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组网雷达协同探测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30 00:17
   组网雷达系统将多部不同类型的雷达进行组网,实现了多雷达协同探测,充分发挥了多雷达联合作战的优势,有效提高了单部雷达的作战效能和生存能力。作为组网雷达系统的关键技术,组网雷达协同探测技术的研究对于组网雷达系统作战性能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引入了组网雷达多层级协同探测架构,然后讨论了组网雷达协同探测信号级融合检测算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组网雷达协同探测时空资源规划方法,通过时间、空间和能量的规划,提高了组网雷达系统的检测性能。最后,针对组网雷达系统多通道波束交叠会产生虚假目标的问题,提出了两种组网雷达协同探测虚假目标抑制算法。本文具体研究内容为:(1)研究了组网雷达基本理论、组网雷达协同探测架构以及组网雷达协同探测信号级融合检测算法。为了提高组网雷达协同探测性能和体系化作战能力,引入了组网雷达多层级协同探测架构,讨论了组网雷达协同探测的三种典型工作模式和四种收发模式,研究了噪声特性已知条件下和噪声特性未知条件下的信号级融合检测算法,通过仿真分析了局部雷达站的个数对组网雷达检测性能的影响,说明了组网雷达协同探测信号级融合检测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组网雷达的协同探测性能。(2)研究了组网雷达协同探测时空资源规划方法。为了提高组网雷达的协同探测性能,本文提出了基于半功率波束宽度的协同探测区域划分方法,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设置适当的协同探测单元间隔系数,本方法能够满足不同场景的空间资源划分需求。由于同一协同探测单元到不同局部雷达的距离不同,不同接收通道的信噪比存在差异,需对不同雷达的波束驻留时间进行合理分配以提高组网雷达系统整体效能。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波束驻留时间的分配方案,仿真结果表明,不同位置的协同探测单元对应的最优的局部雷达组合不同,不同组合分配的波束驻留时间不同,说明本方法能够有效分配组网雷达系统的波束驻留时间,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3)研究了组网雷达协同探测中虚假目标的抑制算法。针对固定坐标系检测单元与雷达极坐标系距离单元的配准问题,讨论了两种检测单元划分方法:基于距离单元交叉的检测单元划分与基于方形栅格的检测单元划分。然后,从虚假目标的产生机理出发,分析了真实目标与虚假目标的差异,提出了基于二进制积累的虚假目标抑制算法与基于最大幅值准则的虚假目标抑制算法。仿真结果表明,两种虚假目标抑制算法均能够有效抑制组网雷达协同探测中的虚假目标。
【学位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N958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组网雷达协同探测信息融合检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组网雷达协同探测资源规划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第二章 组网雷达协同探测架构与信号级融合检测算法
    2.1 组网雷达系统概述
        2.1.1 组网雷达系统定义
        2.1.2 组网雷达系统的组网方式
    2.2 组网雷达协同探测架构研究
        2.2.1 组网雷达多层级协同探测架构
        2.2.2 组网雷达协同探测典型工作模式
        2.2.3 组网雷达协同探测收发模式研究
    2.3 组网雷达协同探测信号级融合检测算法
        2.3.1 信号融合检测模型
        2.3.2 噪声特性已知条件下的组网雷达信号级融合检测算法
        2.3.3 噪声特性未知条件下的组网雷达信号级融合检测算法
        2.3.4 仿真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组网雷达协同探测时空资源规划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组网雷达系统部署形式及协同探测范围
        3.2.1 组网雷达系统典型部署形式
        3.2.2 组网雷达协同探测范围研究
        3.2.3 仿真分析
    3.3 组网雷达协同探测区域划分方法
        3.3.1 基于半功率波束宽度的协同探测区域划分方法
        3.3.2 仿真分析
    3.4 组网雷达协同探测时间资源划分方法
        3.4.1 组网雷达系统波束驻留时间分配方法
        3.4.2 仿真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组网雷达协同探测虚假目标抑制算法研究
    4.1 引言
    4.2 组网雷达系统检测单元划分方法
        4.2.1 基于距离单元交叉的检测单元划分方法
        4.2.2 基于方形栅格的检测单元划分方法
    4.3 基于二进制积累的虚假目标抑制算法
        4.3.1 算法原理介绍
        4.3.2 仿真分析
    4.4 基于最大幅值准则的虚假目标抑制算法
        4.4.1 算法原理介绍
        4.4.2 仿真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岩龙;黄柏圣;晏靖靖;冉华明;崔嵩;王雷;;基于组网雷达的探测资源调配研究[J];现代雷达;2017年06期

2 王强;张天贤;崔国龙;孔令讲;杨晓波;杨建宇;;多功能组网雷达可变参数任务规划方法[J];现代雷达;2017年05期

3 杨铠曳;;干扰下组网雷达目标跟踪技术研究[J];数码世界;2016年12期

4 杨士英;花良发;;组网雷达对抗系统的功能模型研究[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13年05期

5 杨海东;解凯;;集中式组网雷达假目标干扰建模[J];指挥控制与仿真;2008年05期

6 杨会军;李强;;组网雷达分布式协同干扰仿真研究[J];航天电子对抗;2019年01期

7 张远;方青;曲成华;;基于遗传算法的组网雷达优化部署[J];雷达科学与技术;2014年01期

8 刘铭;龙光正;曹海江;;组网雷达交叉定位模式下时间同步的目标定位[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1年01期

9 李冬霞,苏广川;组网雷达系统的动态管理技术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1年04期

10 郭晶,汪浩;组网雷达跟踪系统的类结构设计[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谢明池;分布式组网雷达资源自适应管控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2 王经鹤;组网雷达多帧检测前跟踪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3 赵艳丽;弹道导弹雷达跟踪与识别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凯德;组网雷达协同探测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2 黎爱琼;组网认知雷达资源自适应调度方法研究[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3 李羽丰;分布式组网雷达目标检测与仿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4 汪子钦;基于群智能优化的雷达站点动态配置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5 王梦;组网雷达协同抗干扰仿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6 雒梅逸香;基于组网雷达数据融合的目标跟踪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7 梁家栋;多功能组网雷达调度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8 黎明;基于粒子滤波的组网雷达分布式目标跟踪算法[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9 杨稳竞;组网雷达时空对准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刘俊超;SAR成像实时实现和组网雷达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616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8616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f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