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赫兹雷达人体目标探测理论与方法研究
【学位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N958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太赫兹雷达发展和研究现状
1.2.2 人体参数提取方法研究现状
1.2.3 微动目标雷达信号分离研究现状
1.3 本文工作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时频联合分析理论研究
2.1 S变换
2.1.1 标准S变换
2.1.2 广义S变换
2.1.3 改进的S变换
2.1.4 离散S变换
2.2 Hilbert-Huang变换
2.3 基于Radon变换的B分布
2.3.1 时频分布核函数的设计
2.3.2 时频分布的实现
2.3.3 基于Radon变换的B分布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微多普勒分析与人体目标建模
3.1 多普勒分析
3.2 微动和微多普勒特征
3.3 雷达中的微动模型分析
3.3.1 振动模型
3.3.2 旋转模型
3.4 人体目标模型分析
3.4.1 人体生理特征目标模型
3.4.2 人体运动特征目标模型
3.5 微多普勒特征分析
3.5.1 单散射点的微多普勒分析
3.5.2 多散射点的微多普勒分析
3.5.3 不同频段的微多普勒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微多普勒的人体参数提取方法研究
4.1 雷达回波分析
4.1.1 人体目标回波
4.1.2 多普勒效应下的回波信号瞬时频率
4.2 人体目标回波时频谱分析方法
4.2.1 时频谱脊线提取
4.2.2 时频谱质心曲线提取
4.2.3 基于边缘检测的时频谱曲线提取
4.3 人体参数提取
4.3.1 人体生理参数提取
4.3.2 躯干运动参数提取
4.3.3 各关节运动参数提取
4.4 仿真试验与分析
4.4.1 无噪声影响的仿真结果分析
4.4.2 有噪声影响的仿真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太赫兹雷达信号分离方法研究
5.1 时频滤波分离算法
5.1.1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时频滤波
5.1.2 基于CFAR检测的时频滤波
5.2 多分量信号的时频滤波分离方法
5.2.1 多分量信号的瞬时频率估计
5.2.2 多分量信号的分离算法
5.3 基于时频滤波的太赫兹雷达生命特征信号分离
5.3.1 生命特征信号的时频分析
5.3.2 生命特征信号的瞬时频率估计
5.3.3 生命特征信号的滤波分离
5.3.4 仿真实验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测数据分析
6.1 太赫兹频段目标微动特征观测实验
6.1.1 进动目标观测实验
6.1.2 手势目标观测实验
6.1.3 人体运动目标观测实验
6.2 基于瞬时距离的微动参数提取算法实验验证
6.2.1 两个散射中心实验
6.2.2 多个散射中心实验
6.3 太赫兹雷达信号时频滤波分离方法实测试验验证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工作总结
7.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启超;汪家春;王枭;赵大鹏;张继魁;李志刚;曾杰;;太赫兹波探测光子晶体涂层覆盖目标的可行性[J];发光学报;2017年02期
2 曾祥峰;;太赫兹科学技术研究的新进展[J];科学家;2017年04期
3 ;第六届超快现象与太赫兹波国际研讨会[J];科技导报;2012年14期
4 ;第5届超快现象与太赫兹波国际研讨会通知[J];光学精密工程;2010年05期
5 王宏强;邓彬;秦玉亮;;太赫兹雷达技术[J];雷达学报;2018年01期
6 张银;冯一军;姜田;曹杰;赵俊明;朱博;;基于石墨烯的太赫兹波散射可调谐超表面[J];物理学报;2017年20期
7 陈重威;;大器晚成的太赫兹波[J];今日中学生;2007年Z2期
8 徐公杰;陈镜;王耀乐;宋公明;;周期性结构的石墨烯对太赫兹波的吸收特性研究[J];光学仪器;2016年05期
9 秦华;黄永丹;孙建东;张志鹏;余耀;李想;孙云飞;;二维电子气等离激元太赫兹波器件[J];中国光学;2017年01期
10 李建蕊;李九生;;硅材料的太赫兹波频域特性分析[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达川;太赫兹波雷达与隐身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2 王茂榕;太赫兹目标散射特性及测量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3 田坤;太赫兹雷达人体目标探测理论与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4 孙汉聪;高温超导太赫兹辐射源的性能提升及应用[D];南京大学;2018年
5 李少鹏;光学太赫兹辐射技术与微纳结构器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6年
6 王玉文;太赫兹辐射大气传输特性研究与信道分析[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7年
7 江舸;太赫兹雷达成像机理与信号处理技术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7年
8 米贤武;太赫兹场作用下低维半导体光学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4年
9 于莉媛;半导体二维电子气太赫兹光吸收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7年
10 杜海伟;激光等离子体产生太赫兹波辐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道伟;太赫兹超导热电子混频器特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2 张逸;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的生物组织病变检测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3 胡晓华;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及成像技术对转基因作物鉴别分析的初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4 郭恩泽;基于超表面(Metasurface)的太赫兹传感器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5 段攀;基于压缩感知的太赫兹成像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6 王阳;基于标准CMOS工艺的太赫兹振荡器设计[D];天津大学;2017年
7 李依凡;基于FeCrAl材料的太赫兹宽谱源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7年
8 徐雨田;基于太赫兹时域成像技术的板材特性检测[D];南京林业大学;2017年
9 郑杰;太赫兹成像技术与图像算法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10 王述海;低端太赫兹天线设计与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839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883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