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面向5G通信测试的射频接收通道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5 22:58
   随着社会的发展,移动通信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对无线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数据延迟、数据吞吐量等的需求都在快速增长。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演进,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Fifth Generation Communications System,5G)是解决通信需求的突破点,成为国内外移动通信的研究热点。5G移动通信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技术(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毫米波技术、多载波技术、全双工技术以及超密集网络技术等。本文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子项目增强移动宽带5G终端模拟器研发为依托,对面向5G通信测试的6GHz以下频段信号的宽带接收进行了研究。本论文采用超外差变频方案,实现了9kHz~6GHz宽频带范围的射频信号接收。将射频输入信号分为三个频段进行滤波,分别为:9kHz~3.64GHz、3.64GHz~4.54GHz、4.54GHz~6GHz。再将滤波后信号分别进行混频,从而得到153.6MHz的第二中频信号。最终经过第三次混频得到19.2MHz的信号输出供中频数字处理。采用双中频方案,射频信号下变频为中频信号,第二中频信号153.6MHz用于矢量解调,且接收带宽达到100MHz;第三中频信号19.2MHz用于频谱分析。针对零频抑制电路,本文设计了中心频率为第一中频频率4.3536GHz的模拟移相器。针对第一频段的镜像频率抑制,本文设计了通带为0~3.64GHz可集成的微带滤波器。测试结果表明,本接收通道达到了9kHz~6GHz的宽频带覆盖,接收带宽达到100MHz;相位噪声分别在1GHz和6GHz的频偏10kHz处均小于-100dBc/Hz;灵敏度小于-150dBm。从射频角度看,满足5G终端模拟器对6GHz以下频段的单通道下变频的要求。
【学位单位】:中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N929.5
【部分图文】:

示意图,三阶交调点,示意图,交调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 ) ( Ё )( ě( ) ě( ))) ( ě( ) ě( ) ě( ( ě( ) ě( )) (1 可知,当输入信号中包含两个频率接近的等幅度信号时,输出及高阶的交调分量。输出信号的偶数阶交调分量通常在输入信号差较大,可通过滤波器有效抑制;输出信号的奇数阶交调分量会率接近并处在滤波器通带内,其中三阶分量最为接近而难以滤除交调输出信号的斜率低,随着输入信号功率的增大,两者会出现阶交调点(IP3),三阶交调点示意图如图 2.5 所示。

原理图,级联电路,原理图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衰减范围 DC~6GHz 31.5dB回波损耗(RL) DC~6GHz 15dB输入功率 0.1dB 压缩点 DC~6GHz 30dBm输入三阶交截点 DC~6GHz 55dBm图 3.3 所示为两片 HMC624LP4E 级联的电路原理图,图 3.4 所示为其电路 PCB 图,3.3 中的隔直电容用来防止因直流信号或信号的直流偏置而损坏电路。另一方面,由减器会对低频信号产生衰减,所以频率范围不能达到 0Hz。

原理图,PCB图,级联电路,电路


图3.4两片HMC624LP4E电路PCB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建民;杨秀丽;韩建国;董鸣;李铭祥;;一种双通道多频点射频接收前端的研制[J];微波学报;2010年S1期

2 吴建辉,葛军,时龙兴;无线寻呼射频接收系统模拟技术的研究[J];应用科学学报;2000年02期

3 蔡元存;韦全亮;杨亚宁;;大动态范围射频接收前端的研究和设计[J];遥测遥控;2012年06期

4 郭瑞;杨浩;张海英;;基于90nm CMOS工艺的60GHz射频接收前端电路设计[J];半导体技术;2011年10期

5 杨璐;王云阵;林福江;;一种低电压低功耗射频接收前端电路的设计[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7年12期

6 车欣悦;;有线机顶盒射频接收测试[J];有线电视技术;2009年05期

7 刘宇;杨涛;杨自强;;卫星信号射频接收前端小型化及电磁兼容设计[J];微波学报;2009年01期

8 肖志力;王东权;;短波射频接收信号光纤传输网络技术研究和实现[J];军事通信技术;2009年02期

9 李红,茅洁;改进型FM-SCA无线寻呼射频接收调试系统[J];电子技术;2001年10期

10 王光亚;张治中;王美乐;;LTE-A空口监测分析仪射频接收的设计与实现[J];信息通信;201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松亭;CMOS射频接收集成电路关键技术研究与设计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2 马润波;集成射频接收前端协同设计的关键技术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3 李治;射频接收集成前端低功耗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4 王曾祺;WSN低功耗射频接收关键技术研究与芯片设计[D];东南大学;2017年

5 宋坤;宽带射频接收前端电路与系统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毛毳;CMOS射频接收芯片的片上低噪声电源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畅彦祥;面向5G通信测试的射频接收通道研究[D];中北大学;2019年

2 赵启越;400~600MHz射频接收芯片设计[D];天津大学;2018年

3 戴强;基于ATE多通道射频接收芯片测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4 杨丽娟;3-5GHz射频接收前端电路研究与设计[D];东南大学;2018年

5 董育其;X波段射频接收前端设计[D];东南大学;2018年

6 郭杨;C波段射频接收前端设计[D];东南大学;2015年

7 吕春艳;L波段软件无线电射频接收前端的研究与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8 姚亮;S波段射频接收前端的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9 李霞娟;CDMA终端射频接收前端的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张佳亮;射频接收前端的时域谱元法仿真[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853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8853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e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