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超宽带雷达频率合成系统设计

发布时间:2021-08-13 02:40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雷达在军事领域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人们的生活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改变。作为雷达关键系统之一的频率合成系统,不仅可以为雷达接收机提供本振信号,还可以为雷达发射机提供激励信号。频率合成系统被称为电子系统的“心脏”,通常应用于现代先进的电子系统中,如探测/遥测、雷达和微波通信,其性能指标决定了电子系统的关键指标的好坏。在现代雷达中,为了提高雷达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低相噪、低杂散、超宽带和频率捷变的频率合成系统已成为雷达系统重要的研究方向。本课题是为某型雷达设计一款高性能小体积的频率合成系统。该课题设计的频率合成系统的频率范围为1GHz8GHz,相位噪声优于-90dBc/Hz@1kHz,频率间隔为10MHZ,杂散优于-50dBc,跳频时间小于50us和体积不大于150(mm)*100(mm)*30mm。该系统突破传统理论,在一个系统内集成锁相,分频和开关滤波等功能。这种先进的宽带微波频率快速合成系统既能实现微波信号的产生,还大大降低了分系统的体积、重量,可大大简化电子整机的结构,是新一代航空雷达、气象雷达、卫星探测、微波通信等电子整机发展的... 

【文章来源】:安徽建筑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超宽带雷达频率合成系统设计


RC低通滤波器电路

电路图,滤波器,积分,分压比


安徽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频率合成原理-9-做了一些改进。与RC低通滤波器相比,无源比例积分滤波器仅增加了一个电阻元器件,如图2-5所示。图2-5无源比例积分滤波器在图2-5所示的电路中,当频率很高时,传递函数近似为电阻的分压比,这就是滤波器的比例作用,根据频率的传输关系与拉氏变换的关系获得电路的传输关系为:211()1sFss+=+(2-9)在无源比例积分滤波器电路中有两个电阻和一个电容,但是在式(2-9)中,可以看到该电路实际参数只有两个:1和2。其中=,112=(R+R)C,22=RC。无源比例积分滤波器多了一个乘法因子21+s。对于这个乘法因子进行简单变换就可以得出1+2=√1+222arctan(2)。可知20,所以该因子的相位肯定是大于零的,属于一个相位超前因子。与RC低通滤波器相比,无源比例积分滤波器的相位滞后特性得以改善。在改善环路稳定性上有一定的作用。(3)有源比例积分滤波器有源比例积分滤波器的电路中有运算放大器,其原理图如图2-6所示。图2-6有源比例积分滤波器其中有源滤波器的主要特点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线性工作条件下,计算运放电路工作,可以采用虚短和虚断的概念分析。所说的虚短是指运放两个输入端相当于短路,即两个输入端的电压相等。所谓虚断是指运放两个输入端相当于断路,即两个输入端的电流为零。因此,可以很容易获得滤波器的传输函数:211()1sFsQs+=+(2-10)式中,=,22=RC,1112=(R+QR+R)C。Q为运算放大器无反馈时的电

滤波器图,滤波器,积分,比例


安徽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频率合成原理-9-做了一些改进。与RC低通滤波器相比,无源比例积分滤波器仅增加了一个电阻元器件,如图2-5所示。图2-5无源比例积分滤波器在图2-5所示的电路中,当频率很高时,传递函数近似为电阻的分压比,这就是滤波器的比例作用,根据频率的传输关系与拉氏变换的关系获得电路的传输关系为:211()1sFss+=+(2-9)在无源比例积分滤波器电路中有两个电阻和一个电容,但是在式(2-9)中,可以看到该电路实际参数只有两个:1和2。其中=,112=(R+R)C,22=RC。无源比例积分滤波器多了一个乘法因子21+s。对于这个乘法因子进行简单变换就可以得出1+2=√1+222arctan(2)。可知20,所以该因子的相位肯定是大于零的,属于一个相位超前因子。与RC低通滤波器相比,无源比例积分滤波器的相位滞后特性得以改善。在改善环路稳定性上有一定的作用。(3)有源比例积分滤波器有源比例积分滤波器的电路中有运算放大器,其原理图如图2-6所示。图2-6有源比例积分滤波器其中有源滤波器的主要特点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线性工作条件下,计算运放电路工作,可以采用虚短和虚断的概念分析。所说的虚短是指运放两个输入端相当于短路,即两个输入端的电压相等。所谓虚断是指运放两个输入端相当于断路,即两个输入端的电流为零。因此,可以很容易获得滤波器的传输函数:211()1sFsQs+=+(2-10)式中,=,22=RC,1112=(R+QR+R)C。Q为运算放大器无反馈时的电


本文编号:33395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33395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e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