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雷达接收机的高功率微波非线性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7 10:22
   电磁环境的日益复杂,尤其是高功率微波等强电磁脉冲环境的出现,使得电子设备变得愈发脆弱。为了防止高功率微波脉冲对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带来影响,需要进行高功率微波对典型电子设备的效应研究。高功率微波可直接作用于雷达接收机的射频前端,产生非线性效应,对雷达系统的正常工作带来威胁。因此研究雷达接收机系统的高功率微波非线性效应可以为雷达系统的防护和加固提供依据。本文在对常用的雷达接收机体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的超外差式雷达接收机作为研究对象,对雷达接收机的高功率微波耦合通道进行了分析,将耦合通道中核心防护器件PIN限幅器和最敏感器件低噪声放大器作为器件级非线性效应的重点研究对象,并对它们的特征参数进行了分析。文中研究了器件的建模方法,为PIN限幅器和低噪声放大器建立了适用于高功率微波效应研究特点的等效电路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和实验比对,获取了 PIN限幅器的效应脉冲展宽随注入脉冲脉宽和功率的增大而增大的规律认识:而低噪声放大器效应脉冲的展宽会随着注入脉冲功率的增大而增大,但随着注入脉冲的宽度的变化无明显规律。根据数据仿真和实验结果,对效应机理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根据器件和组件的高功率微波非线性效应结果,开展了高功率微波对典型接收机前端模拟系统的效应实验,并对系统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系统级的效应实验结果和器件、组件的非线性效应研究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论文由器件到系统循序渐进的展开高功率微波的效应研究,获得了部分效应规律,给出了比较合理的机理解释,明确了电路的薄弱环节,为雷达系统的加固和防护研究提供了一些参考。
【学位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N957.5
【部分图文】:

主视图,限幅器,主视图,侧视图


影响的器件,因此本文将PIN限幅器作为研宄重点之一。??PIN二极管限幅器主要包括两个部分:PIN二极管与扼流线圈,而PIN二极管??是一种微波半导体控制器件。如图2-4所示为PIN限幅二极管的主视图和侧视图。??当高功率微波脉冲通过时,PIN二极管中会出现以下现象:在射频信号的正半周内,??微波大电流使载流子在P区和N区的边界注入,大量的载流子进入P区和N区之??间的I层,但当射频电压反向时,并非所有注入的载流子全部耗尽,而有一部分进??入继续留在I区,在一段时间后I区会形成一个稳定的分布,此时PIN限幅器会由??高阻态变为低阻态。当入射功率很低时,正半周注入的载流子会在负半周被完全??耗尽,I区就不会存留电子和空穴,PIN二极管表现为持续性的高阻态。在PIN二??极管正常情况下,PIN限幅器不会改变输入信号的特性;当经过PIN限幅器的微??波脉冲功率足够高时

曲线,限幅器,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PIN限幅器二极管展开研宄,它具有非常典型的台面结构,主要用于射频和通信系??统接收机无源保护电路。其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如图2-5所示。??—Limiter?Output?--?Pin-IL??20?????r???????,411?/??/?Limiting?/??^?15?-?Low-^^=^=-?(increasing??1—-卜—??爸?Insertion?,?Insertion?Loss?/??tr?Loss?/?J??§?1〇?Operation?J__一?????????*5?f?Limiter?Diode?Saturated??/?(Maximum?Insertion?Loss)??o?5——/-???????〇mTTTTM??0?5?10?15?20?25?30?35?40?45??I叩ut?Power?(dBm}??图2-5限幅器输入输出特性曲线??高功率微波在作用于PIN限幅器时,会引起限幅器一些特征指标的改变,以??下为限幅器的一些重要特征指标:??(1)

微波电路,射频前端,低噪声放大器


Transmitter??图2-6典型射频前端的微波电路图??图2-6为典型射频前端的微波电路图。低噪声放大器作为雷达接收前端的核心??部件,为了实现相应功能必须考虑包括增益稳定性、动态范围以及其匹配性在内??的诸多因素。通常这些因素之间会相互影响,低噪声放大器才变得更加敏感。??以下为低噪声放大器的主要特征参数:??(1)噪声系数(NF)??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庆军;;雷达接收机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J];科技风;2018年04期

2 张江涛;孙海辉;段仁军;;雷达接收机抗干扰技术研究述评[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3 羌琦;邓凤军;;雷达接收机噪声特性研究分析[J];价值工程;2012年18期

4 王勇,姜秋喜,毕大平;降低雷达接收机中噪声的几种方法[J];雷达与对抗;2004年02期

5 李国金;微电子技术在雷达接收机中的应用[J];微电子学;1994年01期

6 H·D·格里菲思 ,康桂花 ,谢处方;双站雷达接收机的数字波束形成[J];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学报;1988年S1期

7 ;一种新的微型雷达接收机[J];外国海军导弹科技动态;1978年02期

8 马廷智;“711”雷达接收机故障分析[J];山东气象;1982年01期

9 王仁济;;模块化结构在雷达接收机上的初步应用[J];现代雷达;1984年Z1期

10 徐伟;陆珉;;一种新型探地雷达接收机系统设计[J];现代雷达;2013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瑜;基于有色Petri网理论的并行自动测试系统建模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月乾;雷达接收机的高功率微波非线性效应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9年

2 邱培培;基于AIC的压缩感知雷达接收机信号重构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年

3 高雪飞;时域雷达接收机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4 刘志武;被动雷达接收机的主控程序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年

5 荀民;基于FPGA控制系统的雷达接收机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6 韩慧奇;数字化雷达接收机设计的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7 徐伟;深层探地雷达接收机技术研究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8 秦敏;通用雷达接收机建模与实现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9 陶锐;冲激脉冲探地雷达接收机技术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卢建平;超宽带大动态雷达接收机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583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8583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f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