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涡旋光束在湍流中的传输特性

发布时间:2020-11-15 21:57
   由于涡旋光束可以在不增加光谱带宽的前提下显著地提升信道的信息容量,而且能够更好地缓解湍流对光束传输时的负面影响,所以近年来将携带轨道角动量(OAM)的涡旋光束应用于自由空间光通信(FSO)系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本文主要研究了携带轨道角动量的Lommel光束在各向异性non-Kolmogorov大气湍流、各向异性海面大气湍流以及海洋湍流中的接收功率与串扰功率,并建立Lommel-Gaussian Shell光束模型,分析了复用光束的误码率与信道容量,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为了阐明轨道角动量,将Lommel涡旋光束分解为柱坐标系中螺旋谐波叠加,并基于马尔科夫近似以及Rytov近似,推导得到Lommel在考虑内外尺度的各向异性non-Kolmogorov大气湍流、各向异性海面大气湍流以及海洋湍流中的接收功率与串扰功率模型。分析了湍流的各项参数(湍流强度、湍流内外尺度、湍流谱幂指数、各向异性系数等)和光束参数(不对称参数、轨道角动量数、波长等)对传输特性的影响。在大气湍流中将Lommel光束、多汉克贝塞尔光束的接收和串扰功率进行比较,发现Lommel光束的传输效果优于多汉克贝塞尔光束(MHB)。在海洋湍流中将Lommel光束与修正贝塞尔多高斯谢尔光束比较,发现Lommel光束的接收功率也是大于修正贝塞尔多高斯谢尔光束(MMBGS),且串扰功率小于修正贝塞尔多高斯谢尔光束。2、由于Lommel光束在湍流中传输时的效果优于LG、MHB及MMBGS,所以我们建立了Lommel-Gaussian Shell光束模型,讨论了Lommel-Gaussian光束及Lommel-Gaussian Shell光束在海面大气湍流中传输时的接收功率与串扰功率。通过研究发现湍流的各向异性系数越大,湍流的强度越大(湍流折射率结构常数越大),光束的接收功率越小,串扰越大。且光束的波长越短,以及源光束的空间不相干将增加海面大气湍流对Lommel-Gaussian Shell光束的影响。对于接收孔径来说,接收孔径越大,光束的接收功率越小,串扰越大。将Lommel-Gaussian光束、Lommel-Gaussian Shell光束这两个光束在海面大气湍流中的接收与串扰功率与Lommel光束进行比较,在相同的湍流条件下Lommel光束对于缓解湍流的负面效应是优于Lommel-Gaussian光束和Lommel-Gaussian Shell光束的。3、为了更好地观察轨道角动量复用的特点,我们利用MATLAB绘制了复用的Lommel光束的场强和相位分布图。当两路的轨道角动量同号时,即l_1·l_2>0,复用光束的光强中心的亮斑个数为|l_1-l _2|,近场下的等相位线是由轨道角动量数较小的一路决定,远场情况下的等相位线的数量是由轨道角动量数较大的一路决定。但是当l_1·l_2<0,光强图中心的亮斑数为|l_1|+|l _2|,相位也被等分为|l_1|+|l _2|份。接着研究了轨道角动量复用系统在大气湍流、海面大气湍流以及海洋湍流中传输的误码率和信道容量。研究表明当大气及海面大气湍流的强度越强,各向异性系数的值越大,误码率就越小,信道容量也更快地达到饱和值。当光束在海洋湍流中传输时,温差耗散率越小,动能耗散率越大,温度诱导和盐度诱导的比值越小,光束误码率就越低,信道容量也越大。
【学位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N929.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湍流理论及OAM光通信
    2.1 大气湍流理论知识
        2.1.1 大气湍流折射率结构常数
        2.1.2 大气湍流的内外尺度
        2.1.3 Kolmogorov功率谱
        2.1.4 Non-Kolmogorov功率谱
    2.2 海面大气湍流
        2.2.1 海面大气湍流折射率结构常数
        2.2.2 海面大气湍流谱模型
    2.3 海洋湍流
        2.3.1 海洋湍流的概念简介
        2.3.2 海洋湍流的各项参数
        2.3.3 海洋湍流的功率谱模型
    2.4 基于轨道角动量的光通信
        2.4.1 携带轨道角动量光束的基本概念
        2.4.2 涡旋光束的相位
        2.4.3 涡旋光束在光通信中的应用
    2.5 涡旋光束的基本类型
        2.5.1 修正贝塞尔多高斯谢尔模光束
        2.5.2 洛默尔光束
    2.6 本章总结
第三章 涡旋光束在大气、海面大气及海洋湍流中的传输特性
    3.1 Lommel光束在各向异性non-Kolomogrov湍流中的传输
        3.1.1 Lommel光束模的相对功率
        3.1.2 各向异性大气湍流对lommel光束传输性能的影响
    3.2 Lommel在各向异性海面大气湍流中的传输特性
        3.2.1 理论分析
        3.2.2 计算分析
    3.3 弱海洋湍流中Lommel及 MMBGS光束轨道角动量的传输特性
        3.3.1 海洋湍流中Lommel光束的理论分析
        3.3.2 海洋湍流中MMBGS光束的理论分析
        3.3.3 海洋湍流对MMBGS以及Lommel光束传输的影响
    3.4 本章总结
第四章 海面大气湍流中涡旋光束传输特性
    4.1 Lommel-Gaussian光束在各向异性海面大气湍流中传输特性
        4.1.1 Lommel-Gaussian光束
        4.1.2 洛默尔高斯光束在海面大气湍流中的螺旋谱
        4.1.3 Lommel-Gaussian光束对OAM传输的影响
    4.2 Lommel-Gaussian Shell光束在各向异性海面大气湍流中的传输特性
        4.2.1 Lommel-Gaussian Shell光束
        4.2.2 洛默尔高斯谢尔光束在海面大气湍流中的螺旋谱
        4.2.3 洛默尔高斯谢尔光束对OAM传输的影响
    4.3 本章总结
第五章 复用的涡旋光束通过大气、海面大气及海洋湍流的误码率与信道容量
    5.1 轨道角动量复用的基本概念
    5.2 湍流对光束复用误码率和信道容量的影响分析
        5.2.1 各向异性non-Kolmogorov大气湍流对误码率和信道容量的影响
        5.2.2 各向异性海面大气湍流对误码率和信道容量的影响
        5.2.3 海洋湍流对误码率和信道容量的影响
    5.3 本章总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安英,杨亚培;光波导光束传输法数值分析新进展[J];激光技术;2000年04期

