控制58-59
  • 4.1.3 双层队列模型59-61
  • 4.1.4 容量限制项61-62
  • 4.1.5 队列稳定约束62
  • 4.1.6 问题模型62-63
  • 4.2 李雅普诺夫优化控制算法63-67
  • 4.2.1 李雅普诺夫漂移函数上界推导63-64
  • 4.2.2 问题求解64-65
  • 4.2.3 分布式求解65-66
  • 4.2.4 算法流程图66-67
  • 4.3 算法性能分析67-69
  • 4.3.1 队列稳定性分析67-68
  • 4.3.2 优化目标值分析68-69
  • 4.4 仿真实验69-71
  • 4.4.1 网络拓扑结构及仿真参数设置69
  • 4.4.2 李雅普诺夫漂移算法仿真验证69-71
  • 4.4.3 惩罚路由函数性能仿真验证71
  • 4.5 本章小结71-73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73-75
  • 5.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73-74
  • 5.2 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工作展望74-75
  • 参考文献75-80
  • 致谢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凯;;青海省地震局网络优化及技术应用[J];高原地震;2008年03期

2 ;网络小词典[J];农村电气化;1997年07期

3 荣曼生;郭兆宏;;校园无线网络的构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10期

4 ;网络层防毒——防毒技术的新变革[J];中国金融电脑;2006年03期

5 唐寅;王蔚然;;可编程网络计算模型与体系结构[J];计算机科学;2001年09期

6 赵卫栋;给校园一片绿色健康的网络空间[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4年11期

7 ;应用交付网络——为应用与网络搭建高架桥[J];金融电子化;2008年10期

8 周雪;;802.11n出台——迎接网络无缝对接时代[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9年11期

9 ;网络小词典[J];农村电气化;1997年01期

10 ;兆维晓通:巧解网络改造难题[J];通讯世界;200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东晖;林宇;金跃辉;程时端;;包的重排序及对网络和应用性能影响的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李少勇;卢泽新;张晓哲;;一种面向企业的用户与网络分离的新型网络编址技术[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黄东晖;金跃辉;林宇;程时端;;将VoIP应用性能参数映射到网络层[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陈栋;李文耀;程雯;;光网络的发展与挑战[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周鸣;常霞;;基于3G网络的增值业务系统的安全防护策略[A];2010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刘仲平;董志;;浅谈VLAN在网络中的实际运用[A];第十五届全国煤矿自动化学术年会和中国煤炭学会煤矿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黄翠仙;;厦门市气象局网络的VLAN设计[A];2005年泛珠三角气象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5年

8 徐建锋;;顺势而为,实现向IPv6的有序过渡[A];下一代互联网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文栋;周亚建;周景贤;;Ad hoc网络RERR消息攻击及仿真研究[A];第九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郭少华;贾逵;徐惠民;;一种融合WLAN和Cellular IP的移动IP网络[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文清 马腾;如何搜集民事诉讼网络证据[N];榆林日报;2011年

2 亚信公司应用咨询部 韩少云;运用网络技术 分析网络业务[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0年

3 张彤;网络简化后的性能[N];网络世界;2009年

4 北京中创信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韩冰;中创信测:全面监测构建高性能的3G网络[N];通信产业报;2005年

5 杨虹;有一种网络帮助油田实现多点集中管理[N];中国石化报;2007年

6 本报特约撰稿 宋瑾 李洋;网络优化常用技法[N];计算机世界;2009年

7 本报记者 那罡;以“宽松”模式管理大学网络[N];中国计算机报;2010年

8 《网络世界》记者 蒙克;开放网络热浪袭人[N];网络世界;2014年

9 Cache Flow公司 李峰;您的网络能否有效管理?[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10 电脑虎;网络大厦的互联基础 ——TCP/IP协议[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骞;以内容为中心的网络中缓存技术的若干问题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2 方超;信息中心网络绿色节能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3 赵君;异构无线网络中多维资源优化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4 朱世佳;一体化标识网络绿色节能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5 马柯;延迟容忍网络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李宏建;无线Mesh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陈阳;网络坐标计算模型与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8 尹珊;灵活光网络中的资源优化[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9 于秦;无线网络流量分形特性分析与建模[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10 秦绍萌;复杂网络上的博弈演化[D];兰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婵;基于超网络的企业微博粉丝兴趣挖掘[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周捷;基于无线网络的LED显示屏远程升级[D];南京大学;2015年

3 鲍东晖;IP over WDM网络的能耗优化算法研究[D];深圳大学;2015年

4 侯文哲;基于状态感知的网络优化控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5 李广荣;基于NS-3的虚实网络结合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刘舜;基于Opendaylight的SDN框架在POTN网络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罗颖;基于CRAHNs网络的传输层通信质量提升策略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8 李晓楠;认知Ad Hoc网络可靠路由技术[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苏永海;基于特殊网络的路由器关键技术设计和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吴静;IP网络中绿色节能权重设计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双层队列模型的无线网络资源优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15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715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b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