2 张逸新;光束大气传输源象抖动双频相关函数的研究[J];红外研究(A辑);1988年02期

3 晓晨;;采用导光装置的YAG激光焊接[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89年09期

4 邓锡铭,郭弘,曹清;傍轴黎曼几何光学Ⅲ.光束传输的统计行为[J];中国激光;1996年04期

5 雷大军;董辉;;一种新的三维有限差分光束传输法[J];半导体光电;2012年04期

6 薛竣文;苏秉华;裴雪丹;赵慧元;孙鲁;;激光谐振腔和光束传输的分析与设计[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1年08期

7 ;光纤光束传输系统[J];应用光学;1994年05期

8 杨建义;冯浩;王明华;;有限差分光束传输法的分析[J];计算物理;1996年01期

9 陈惠龙,曹清,范滇元;傍轴光束传输的统计行为[J];中国激光;1998年12期

10 郭弘,刘承宜,胡巍,张树葵,G.Fibich,邓锡铭;多阶强度非线性条件下的光束传输研究[J];中国科学(A辑);199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毅;矢量涡旋光束角动量的转换与调控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8年

2 王子潇;矢量涡旋光束表面等离激元器件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

3 谭欣然;基于光束偏转跟踪的长工作距大量程自准直微角测量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4 张亚琳;新型光束在湍流大气中的传输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5 张进;涡旋光束的光子轨道霍尔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6 朱龙;特种光束的产生及其在光通信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7 王铭淏;倾斜大气光链路传输特性与光束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8 陈卫军;光折变表面波及艾里光束的非线性调制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8年

9 杨国庆;空间功率合束中改进的光束指向优化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8年

10 刘静伦;系列轴对称结构CO_2激光器输出光束分析及整形[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红行;艾里涡旋光束的产生及其传播特性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9年

2 赵庆明;星地上行激光通信光束漂移效应预补偿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3 王若楠;Airy光束在水下湍流场中的传输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4 张笔灵;电磁高斯谢尔模型光束在大气湍流中的传输特性研究[D];西华大学;2019年

5 张家瑞;基于涡旋光束干涉特性的水下湍流探测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6 周静;涡旋光束在湍流中的传输特性[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7 董洋;基于扫描振镜的光束指向控制系统精度分析与误差补偿[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8 束杰;部分相干多高斯-谢尔模型光束在各向异性湍流中传输特性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9年

9 胡汉青;螺旋贝塞尔光束的研究[D];华侨大学;2019年

10 杨艳飞;焦散光束的光学特性研究[D];华侨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852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8852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b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